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34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分析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早期蛋白E7的B细胞优势表位,并对其进行免疫原性鉴定。方法采用亲水性方案、柔韧性方案、抗原指数方案及表面可能性方案综合评估其B细胞优势表位,并运用固相合成法合成多肽,经RP-HPLC纯化及纯度分析,用质谱进行定性鉴定。以合成肽免疫Balb/c小鼠,进行免疫效果评价。结果综合分析考虑HPV16 E714-21(P1),HPV16 E726-37(P2),HPV16 E744-51(P3)可能是B细胞优势表位,免疫小鼠后可明显诱导小鼠血清抗体滴度升高,但只有P1和P2产生的抗体与人宫颈癌组织上清液结合呈阳性反应。结论HPV16 E714-21和HPV16 E726-37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可能成为HPV感染肽疫苗的候选表位。  相似文献   
42.
目的比较HPV16型E7抗原CTL表位E711-20(YMLDLQPETT)与其修饰多肽配体APL(YLLDLQPE-VT)诱发特异CTL免疫应答的能力和抗肿瘤免疫治疗的作用。观察E711-20及其APL的小鼠TC-1细胞肿瘤免除率、存活时间与荷瘤小鼠的肿瘤体积变化,了解其预防和治疗效果。方法以E711-20及其修饰多肽配体(APL)免疫C57BL/6小鼠,测定免疫后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指数;用LDH释放试验检测免疫后小鼠脾淋巴细胞的CTL杀伤活性。结果脾细胞增殖实验中,3组增殖指数如下:IFA+APL组2.42±0.38,IFA+E711-20组1.68±0.32,IFA组1.07±0.22;CTL杀伤效应实验中,3组靶细胞溶破率(%)如下:IFA+APL组54.21±0.12,IFA+E711-20组62.33±0.46,IFA组0.88±0.07;IFA组肿瘤免除率为0,IFA+E711-20组肿瘤免除率为40%,IFA+APL组肿瘤免除率为80%;荷瘤小鼠中,对照组IFA肿瘤体积迅速增大,E711-20和APL组的肿瘤生长速度较慢。APL免疫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其CTL杀伤活性和增殖能力强于E711-20;APL对TC-1肿瘤细胞的预防和治疗效果优于E711-20。结论 APL诱导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应答的能力和抗肿瘤效果优于E711-20,可能为针对HPV16E7抗原的肽疫苗分子设计提供理想的CTL表位。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HSP)110对人乳头瘤病毒(HPV)16型E711-20配体的免疫佐剂效应。方法 体外构建HSP 110与HPV 16型E711-20配体的复合物。将C57BL/6雌性6周龄小鼠15只随机分为3组:复合物组、配体组和磷酸盐缓冲液(PBS)组,每组5只,腹腔注射免疫复合物100 μg,肽10 μg,PBS 100 μl,2周后重复1次,第2次免疫2周后,分离脾细胞作为效应细胞。免疫小鼠后采用噻唑蓝法(MTT)判断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干扰素γ(IFN-γ)胞内染色法检测小鼠脾细胞中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并以标准51Cr释放实验检测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效应。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 HSP110与HPV16型E711-20配体的复合物免疫小鼠后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增殖指数为1.87 ± 0.12)和CD8+ IFN-γ+ T细胞的频率(3.9%)显著高于配体组(分别为0.32 ± 0.071和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配体的复合物对靶细胞的杀伤效应(效靶比为100 ∶ 1、50 ∶ 1、25 ∶ 1、12.5 ∶ 1时,杀伤率分别为54.7%、72.2%、61.5%、39.8%)显著高于配体组(分别为35.2%、49.3%、28.1%、17.4%)。结论 HSP110能增强HPV16型711-20配体的免疫效应,具有较好的免疫佐剂作用。  相似文献   
44.
2型糖尿病合并肺炎克雷白杆菌败血症脾脓肿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 ,4 7岁。因多饮、多食、多尿、消瘦 13年 ,畏寒、发热 12d入院。 13年前被确诊为 2型糖尿病 ,用降糖片、胰岛素治疗后症状缓解。 6个月前出现双下肢水肿 ,12d前出现畏寒、发热。为进一步诊治入我院。体检 :T 38 9℃ ,P88次 /min ,R 2 0次 /min ,BP 74 / 4 6mmHg(1mmHg =0 133kPa) ,神志清楚 ,消瘦 ,中度贫血貌 ,心率 88次 /min ,律齐 ,双肺未见异常 ,腹软 ,肝脾未扪及 ,肝脾及双肾区无叩痛 ,移动性浊音阴性 ,双足水肿。查血象 :WBC 8 2× 10 9/L ,中性0 195 ,淋巴 0 80 5 ,RBC 2 86× 10 12…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掌跖角化牙周病综合征患者组织蛋白酶C基因(CTSC)突变的特点。 方法 收集1例掌跖角化牙周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患者及其父母的外周静脉血各2 ml,同时取100例健康人的静脉血2 ml作为对照。以提取的DNA作为模板,用成对的外显子特异性引物对患者的CTSC基因的全部7个外显子进行PCR扩增后直接测序,检测患者CTSC基因的突变情况。 结果 患者的CTSC基因存在复合型杂合突变,外显子6内第824位碱基C被T置换(c.824C > T),此突变导致CTSC基因第275位氨基酸密码子由ACC替换为ATC,其编码的氨基酸由苏氨酸替换为异亮氨酸(p.T275I);外显子7内第1040位碱基A被G置换(c.1040A > G),导致CTSC基因第347位氨基酸密码子由TAT替换为TGT,其编码的氨基酸由酪氨酸变为半胱氨酸(p.Y347C)。其中c.824C > T突变是CTSC基因的新突变位点。患者父亲和母亲分别为c.824C > T和c.1040A > G杂合突变。100例健康对照中未发现CTSC基因c.824C > T和c.1040A > G突变。 结论 CTSC基因突变是导致掌跖角化牙周病综合征临床表型的致病原因,c.824C > T突变扩大了CTSC基因的突变谱,为掌跖角化牙周病综合征的基因诊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16型E7抗原表位E749-57及其修饰肽是否能够在体诱导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杀伤效应,以及是否具有相应的治疗作用.方法:以HPV16E749-57及其修饰肽免疫荷瘤小鼠,研究小鼠肿瘤的生长特性和转移规律.结果:经修饰肽和原有表位HPV16E749-57免疫的荷瘤小鼠,瘤细胞的转移率显著降低,平均存活时间明显延长.结论:修饰肽具有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诱导活性,并且能够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7.
HPV18E7抗原HLA-A2限制性CTL表位的初步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初步筛选人乳头瘤病毒18型E7抗原的HLA-A2限制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表位,为表位免疫原性鉴定提供靶肽.方法:采用超基序、多项式和量化基序方案相结合的方法,对靶抗原HPV18E7的HLA-A2限制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表位进行预测,并应用固相合成法合成多肽,经RP-HPLC纯化及纯度分析,用质谱进行定性鉴定.结果:分别预测出5条、1条和6条九肽表位,综合三种预测方案确定其中1条为候选合成表位,合成肽的纯度大于95%,经质谱分析合成肽的分子量测定值与理论值相符.结论:超基序、多项式和量化基序方案联合应用提高预测效率,避免了在研究HPV18E7抗原表位时盲目合成多肽;所合成的多肽为高纯度靶肽,为后继的抗原表位的免疫原性的鉴定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48.
HPV16E7抗原HLA-A2限制性CTL表位预测及其合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预测、合成、纯化及鉴定人乳头瘤病毒E7抗原的HLA-A2限制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表位,为表位抗原特异性鉴定和临床研究提供靶肽。方法:采用超模体、多项式和量化模体方案相结合的方法,对靶抗原HPV16E7的HLA-A2限制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表位进行预测,并运用固相合成法合成多肽,经RP-HPLC纯化及纯度分析,用质谱进行定性鉴定。结果:分别预测出了16个、10个和3个九肽表位,确定其中5个九肽为候选合成表位,各合成肽的纯度都在95%以上。经质谱分析,各肽的分子量测定值与理论值相符。结论:超模体、多项式和量化模体方案联合应用可提高预测效率,避免了在研究E7抗原表位时盲目合成多肽;所合成的多肽为高纯度靶肽,可用于后续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49.
目的:检测皮肤基底细胞癌(BCC)组织中Foxpl和Ki一67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CC组织石蜡切片中Foxpl和Ki-67蛋白的表达。结果:40例BCC标本中Foxpl蛋白的表达率为82.5%,Ki-67蛋白的表达率为7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O.01)。结论:Foxpl和Ki-67可能参与BCC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50.
目的 以GJB2基因为候选基因,研究1例伴有皮肤鳞状细胞癌的角膜炎-鱼鳞病-耳聋综合征患者的分子病因。 方法 收集1例伴有皮肤鳞状细胞癌的角膜炎-鱼鳞病-耳聋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提取患者及其父母的外周血DNA,用PCR扩增GJB2基因的第2外显子后直接测序,检测患者GJB2基因的突变情况。 结果 患者GJB2基因中核苷酸序列外显子2第148位碱基由G突变为A(c.148G > A),此突变导致GJB2基因第50位氨基酸密码子由GAC替换为AAC,其编码的连接蛋白Cx26第50位天冬氨酸转换成天冬酰胺(p.Asp50Asn )。此外,GJB2基因外显子2第79位碱基由G突变为A(c.79G > A),突变导致连接蛋白Cx26第27位的缬氨酸转换成异亮氨酸(p.Val27Ile)。患者的父母未检测到GJB2基因突变位点。文献检索发现国外已有13例角膜炎-鱼鳞病-耳聋综合征伴皮肤黏膜鳞状细胞癌的病例报道,经过基因测序确诊的7例患者均为GJB2基因c.148G > A突变。结论 GJB2基因突变可能是导致本例角膜炎-鱼鳞病-耳聋综合征临床表型的致病原因,c.148G > A突变位置可能与皮肤鳞状细胞癌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