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2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炎性指标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水平的变化,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MMP与ACS的关系及血脂康对其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诊断的ACS患者54例,对照组10例。54例ACS患者随机分为2个治疗组:血脂康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检测血脂康组和阿托伐他汀组(下称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改变,并进行临床疗效对比。结果:治疗1周后两治疗组血清TC、TG、LDL—C、MMP-2、MMP-9、hs-CRP水平均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P〈0.05),但两治疗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MMP-2、MMP-9、hs—CRP可作为检测斑块不稳定的指标。2)血脂康具有降低血脂水平、降低ACS炎性指标MMP-2、MMP-9、hs-CRP水平的作用,在短期内血脂康与阿托伐他汀具有相似的抗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二烯丙基三硫化物(diallyl trisulfide,DT)包被支架对犬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预防作用。方法 制作蛋白涂层的DT包被支架,其剂量分别为0 μg(对照组)、60 μg(小剂量组)、130μg(中剂量组)和210μg(大剂量组)。11只杂种犬,其左冠状动脉分别置入过大的单纯蛋白包被支架和DT包被支架。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动脉狭窄程度;术后6个月取出血管组织,经Elastic-van Gieson染色,进行形态学观察,通过图像分析系统分析测定管腔面积、内弹力板包绕面积,并计算内膜面积和面积狭窄率。结果 各组平均损伤积分相似。大剂量组平均内膜厚度[(0.18±0.03)mm]小于中剂量组[(0.24±0.03)mm,P=0.008]、小剂量组[(0.46±0.05)mm,P<0.001]和对照组[(0.49±0.06)mm,P<0.001];大、中剂量组内膜面积相似[(2.50±0.49)mm2比(2.78±0.78)mm2,P>0.05],但显著小于小剂量组[(4.65±0.58)mm2,P<0.001]和对照组[(4.87±0.80)mm2,P<0.001]。大、中剂量组的面积狭窄率相似[(30.04±5.43)%比(34.25±7.41)%,P>0.05],但显著小于小剂量组[(53.10±1.93)%,P<0.001]和对照组[(54.62±6.82)%,P<0.001]。结论 DT包被支架呈剂量依赖性抑制新生内膜增生,6个月内预防再狭窄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63.
目的观察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对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影响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作用,探讨晚期糖基化终产物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机制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机制。方法胶原酶消化法分离获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形态观察法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鉴定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对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及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基因表达进行分析;活性氧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内活性氧产生量,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内活性氧荧光强度。结果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可见培养的细胞呈卵圆形或多角形,典型的铺路石样排列,经CD31、CD34染色,细胞浆内有棕黄色颗粒沉着(CD31、CD34阳性)。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晚期糖基化终产物(10-4~10-1g/L)呈浓度依赖性增强人内皮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基因表达,10-4g/L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组人内皮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基因表达水平开始显著增高(0.26±0.02比0.17±0.04;0.22±0.02比0.08±0.01,P<0.01);与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组相比,阿托伐他汀(0.1、1、10μ...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在中国非肥胖性人群中,GGT/HDL-C(γ-Glutamyl Transferase/High Density Lipids)比值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的关系。方法 于2015年4月至2017年8月在南平市第一医院体检中心以非选择性方式招募了267名病例和470名对照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结构化问卷调查法收集患者的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生活情况、既往病史等。人体测量数据,包括体重、身高、收缩压、舒张压及血液生化指标。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来分析GGT/HDL-C比值与NAFLD之间的关系。使用RCS(restricted cubic splines)分析来评估GGT/HDL-C比值和NAFLD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构建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曲线,评估GGT、HDL-C、GGT/HDL-C比值对NAFLD患病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 调整协变量后的结果显示,GGT/HDL-C比值与NAFLD患病风险呈正相关(OR=1.03,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