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47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20篇
药学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CTO)介入治疗中经双侧桡动脉途径进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定位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6年6月—2007年6月本院行择期冠状动脉造影的CTO患者中存在对侧侧支循环的4例患者,经一侧桡动脉送入导引导管,经另一侧桡动脉送入造影导管,通过对侧造影使侧支循环及闭塞远端显影,帮助判断导丝是否在真腔,证实导丝在真腔后进行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结果4例均经对侧造影行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中均未发生冠状动脉夹层及穿孔等并发症,术后症状明显缓解。结论经双侧桡动脉途径对照造影,通过侧支循环使CTO远端显影帮助判断导丝位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2.
目的:总结分析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效果及并发症,以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我院行RFCA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1 26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 268例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682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453例,室性心动过速和室性期前收缩62例,房性心动过速18例,心房扑动17例,心房颤动36例。RFCA总成功率为97.5%,并发症发生率为0.79%。术中出现一过性房室传导阻滞10例,其中2例因并发永久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予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发生心包填塞、气胸、下肢动脉栓塞及深静脉血栓形成各1例;术后发生假性动脉瘤1例。均经相应处理后治愈,未出现瓣膜损伤、感染等并发症,无与RFCA相关的死亡病例。结论:RFCA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具有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如术前认真准备、术中仔细操作、术后细心观察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精氨酸加压素(AVP)对心肌成纤维细胞(CFs)与胶原构成的凝胶系统收缩的影响和β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精氨酸加压素 (AVP)对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 (CFs)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胰酶消化法分离、培养新生 SD大鼠 CFs,3H-脯氨酸掺入法和羟脯氨酸比色法分别观察不同浓度 AVP及其 V1 受体拮抗剂 [d(CH2 ) 5 Tyr2 (Me) ]AVP对 CFs的影响。结果 :1CFs3H-脯氨酸掺入率随着 AVP浓度的增加而增高 ,其中 10 - 7mol/ L,10 - 6 mol/ L AVP组的 3H-脯氨酸掺入率分别为 (5 41± 96 ) cpm/ 5 0 0 0 cells和 (5 6 5± 72 ) cpm/ 5 0 0 0 cells,较对照组 (16 6± 31) cpm/ 5 0 0 0 cells明显增高 (均 P<0 .0 1) ;10 - 7m ol/ L AVP+ 10 - 7mol/ L[d(CH2 ) 5 Tyr2 (Me) ]AVP组3H -脯氨酸掺入率 (2 6 8± 6 4) cpm/ 5 0 0 0 cells较 10 - 7m ol/ L AVP组明显降低 (P<0 .0 1)。 2 CFs培养上清光吸收值(A值 )随着 AVP浓度的增加而增高 ,其中 10 - 7m ol/ L ,10 - 6 m ol/ L AVP组的培养上清 A值分别为 0 .2 2± 0 .0 1和0 . 2 4± 0 .0 1,明显高于对照组 0 .2 0± 0 .0 1,有统计学意义 (均 P <0 .0 1) ;10 - 7m ol/ L AVP+ 10 - 7mol/ L [d(CH2 ) 5 Tyr2 (Me) ]AVP组的 A值为 0 .19± 0 .0 1,明显低于 10 - 7mol/ L AVP组 (P<0 .0 1)。结论 :AVP促进 SD大鼠 CFs胶原合成 ,其作用可能与 V1 受体介导有关  相似文献   
65.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对心脏成纤维细胞(cardiacfibroblasts,CFs)增殖及p27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IL-6促CFs增殖的细胞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以培养的新生SD大鼠CFs为实验模型,采用四氮唑盐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分析仪技术测定细胞周期及p27蛋白表达的阳性率。结果:①1×107U/LIL-6作用48h,四氮唑盐比色法测定的CFs的A值为0.38±0.01,明显高于基础状态组(0.32±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5.983,P=0.000)。②IL-6作用组CFs的S期细胞百分率(13.00±3.53)%和细胞增殖指数(PI)(29.43±1.94)%均高于基础状态组犤(7.45±0.97)%和(26.03±0.96)%犦,并有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036,P=0.023;t=-3.142,P=0.020),而G0/G1期细胞百分率(70.58±1.94)%低于基础状态组(73.98±0.98)%,差异显著(t=3.142,P=0.020)。③IL-6作用组CFs的p27蛋白表达阳性率为(72.60±2.47)%,明显低于基础状态组(78.45±1.9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753,P=0.009)。结论:IL-6能够诱导CFs增殖,其机制可能与p27蛋白表达水平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 SD大鼠颈动脉窦 (C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 NOS)与压力感受性反射 (BR)及血压的关系。方法 :合成的 i NOS反义寡核苷酸 (ASODN)和其正义链干预 SD大鼠 CS前后 ,用生理记录仪同时记录血压和心率 ,测定静脉注射苯肾上腺素 (PE)引起的加压反应和压力感受性反射敏感度 (BRS)及心率变化中点对应的血压值(MAP5 0 ) ,CS处 i NOS含量的变化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 ,并对其 CS的 i NOS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结果 :1i NOS- ASODN干预大鼠 CS后 ,加压反应较干预前减弱 (2 4± 3 vs 44± 6 mm Hg,P<0 .0 1,1mm Hg=0 .133k Pa) ,而 i NOS正义链干预 CS后加压反应较干预前无变化 (37± 9vs41± 7mm Hg,P>0 .0 5 ) ;2 i NOS- ASODN干预大鼠 CS后 ,MAP5 0 较干预前下降 (135± 6 vs147± 6 m m Hg,P<0 .0 1) ,压力心率曲线左移 ,而 i NOS正义链干预 CS后 ,MAP5 0 较干预前无差异 (147± 7vs146± 7mm Hg,P>0 .0 5 ) ;3i NOS- ASODN干预大鼠 CS后 ,BRS较干预前升高 (- 3.6± 0 .5 vs- 2 .3± 0 .7beat· s- 1 · m m Hg- 1 ,P<0 .0 1) ,而 i NOS正义链干预 CS后 BRS较干预前无变化 (- 2 .5± 0 .5 vs- 2 .5± 0 .6 beat· s- 1· mm Hg- 1 ,P>0 .0 5 ) ;4i NOS- ASODN干预大鼠 CS后 ,对血压无影响 (12 3± 6  相似文献   
67.
室间隔穿孔(ventrieular septal rupture,VSR)是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往往伴有循环功能急剧衰竭,治疗棘手且病死率高,预后极差[1],随着介入技术的提高,联合应用封堵术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e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为AMI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经桡动脉途径行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术(primary percutane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3月至2008年1月经桡动脉途径行直接PCI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152例,记录患者临床特征,病变特点,PCI操作结果,随访情况。结果临床抢救成功率为98.1%,桡动脉穿刺成功率为100%,冠脉造影成功率为100%,直接PCI成功率为100%,罪犯血管为前降支占30.8%,回旋支3.9%,右冠为65.3%,door-to-ballon时间平均(45.3±11.3)min,支架植入数平均1.2±0.2,术后第2周查心脏彩超LVEF平均为64.5%。结论合理选择病例,提高经桡动脉途径行PCI的技术,加强抗凝,抗栓,注意术中监护,配合术后护理,有助于提高经桡动脉行直接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无干预和血管升压素 (AVP)干预条件下 ,心肌成纤维细胞 (CFs)的一氧化氮合酶—氧化氮 (NOS-NO)系统活性的变化。方法 :胰酶消化法分离、培养新生 SD大鼠 CFs,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和分光光度法观察无干预和 AVP干预条件下 ,不同培养时间对 CFs的 NOS- NO系统活性的影响。结果 :1无干预条件下 ,CFs的 NO含量和 NOS活性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高 ,其中 36 h(4 2± 5 μmol· L- 1 ,37± 5 U· m L- 1 )显著高于 6 h(14± 3μmol·L- 1 ,10± 4U· m L- 1 )以及 12 h(2 1± 3μm ol· L- 1 ,15± 3U· m L- 1 ) (均 P<0 .0 5 )。 2 AVP干预条件下 ,CFs的NO含量和 NOS活性也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高 ,其中 2 4h(6 5± 6 μmol· L- 1 ,70± 4U· m L- 1 ) ,36 h(6 2± 1μm ol· L- 1 ,6 9± 6 U· m L- 1 )都显著高于 6 h (34± 4μmol· L- 1 ,36 +2 U· m L- 1 )以及 12 h的 (4 5± 4μmol· L- 1 ,45± 1U· m L- 1 ) (均 P<0 .0 5 )。 3AVP干预条件下 CFs的 NO含量和 NOS活性均较无干预条件下显著增高 ,且 NO含量随 NOS活性增高而增高 ,二者呈显著正相关 (无干预条件下 r=0 .837,P<0 .0 1;AVP干预条件下 r=0 .936 ,P<0 .0 1)。结论 :AVP提高 CFs的 NOS- NO系统活性 ,CFs的 NOS- NO系统活性与培养和 AVP?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钙化旋磨术中并发症的处理及应对策略。方法收集2011年7月~2014年4月行冠状动脉钙化旋磨术患者共106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各类并发症发生率,探讨术中并发症的处理及护理措施。结果旋磨术中相关并发症8例(7.5%)。其中,1例(0.9%)患者发生慢血流,1例(0.9%)患者无复流,2例(1.8%)患者冠状动脉痉挛,1例(0.9%)冠状动脉穿孔,1例(0.9%)患者旋磨头嵌顿;2例(1.9%)患者出现导丝相关问题,其中1例导丝损坏,1例导丝嵌入心肌。经积极对症处理,病情缓解后,患者均出院,未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器械相关死亡病例。结论行冠状动脉钙化旋磨治疗存在不同程度并发症,护士术前进行访视,做好充足准备;术中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观察不适症状,及时应用抢救措施,准确判断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才能处理好突发事件,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介入术中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