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7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13篇 |
内科学 | 43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11篇 |
预防医学 | 7篇 |
药学 | 1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2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冠状动脉心肌桥是一种先天性的冠状动脉发育异常,冠状动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多走行于心外膜下脂肪组织内或心外膜深面.然而,在冠状动脉发育过程中,冠状动脉或其分支的某个节段可被浅层心肌覆盖,在心肌内走行,被心肌覆盖的冠状动脉段称壁冠状动脉,覆盖在冠状动脉上的心肌称为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ing,MB).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心房颤动发生和维持的关系.方法 入选 125例临床资料完整的心房颤动患者,其中阵发性心房颤动34例,持续性心房颤动49例,永久性心房颤动42例,窦性心律者3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血清中HIF-1α的表达水平,同时测量左心房内径.结果 永久心房颤动组左心房内径较持续心房颤动组(44.65±6.67) mm vs (41.15±5.53) mm(P<0.05),阵发心房颤动组(44.65±6.67) mm vs (38.62±4.63) mm(P<0.05)及对照组(44.65±6.67) mm vs(38.03±3.80) mm显著增加(P<0.05),持续心房颤动组左心房内径较阵发心房颤动组(41.15±5.53) mm vs (38.62±4.63) mm,对照组(41.15±5.53) mm vs (38.03±3.80) mm显著增加(P<0.05),阵发心房颤动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表达水平在永久心房颤动组明显高于阵发心房颤动组及对照组(83.12±26.39) ng/L vs (67.15±31.91) ng/L vs (55.97±18.01) ng/L (P<0.05);持续心房颤动组高于及对照组(75.02±34.89) ng/L vs (55.97±18.01) ng/L(P<0.05);持续心房颤动组与永久心房颤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阵发心房颤动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F-1α作为免疫炎症因子参与心房颤动的发生及维持. 相似文献
93.
目的:评价环肺静脉消融术(CPVA)对心房颤动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SF-36量表对56例接受CPVA的心房颤动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和消融后6个月进行生活质量评价。结果:随访(13±4)个月,43例(77%)患者维持窦性心律。6个月后SF-36量表中除肌体疼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躯体功能、躯体角色、总体健康状况、活力、社会功能、精神角色和精神健康均较消融前有明显改善(P<0.05)。总躯体健康评分从(68±15)分提高至(76±15)分(P<0.01),总精神健康评分从(63±16)分提高至(73±17)分(P<0.01)。结论:CPVA能明显改善心房颤动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在消融成功者中,CPVA可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4.
选择急性期接受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治疗的冠脉多支病变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12例。按PCI血管重建程度分为完全血管重建组(MVDCR组)和不完全血管重建组(MVDICR组)。发现与MVDICR组比较,MVDCR组随访期内恶性心律失常、心衰及死亡发生率低(P〈0.05),两组不稳定型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靶血管重建发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对多支冠脉血管病变的AMI患者实施病变血管完全重建可以提高心功能、减少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