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10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初步探讨联合蟾酥注射液、丹参粉针剂、苦参碱肝动脉灌注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4例经影像学及病理学确诊的中晚期肝癌患者行经肝动脉灌注蟾酥注射液、丹参粉针剂、苦参碱,部分予以适量超液态碘化油栓塞,比较治疗前后临床征象的变化,应用Karnofsky评分标准评价治疗前后生存质量的变化。结果:技术成功率100%,术后30d死亡率为0%,19例(79.2%)患者Karnofsky评分术后增加10分以上,生存质量提高。结论:应用蟾酥注射液、丹参粉针剂、苦参碱联合动脉灌注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对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具有胃窦壁增厚CT征象的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研究119例胃窦壁增厚患者的CT征象,并进行对比及总结。结果:119例患者中胃窦癌69例,胃窦炎22例,胃窦部良性溃疡5例,淋巴瘤2例,转移癌1例,正常20例。结论:MSCT作为胃肠道检查的一种补充检查,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不仅可以鉴别不同疾病引起的胃窦增厚征象,且能对胃窦癌进行临床分期及评估,有助于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23岁。左下肢稍弯曲畸形17年,进行性加重10年。查体发现:左下肢向外后侧弯曲,以下段为明显,左足明显外翻,左下肢较右下肢短约2cm.跛行。患者身高适龄,智力正常。家族中无类似病例。X线表现:左侧胫骨粗大,中下1/3处可见向外后侧弯曲.弯曲处骨皮质增厚,左侧腓骨细小并中下段部分缺如,左侧踝关节关系欠佳,周围软组织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图1、2)。右侧胫腓骨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4.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是一种以青少年为主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铜代谢障碍性疾病。铜离子沉积于肝脏引起肝硬变,继发门静脉高压症,临床上可以出现脾肿大、脾功能亢进、腹腔积液及上消化道出血等,目前肝豆状核变性所引起的脾肿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胆肠吻合术后再发梗阻的介入治疗方法。方法 12例恶性肿瘤胆肠吻合术后再发梗阻患者,12例均行经皮肝胆管引流术(PTCD),其中4例行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比较介入手术前后总胆红素的变化。结果 12例PTCD及胆道内支架置入术均获得成功。术后1周总胆红素明显下降,黄疸消退满意,总有效率100%,显效率92%。结论PTCD及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肿瘤胆肠吻合术后再发梗阻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适用范围广、疗效确切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超声检查技术监测肝豆状核变性(HLD)合并不同程度脾大病人的肝、脾动脉血流改变情况,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25例HLD合并轻中度脾大(40 mm<脾脏厚径≤60 mm)病人(A组)和25例HLD合并重度脾大(脾脏厚径>60 mm)病人(B组)在空腹状态下的右肝动脉最大血流速度、脾门处脾动脉最大血流速度进行探测,并分析相关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2组HLD病人脾脏厚度和右肝动脉、脾动脉流速呈现相关关系,并且重度脾大时,肝脾动脉最大流速在原本有所增加或减少的基础上升高或下降的更明显;2组HLD病人的右肝动脉、脾动脉流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脾脏厚度显著大于A组(P<0.01)。结论:对HLD合并不同程度脾大病人的肝动脉、脾动脉血流进行监测,可为临床对病人病情的监测及后期治疗提供参考,特别是为重度脾大病人行脾脏切除术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CT反向扫描对消除慢阻肺(COPD)患者在CT扫描中呼吸运动伪影的价值. 方法 随机抽取40例COPD志愿受检者,采用GR-Helical肺扫描技术进行顺向和反向扫描,所获得的图像由3名高年资影像诊断医师进行双盲质量评价. 结果 40例病例中,出现呼吸运动伪影17例,其中70.59%居下肺野,64.7%好发于60岁以上人群.顺向扫描伪影率为35%,经反向扫描伪影率降低到7.5%,下肺野未见明显伪影,图像质量提高了27.5%,2种扫描方法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 结论 CT反向扫描可有效抑制和消除下肺野呼吸运动伪影的发生,是慢阻肺患者的首选扫描技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乙状结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CT表现,降低误诊率。方法分析现有病例影像学及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总结乙状结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CT表现。结果乙状结肠子宫内膜异位症CT表现为形成肿块或管腔狭窄,一般不累及粘膜。结论乙状结肠子宫内膜异位症较少见,极易误诊为恶性肿瘤,通过认真分析影像及临床资料有望提高正确诊断率,减少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成像(DWI)在Wilson’s病病程演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临床确诊Wilson’s病患者且常规MRI检查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组及正常对照组行弥散成像,分析Wilson’s病的表观弥散值(ADC)的变化。结果根据DWI信号,分为高信号、低信号2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WI呈高信号的ADC值降低,DWI呈低信号的ADC值升高。结论ADC值增高可以反映出铜沉积后局部结构疏松,海绵状变性和坏死伴随的髓鞘脱失引起的水分子扩散加快。ADC值减低可以反映出铜沉积后神经细胞变性、肿胀、细胞水肿引起的水分子扩散减低。磁共振DWI在Wilson’s病病程演变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