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3篇
内科学   8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7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肝纤维化是慢性乙型肝炎等许多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的必经病理过程,是肝病治疗中的一大难点。本课题组在既往工作(包括国家“八五”攻关)基础上,重点开展中药新药的临床研究及其药理(抗肝窦毛细血管化)研究。临床研究采用严密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及平行对照的方法,着重以活检肝组织纤维化分期这一“金标准”进行疗效判断,同时结合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观察。经216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病例(试验组110例、对照组106例,有  相似文献   
42.
目的 以培养的人肝星状细胞(HSC)为研究对象,观察内皮素-1(ET-1)对HSC的收缩作用及丹参酚酸B盐(SA-B)对ET-1的抑制作用,并探讨SA B抑制HSC收缩的作用环节和可能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酶消化、Nycodenz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分离人HSC,以胶原凝胶收缩法观察ET-1对于传代HSC的收缩作用,以及低、中、高3种剂量的SA B对其不同的干预作用;将ET-1、SA-B直接添加于传代HSC的无血清培养液中,以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观测HSC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 结果 胶原凝胶收缩实验显示,ET-1可诱导HSC收缩(P<0.01);3种剂量的SA-B可明显抑制ET-1诱导的HSC收缩(均P<0.01);加入ET-1后,HSC形态学改变明显,细胞数量减少,但SA B对这些改变也有抑制。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ET-1可刺激细胞内钙离子短暂迅速增加,加入SA-B后,该作用被明显抑制。 结论 SA-B能显著抑制ET-1诱导的HSC收缩,其抑制收缩的机制与降低HSC内的钙离子浓度有关。SA-B的抑制HSC收缩作用可能是其抗肝纤维化及门脉高压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明确虫草菌丝提取物(Cordyceps mycelia extract, CME)对二甲基亚硝胺(dimethylnitrosamine,DMN)诱导大鼠肝硬化的干预与治疗作用。 方法 采用DMN 10 μg/kg 剂量腹腔内注射,每日1次,每周前3日、持续4周的方法制备大鼠肝硬化模型。CME干预实验于造模即日起开始灌胃给药至造模4周末;治疗实验于造模4周、终止造模因素后开始给药至8周末;均以0.74 g/(kg·d)剂量给予CME,每日 1次。分别于造模后3天、2、4、6、8周处死动物取材进行动态效应观察。观测肝组织学、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ColⅠ)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肝羟脯氨酸(Hyp)含量以及肝功能的检测。 结果 与同期模型组比较,CME预防给药后2、4周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和血清总胆红素(TBIL)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血清白蛋白(Alb)含量显著增加(P<0.05);干预用药4周后的肝Hyp含量显著下降(P<0.05),胶原纤维增生程度显著减轻(P<0.05),肝组织内α-SMA、ColⅠ阳性表达显著减少(P<0.05)。与同期模型组比较,治疗给药2周后的血清ALT、AST活性和血清TBIL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清Alb含量有所升高(P>0.05);治疗给药2、4周的肝Hyp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胶原纤维增生程度均显著减轻(P<0.05),肝组织α-SMA表达均显著减少(P<0.05); 治疗给药4周时肝组织ColⅠ表达显著减少(P<0.05)。 结论 CME既能显著抑制DMN大鼠肝硬化的形成,也可有效促进已成型的DMN大鼠肝硬化的逆转,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4.
本文将61例血吸虫病性盱硬化分为以实证为主的血瘀组(29例)和同时兼有明显虚证表现的虚证组(32例)并与正常组(30例)对照,发现二组患者淋转(~3H-TdR法)、T细胞分类(总T、T_(H/I)、(T_H/I)/T(C/S))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01),T_(C/S)在正常范  相似文献   
45.
贮脂细胞体外培养及其生物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6.
目的:以丹参酚酸B、红景天苷和青蒿琥酯3种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且机制明确的中药单体成分组方,基于均匀设计方法筛选最佳配伍剂量,并进行验证。方法:雄性C57BL/6J小鼠,腹腔注射15%四氯化碳(CCl_4)6周,诱导肝纤维化模型。①筛选实验:采用均匀设计法"三因素八水平"分组,共设8种配比组方。造模第2周起,各组小鼠灌胃给予相应剂量配比的组方溶液,连续5周。末次给药后,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和肝脏羟脯胺酸(Hyp)含量,天狼猩红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肝组织形态学变化;以肝脏Hyp含量为主要指标,采用NOMEN法分析最优组方配比;综合ALT、Hyp和病理学变化,筛选药效最佳的配比组方。②验证实验:以扶正化瘀方为阳性对照药,验证筛选的成分组方。组方1为均匀设计分析得到的最优配比组方;组方2为课题组前期研究的经验配比组方,即丹参酚酸B(17.5 mg/kg)+红景天苷(610 mg/kg)+青蒿琥酯(79 mg/kg);组方3为筛选实验得到的药效最佳的配比组方。造模和干预方法同前。末次给药后,检测血清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肝脏Hyp含量,HE染色和天狼猩红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肝组织形态学变化,比较各组肝纤维化程度。结果:①筛选实验:均匀设计筛选的最优组方配比为红景天苷(610 mg/kg)+青蒿琥酯(79 mg/kg);丹参酚酸B(14 mg/kg)+红景天苷(610 mg/kg)+青蒿琥酯(46 mg/kg)的配比组方抗肝纤维化效应最为显著,可显著降低血清ALT水平和肝脏Hyp含量(P0.01),明显减轻胶原沉积。②验证实验:丹参酚酸B(14 mg/kg)+红景天苷(610 mg/kg)+青蒿琥酯(46 mg/kg)配比的组方3组血清ALT、AST水平及肝脏Hyp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P0.01),肝细胞变性、坏死、出血、纤维增生、胶原沉积、炎症浸润等病理变化明显减轻,且胶原沉积程度分期显著改善,胶原阳性染色面积占比明显减少(P0.01),其作用与扶正化瘀方相当。结论:丹参酚酸B(14 mg/kg)+红景天苷(610 mg/kg)+青蒿琥酯(46 mg/kg)的配比组方具有较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其药效与扶正化瘀方相当。  相似文献   
47.
48.
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撰写的《肝纤维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2019年版)》(以下简称“新指南”)已正式颁布。相较于2006年颁布的旧指南,新指南内容更贴近临床,推出16条证据等级较高的推荐意见。新指南中新增了肝纤维化的病理机制一节,诊断部分肯定了无创诊断肝纤维化技术的优势,治疗部分强调了病因治疗和抗肝纤维化治疗并重的原则并主要推荐了若干中成药及中药方剂,疗效评估部分转达了肝纤维化领域对于“逆转”肝纤维化或肝硬化定义的主流观点,新增了有关疗程、停药与随访的建议,最后提出了4个需要重视并改进的问题。  相似文献   
49.
以传代培养的大鼠肝贮脂细胞(FSC)增殖为参数。观察扶正化瘀(FZHY)方灌胃给药后药物血清的生物学效应。FZHY 0.46g/kg体重(0.46g)剂量一次给药后2小时的药物血清可抑制FSC增殖,但不显著;一次给药2小时后以同剂量再次给药,其后1小时、2小时及3小时的药物血清均能显著抑制FSC的增殖。再次给药后1小时药物血清对FSC增殖的抑制效果随给药剂量及血清浓度的提高而增强;药物血清对细胞形态无明显影响,尚能提高细胞的活力。不同剂量再次给药后1小时药物血清对细胞内、外的胶原生成率均有抑制作用,0.46g药物血清的作用与秋水仙碱相近,其抑制效果同样随着药物血清浓度的提高而增强,提示抑制FSC增殖及其胶原生成可能是FZHY方抗肝纤维化的主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0.
实验性肝纤维化时贮脂细胞的变化及桃仁提取物对其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脏石蜡切片中的贮脂细胞(FSC),发现肝纤维化预防对照组和治疗对照组的阳性细胞均明显多于正常大鼠,且以前者为显著。这反映 CCl_4造模初期 FSC 活化后增殖相当明显;当 CCl_4刺激因素去除后,FSC 活化程度减低,增殖减少。桃仁预防组阳性细胞少于预防对照组,提示当 CCl_4刺激时,桃仁提取物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 FSC 活化和增殖;桃仁治疗组各例切片中很难找到阳性细胞,提示桃仁提取物在 CCl_1刺激因素去除后,抑制了 FSC 进一步活化和增殖。推测桃仁提取物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与其对 FSC 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