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目的 报道一个家族性良性天疱疮家系并对其致病基因ATP2C1进行突变筛查。方法 对先证者及其家族4代成员进行临床调查。采集每一成员静脉血标本,同时采集50例健康人血液标本作为对照。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分别对 ATP2C1基因的所有28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内含子序列进行PCR扩增,再对每一扩增产物进行直接测序,最后将测序结果分别与基因库(NM_014382.2和NC_000003.9)的编码序列和基因组序列进行逐一比对分析。结果 调查该家系4代24个成员,共有8例患者。基因筛查显示先证者和该家族其他患者的ATP2C1基因第17号外显子上发生一单核苷酸碱基置换,即c(1696C→T);同时该家族中第2代、第3代正常成员和50例健康对照均未检测到这一碱基变化。第4代4个成员中,仅有1个成员,即Ⅳ3,亦检测到这一变化。结论 该家系患者ATP2C1基因发生c(1696C→T)无义突变,可能是家族性良性天疱疮的致病突变;Ⅳ3携带该突变,但到目前为止,其未发生家族性良性天疱疮的相关临床症状,有必要对其进行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63.
加味芍药甘草口服液治疗急性荨麻疹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加味芍药甘草口服液对急性荨麻疹的治疗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4组样本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体外培养上清液中人白细胞介素-2(IL-2)及白细胞介素-4(IL-4)的水平,结果用Primer统计软件作均数差异t检验。结果:治疗前患者PBMC在体外培养条件下IL-2水平显著降低(P<0.01),IL-4水平明显增高(P<05),治愈组的水平趋于正常(P>0.05),加入该药的体外培养液中IL-2和IL-4水平趋于正常(>0.05)。结论:该药治愈急性荨麻疹患者的重要机制可能在于调节PBMC分泌IL-2及IL-4等Th1和Th2类细胞因子的水平,以消除应变性炎症和恢复正常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4.
目的 鉴定抗原肽HPV18 E77-15能否诱导HLA-A2+健康供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PBL)产生抗原肽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判断其是否具有免疫原性.方法 通过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分为两组,实验组:负荷抗原肽为HPV18E77-15,对照组:负荷的抗原肽为HBVc17-28,采用抗原肽负荷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T2 细胞作为抗原呈递细胞,重复刺激HLA-A2 阳性健康供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PBLs),1 周1次,共3次;分别在第1 轮刺激后和第3 轮刺激后,采用RPE 标记的抗原肽特异性五聚体和FITC标记的CD8+抗体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抗原肽所诱导产生的抗原肽特异性CTL 的频率.结果 在流式细胞仪检测中,实验组第1轮刺激后所选淋巴细胞群中CD8+五聚体+ 双阳性的抗原肽特异性CTL 为(1.87±0.01)%,第3 轮刺激后抗原肽特异性CTL 增至(15.73±2.47)%;而对照组中未检出抗原肽特异性的CTL细胞增殖.结论 抗原肽HPV18E77-15能够诱导产生抗原肽特异性CTL增殖,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能成为针对HPV18感染的治疗性多肽疫苗的候选表位. 相似文献
65.
目的总结红皮病型银屑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对137例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7例患者平均年龄51.6岁,其中104例(75.9%)患者年龄〉40岁,男女之比为5.5:1。多种因素可诱发红皮病型银屑病,不规则应用糖皮质激素及中药、感染是其主要诱因。实验室检查显示患者有低蛋白血症及电解质紊乱等特征。137例患者单独或联合使用维A酸、甲氨喋呤、环孢素、雷公藤多甙、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总有效率为78.1%。其中糖皮质激素治疗组41例,33例有效,有效率80.5%,非糖皮质激素治疗组96例,74例有效,有效率77.1%,2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A酸、甲氨喋呤、环孢素、雷公藤多甙、糖皮质激素在红皮病型银屑病治疗中的疗效肯定,但糖皮质激素可诱发脓疱型银屑病且副作用明显、复发率高,应只在病情难以控制的情况下使用。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索一种操作简便、实用的核小体提取方法.方法取无菌新鲜鸡血,提取细胞核,用葡萄球菌核酶消化后裂解、离心,获得上清组分用连续性密度梯度蔗糖进行分离,收集分子量350 bp左右的组分.结果2%琼脂糖电泳显示该组分含有长度为150 bp的双链DNA,15%SDS-PAGE电泳显示该组分含有组蛋白H2A、H2B、H3和H4;本实验分离的核小体在0 ℃条件下存放4周未见DNA成分和组蛋白成分发生解聚.结论该方法可以正确的分离出核小体,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为深入研究核小体在SLE自身抗体产生中的作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7.
BALB/C小鼠核小体H2B组蛋白Th细胞表位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鉴定正常BALB/C小鼠核小体。H2B组蛋白Th细胞表位。方法 根据小鼠H2B确切氨基酸组成序列,利用计算机软件预测可能的Th细胞表位,体外固相合成,然后分别刺激BALB/C小鼠淋巴细胞,根据其中的Th细胞增生程度和白细胞介素(IL)-2分泌水平,判断实验肽是否为具有免疫活性的表位。结果 共预测获得4条可能的核小体H2B组蛋白Th细胞表位,即H2B2-15、H2B14-28、H2B61-76和H2B99-113。其中H2B14-28能够明显刺激BALB/C小鼠Th淋巴细胞增生和分泌IL-2,且有明显剂量依赖关系。结论 H2B14-28可能为BALB/c小鼠核小体。H2B组蛋白Th细胞免疫优势表位之一。 相似文献
68.
HPV16型E7抗原表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乳头瘤病毒(HPV)常见型别中,良性型HPV6、11型和恶性型HPV16、18型等感染可以导致尖锐湿疣、宫颈上皮内瘤和宫颈癌等疾病[1,2]。HPV16基因组中E7基因主要与细胞转化功能及致癌有关,由于HPV感染局部抗原呈递障碍[3,4]、HPV抗原对局部免疫反应的负性调节[5,6]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lymphocyte,CTL)难与HPV感染的角质形成细胞相互作用[7]等原因,从感染早期到肿瘤形成期均可持续检测到E7蛋白的表达。该蛋白作为一种理想的免疫治疗靶抗原在研究中倍受重视。筛选和鉴定E7抗原CTL表位并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9.
人乳头瘤病毒16E749-57的分子修饰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人乳头瘤病毒(HPV)16型E7抗原的人白细胞抗原A2分子限制性细胞毒性T细胞表位HPV16E749-57进行氨基酸置换修饰,并鉴定修饰表位。方法 运用量化模体方案对置换后的多肽与人白细胞抗原A2分子的结合系数进行比较,以分子模拟方法确定合成序列,采用标准Fmoc方案进行合成与纯化多肽以及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诱导活性。结果 修饰多肽符合人白细胞抗原A2分子限制性细胞毒性T细胞的表位要求,9肽RLHYNIVTF具有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诱导活性。结论 修饰表位(氨基酸序列RLHYNIVTF)具有更好的结合力和较强的抗原性,可以代替原有序列E749-57(氨基酸序列RAHYNIVTF)作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治疗性肽疫苗分子设计的候选表位。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