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47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20篇
药学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7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钙化旋磨术中并发症的处理及应对策略。方法收集2011年7月~2014年4月行冠状动脉钙化旋磨术患者共106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各类并发症发生率,探讨术中并发症的处理及护理措施。结果旋磨术中相关并发症8例(7.5%)。其中,1例(0.9%)患者发生慢血流,1例(0.9%)患者无复流,2例(1.8%)患者冠状动脉痉挛,1例(0.9%)冠状动脉穿孔,1例(0.9%)患者旋磨头嵌顿;2例(1.9%)患者出现导丝相关问题,其中1例导丝损坏,1例导丝嵌入心肌。经积极对症处理,病情缓解后,患者均出院,未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器械相关死亡病例。结论行冠状动脉钙化旋磨治疗存在不同程度并发症,护士术前进行访视,做好充足准备;术中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观察不适症状,及时应用抢救措施,准确判断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才能处理好突发事件,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介入术中安全。  相似文献   
72.
目的: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慢性闭塞性病变、严重迂曲病变、弥漫钙化)的介入治疗往往需要指引导管提供较强支撑力,单纯指引导管自身能提供的支撑力常常不够。本研究旨在初步探索子母导管系统在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中需要强支撑力时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泰尔茂公司的Heartrail子母导管系统,系由一根5F的子指引导管和一根6F或7F的母指引导管构成。5F Heartrail子指引导管为直头指引导管,其内径为0059 in(1 in=254 mm),长度为120 cm,比母指引导管长20 cm。使用方法是,母指引导管到位后,送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导丝至冠状动脉内,沿PTCA导丝送入子导管至母导管远段,但不伸出远端,送入PTCA球囊至冠状动脉内,沿球囊导管推送子母导管进入冠状动脉内,根据需要提供的支撑力决定子母导管伸出指引导管的长度。结果: 自2008年6月~2010年12月共选择常规方法导丝、球囊或支架不能通过的复杂冠脉病变共26例(左前降支5例,左回旋支6例,右冠状动脉15例),其中慢性闭塞性病变6例(23%),血管迂曲15例(58%),近段血管有支架植入10例(38%),钙化病变15例(58%),其中24例成功完成支架植入,成功率为92%,2例失败,均为球囊不能通过病变处,术中发生空气栓塞2例(8%),经冠脉注射动脉血后血流通畅,术中无血管夹层及冠脉穿孔等并发症。随访6个月无死亡、再发心梗等心脏事件。结论: 子母导管系统应用于常规方法不能成功的冠脉复杂病变可增加支撑力,有助于远端支架植入,应用有效且安全,但术中需注意空气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73.
目的:回顾性总结29例冠状动脉造影发现为无保护左主干开口及体部狭窄病例的冠脉介入治疗(PCI)资料,以探讨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术前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经桡动脉途径行PCI,观察桡动脉穿刺成功率、PCI即刻成功率、手术时间、支架扩张时间和扩张压力、住院期间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出院前心绞痛发作情况评估及术前心电图(ECG)特点分析。结果:29例患者桡动脉穿刺成功率和PCI即刻成功率均为100%,手术时间25~50(38±8)min,支架扩张时间3~7(5±1.3)s,支架扩张压力14~20(16.0±1.9)atm(1atm=101.325kPa),住院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前臂肿胀3例,术后心绞痛显著缓解。术前胸痛发作时ECG特点:典型"左主干"心电图17例,胸前导联ST-T改变者10例,间歇性左束支阻滞2例。结论:经桡动脉途径对无保护左主干开口和体部病变行PCI治疗,成功率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4.
处理入口不明的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可借助血管内超声,但反复交换微导管和超声导管可能增加操作相关并发症。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自主研发的新型血管内超声双腔微导管,由血管内超声导管以及与其并联为一体的治疗微导管构成,超声导管和工作导丝同步进入病变部位,相当于在血管内超声实时探查下进行直接定位操作,有助于正确把握穿刺方向,为介入医师进行慢性闭塞病变的治疗增添了新工具。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结合1例应用此新型血管内超声双腔微导管成功治疗入口闭塞的CTO病变经验,为读者提供更为直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75.
目的 :观察精氨酸加压素 (AVP)作用下 p2 7蛋白表达在心脏成纤维细胞 (CFs)中的变化 ,探讨 p2 7蛋白调控AVP促 CFs增殖的作用。方法 :以培养的新生 SD大鼠 CFs为实验动物模型 ,采用胰酶消化、差速贴壁法培养CFs,四氮唑盐 (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 ,碘化丙啶标记细胞 DNA ,p2 7蛋白的单抗和标记了 FITC的二抗标记细胞内的 p2 7蛋白 ,采用流式细胞分析仪技术测定细胞周期及 p2 7蛋白表达的阳性率。结果 :1随 AVP浓度的增加 ,MTT法测得的 CFs的 A值呈递增趋势 ,其中 10 - 7,10 - 6 m ol/ L AVP组分别为 0 .30 7± 0 .0 0 9,0 .337± 0 .0 0 7,均明显地高于对照组 (0 .2 98± 0 .0 0 9) ,并有统计学意义 (分别 P<0 .0 5 ,P<0 .0 1) ;2随 AVP浓度的增加 ,CFs的 S期细胞百分率和细胞增殖指数 (PI)逐渐增加 ,G0 / G1 期百分率下降 ,10 - 7,10 - 6 mol/ L AV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 (P<0 .0 1) ;3CFs的 p2 7蛋白表达阳性率随 AVP浓度的增加而呈递减趋势 ,其中 10 - 7,10 - 6 m ol/ L AVP组 (分别为 71.6 %± 2 .2 % ,6 3.1%± 2 .3% )明显低于对照组 (86 .5 %± 2 .3% ) ,并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结论 :p2 7蛋白是 AVP促 CFs增殖过程的重要负性调节因子 ,AVP通过下调 p2 7蛋白发挥促 CFs增殖作用 ,这可  相似文献   
76.
目的联合使用SYNTAX及EURO评分,研究存在左主干和(或)三支病变但不适宜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高危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与药物治疗的预后,指导临床制订个体化的治疗策略。方法对冠状动脉造影示左主干和(或)三支病变的患者逐一完成SYNTAX及EURO评分的计算,选择SYNTAX评分27分、EURO评分6分的115例患者,按治疗策略分组为PCI组和药物治疗组,随访18个月。主要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包括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临床驱动的靶血管血运重建;次要终点事件包括:心源性再入院、心功能减退及再发心绞痛的发生率。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 rank检验生存时间分布,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101例患者完成18个月的随访。PCI组6例(11.76%)、药物治疗组17例(34.00%)发生MACE,PCI组未发生MACE的比例显著高于药物组。未发生MACE生存曲线的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2组出院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31,P=0.001)。PCI组和药物治疗组估算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12.7个月和9.7个月。Cox模型似然比检验结果显示治疗方法对未发生MACE者的生存时间有影响(P=0.001,回归系数B=0.882,相对危险度=2.416)。结论中期随访结果显示,对于SYNTAX评分27分、不适宜冠脉搭桥的左主干和(或)三支血管病变患者,选择PCI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cute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ASTEMI)患者术前服用负荷量替格瑞洛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CI)术中冠状动脉血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27例ASTEMI并行急诊PCI患者分为替格瑞洛组(n=62)及氯吡格雷组(n=65),术前分别给予替格瑞洛180 mg、氯吡格雷600 mg,比较两组基本情况、术后冠脉血流及术后6个月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急性及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再发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罪犯”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再次住院和死亡等.结果 氯吡格雷组与替格瑞洛组基本临床资料、冠脉造影情况、术后心肌酶峰值及左室射血分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氯吡格雷组与替格瑞洛组术后梗死相关血管无复流发生率(分别为15.2%、3.2%)、校正TIMI血流帧数计数[分别为(28.4±13.6)、(23.2±7.4)帧]、术后心肌酶达峰时间[分别为(19.0±8.3)、(16.0 ±5.9)h]、2h心电图ST段回落指数≥50%比例(分别为76.9%、9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6个月随访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较氯吡格雷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急诊PCI前负荷量替格瑞洛可明显改善梗死相关血管冠脉血流、心肌灌注及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78.
目的评价双腔微导管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处理合并分叉病变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5年3月于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心内科应用双腔微导管处理合并分叉病变的CTO患者23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观察患者PCI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包括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结果应用双腔微导管对存在分叉病变的23支CTO血管进行处理,共计21支(91.3%)血管成功完成支架置入,2支血管行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因靶血管过小未置入支架。所有处理的血管均实现血管开通,TIMI血流Ⅲ级,操作成功率为100%。11支(47.8%)右冠状动脉及3支(13.0%)左冠状动脉病变采用单支架策略,9支(39.1%)左冠状动脉病变采用双支架策略,其中4处采用mini-crush支架术,4处采用改良裤裙支架术,1处采用改良T支架术,所有双支架术式均完成对吻扩张。术中术后无MACE发生。结论双腔微导管可用于PCI术中协助处理存在分叉病变的CTO。  相似文献   
79.
经皮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I)具有创伤小、局部血管并发症少、无须中断肝素治疗及术后无体位限制等诸多优点,已成为目前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主要血管入路。但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失败率高达11%,而且由于桡动脉直径较小,无法满足大直径导管技术的需要,使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因此急需探索新的穿刺径路,  相似文献   
80.
冠状动脉扩张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分析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状动脉扩张(coronary artery ectasia, CAE)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病变特点,以提高CAE的综合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0月~2010年1月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CAE 1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表现为急性心肌梗死5例,心前区不适4例,典型发作性胸痛及仅有乏力、头晕各3例.合并高血压病及高脂血症各10例,高尿酸血症3例,腹主动脉瘤2例,慢性乙肝1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按照Markis 分型,8例为多支弥漫性冠状动脉扩张(Ⅰ型);5例为局限性冠状动脉瘤(Ⅳ型);2例为单根血管弥漫性病变(Ⅲ型),呈冠状动脉瘤样扩张.结论 临床仅少数CAE适合实施介入治疗.加强危险因素控制,普及冠状动脉造影及多排CT检查,积极予抗凝、抗栓及预防痉挛等治疗,并适时行介入治疗有利于提高CAE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