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江西省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筛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1997年~2004年12月期间江西省进行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CH)的筛查结果及体会.对象我省地(市)及部分县级医院出生的新生儿.方法检测指标为血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测定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DELFIA). 结果 (1)1997年~2004年共筛查新生儿189827例,全省筛查覆盖率为6.23%,明显低于周边各省;(2)7年共检出CH 123例,发病率为1/1543. 结论 (1)我省CH发病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对新生儿疾病筛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强化政府行为,制订出当地的新生儿筛查管理办法,健全网络,进一步提高新生儿筛查的覆盖率.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自制防滑钢针及Y型乙醇滴管在胫骨结节牵引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胫骨结节牵引病人10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52例),治疗组采用自制防滑钢针及Y型乙醇滴管,对照组采用传统钢针及乙醇点滴,观察两组钢针移动及针道感染情况。[结果]治疗组钢针移动率、针道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骨质疏松症病人更明显。[结论]胫骨结节牵引病人应用自制的防滑钢针及Y型乙醇滴管比传统的钢针及直接乙醇滴管法效果较好,能有效避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3.
目的 对新生儿苯丙酮尿症(PKU)筛查确诊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初步分析。方法 采用化学荧光分析法或细菌抑制法进行足跟血苯丙氨酸(phe)检测,对高苯丙氨酸症者进行尿碟呤谱分析、红细胞二氢碟啶还原酶(DHPR)活性检测,以及phe加BH。联合负荷试验;PKU患儿用饮食疗法,四氢生物碟呤缺乏症(BH4D)用药物治疗。结果 我省PKU发病率为1:18447,BH4D占55%;接受饮食治疗的PKU患儿7例,其智商〉90分5例,占71.4%,智商50—69分2例,占28.6%;接受药物治疗的BH4D患儿9例,其智商≥90分2例,占22.2%、智商70—84分3例,占33.3%、智商50—69分4例,占44.4%。结论 PKU患儿早期诊疗能达到避免严重弱智的目的。  相似文献   
54.
目的我省自1997~2004年开展新生儿苯丙酮尿症筛查(PKU) .方法细菌抑制法和化学荧光分析法进行新生儿苯丙酮尿症的筛查.结果筛查新生儿188 760例,查出PKU阳性患儿11例,其中细菌抑制法筛查149 901例,检出PKU 8例;化学荧光分析法新生儿PKU筛查38859例,检出PKU3例.结论必须加强全社会的保健预防知识宣传,提高广大群众,特别是孕产妇对新生儿疾病筛查重要性的认识,动员全社会关心和支持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55.
杨蓉  王枫  徐小兰  黄志华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4):4872-4873
目的:总结1997~2005年江西省筛查新生儿苯丙酮尿症(PKU)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CH)的经验和体会。方法:CH检测指标为血促甲状腺素(TSH)水平,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DELFIA)法;PKU检测指标为苯丙氨酸(phe),分别用细菌抑制法和化学荧光分析法。结果:①共筛查新生儿214246例,CH患儿147例,发病率1/1458。高苯丙氨酸血症12例,发病率1/17855,其中恶性PKU(BH4D)4例。②我省筛查总体覆盖率5.53%,可疑阳性患儿的总体召回率95.1%。结论:强化政府行为,动员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的覆盖率和可疑阳性患儿召回率,有利于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可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儋州地区≥40岁女性乳腺癌患病情况,并分析乳腺癌的影响因素。方法 以2017年1月1月至2021年12月31日在儋州市某医院进行常规体检的女性居民作为研究对象象进行问卷调查及乳腺超声医学检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筛查结果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乳腺癌检出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完成问卷调查及乳腺癌风险评估58 014人,年龄40~76岁,平均年龄(56.23±7.73)岁。问卷评估结果显示8 771例为乳腺癌高危人群,发生率为15.12%。超声医学筛查可疑或阳性者1 754例,发生率为3.02%。问卷评估或医学筛查可疑或阳性者共10 664例,初筛可疑或阳性率为18.38%。最终筛查出确诊为乳腺癌者107例,检出率为184.43/10万。在高危人群和医学筛查可疑或阳性者中检出率为1.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乳腺良性疾病史(OR=3.765)、乳腺外伤史(OR=1.508)、哺乳时间<12个月(OR=2.660)、流产史(OR=1.286)、末次怀孕年龄≥40岁(OR=1.807)、月经初潮年龄<13岁(OR=2.513)、乳腺癌家族史(OR=4.137)是乳腺癌发病的影响因素。结论 乳腺癌筛查能及时发现和预防乳腺癌,应加强≥40岁妇女健康教育,提高其筛查积极性,早期发现并改善乳腺癌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缝合方式预防剖宫产术后瘢痕憩室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于我院行剖宫产手术的298例产妇,依据不同缝合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连续褥式缝合术,观察组采用连续褥式内翻缝合术,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恢复效率及瘢痕憩室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操作时间长于对照组,24 h失血量少于对...  相似文献   
58.
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992年湖北省武汉、仙桃、荆沙及宜昌等地区献血员血清进行丙肝病毒抗体(抗HCV)检测,其阳性率分别为12.21%、4.17%,2.27%及0.85%,由武汉向宜昌呈逐渐降低趋势。对武汉地区献血员作抗HCV动态检测,其开展筛查后各阶段抗HCV检出率以1993年后期及1994年最高;1993年初、1995与1996年抗HCV抽查阳性率均在2.0%以下,与武汉市区及近效城镇普通人群检测阳性率相当,但低于HCV感染高发区非献血人群及武汉市区高频度社交商贸人群。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究剖宫产后子宫切口瘢痕憩室(PCSD)形成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月河源长安医院妇产科收治的33例PCSD剖宫产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纳入PCSD组,同期收治的30例未发生PCSD的剖宫产患者为对照组,对可能造成PCSD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存在明显...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CEUS)与增强CT检查在小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18例小肝癌患者(130个肝癌病灶,其中病灶直径≤2 cm 73个,2~3 cm 57个),均行CEUS和增强CT检查,观察不同直径肝癌病灶的CEUS与增强CT影像学表现。以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EUS和增强CT诊断不同直径肝癌病灶的准确率。结果直径≤2 cm肝癌病灶CEUS动脉期高增强(94.5%)和延迟期等/低增强(95.9%)发生率高于增强CT(76.7%、83.6%)(P0.05),门脉期高增强(12.3%)和等/低增强(87.7%)发生率与增强CT(15.1%、84.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径2~3 cm肝癌病灶CEUS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高增强(96.5%、10.5%、12.3%)和等/低增强(3.5%、89.5%、87.7%)发生率与增强CT(87.7%、17.5%、22.8%,12.3%、82.5%、77.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CEUS诊断≤2 cm肝癌病灶的准确率(93.2%)高于增强CT(80.8%)(P0.05),诊断2~3 cm肝癌病灶的准确率(96.5%)与增强CT(89.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US和增强CT均可用于小肝癌诊断,CEUS对病灶直径≤2 cm的肝癌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