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47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20篇
药学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探讨依布利特抗室性心律失常作用的离子机制。方法利用酶解的方法分离出新西兰纯种大耳白兔(体重2.0~2.5kg)心外膜、心内膜和中层心室肌细胞。将各层细胞按处理试剂分为正常对照组、依布利特A(10-7mol/L)组、依布利特B(10-6mol/L)组。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方法,记录各层心室肌细胞钠通道电流(INa)活性的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心肌细胞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组间的中层心肌细胞INa电流I-V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依布利特组的心内膜下细胞INaI-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依布利特A、B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与依布利特两组心外膜下细胞INaI-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布利特A、B组间无差异(P>0.05)。依布利特两组与对照组中层心室肌细胞ⅠNa稳态失活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布利特A、B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3组间心内膜下细胞ⅠNa稳态失活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依布利特两组间的心外膜下细胞ⅠNa稳态失活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依布利特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左冠状动脉主干末端分叉狭窄患者行择期改良T支架技术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心内科2004年1月~2007年11月间,行改良T支架技术治疗的16例左冠状动脉主干末端分叉狭窄患者的临床情况、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介入治疗特点、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和术后6个月心绞痛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16例患者年龄46~68岁,男性13例,合并糖尿病7例,有心肌梗死病史6例。左冠状动脉主干直径3.5~5.0mm,前降支(taD)直径2.75~3.5mm,回旋支(LCX)直径2.75~3.5mm,LAD病变长度13—22mm,LCX病变长度13~20mm。LAD支架释放压力12—20个大气压,LCX支架释放压力12~18个大气压,对吻球囊技术100%,2例经桡动脉途径、14例经股动脉途径成功完成改良T支架置入术,PCI即刻成功率为100%,手术时间40~60(平均48)min。住院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6个月临床随访心绞痛显著缓解,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结论改良T支架技术治疗左冠状动脉主干末端分叉病变,成功率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3.
[病例] 女,67岁.主因间断胸痛、胸闷7年,加重1 d入院.查体:血压138/80 mmHg,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及胸膜摩擦音.心界不大,心率76/min,律齐,心音低钝,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心脏杂音.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律,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既往有高脂血症、曾行甲状腺切除术.查血清肝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正常.  相似文献   
34.
目的 评价经ZEEK血栓抽吸导管注射硝普钠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治疗中梗死相关动脉(IRA)无复流现象的影响.方法 选择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再通的IRA存在无复流现象者43例.所有病例均给予血栓抽吸导管抽吸血栓,其中21例患者入选硝普钠组,经ZEEK血栓抽吸导管抽吸后超选择性IRA内注射硝普钠100μg,2秒内"弹丸式"快速注射完毕,22例患者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内注射生理盐水5 ml,10分钟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评定冠状动脉血流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分级及校正TIMI帧数(cTFC).结果 两组均可明显改善急诊PCI后的无复流现象,硝普钠组所有患者IRA血流恢复TIMI 3级,cTFC帧数由用药前的(83.7±7.0)帧降至(26.5±5.8)帧,而对照组从(84.5士6.5)帧降至(39.8±10.7)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ZEEK血栓抽吸导管联合超选择性IRA内快速注射硝普钠100 μg能更有效地改善AMI急诊PCI中无复流现象,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5.
目的:评价超选择性冠状动脉内注射硝普钠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梗死相关动脉(IRA)无复流现象的作用。方法:选择AMI急诊PCI后再通的IRA存在无复流现象者43例。21例患者经血栓抽吸导管超选择性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内注射法,22例患者采用常规指引导管内注射方法。药物均采用硝普钠100μg,2 s内"弹丸式"快速注射完毕。10 min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评定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及校正TIMI帧数(cTFC)。结果:两组均可明显改善急诊PCI后的无再流现象,超选择组所有患者梗死相关血管IRA血流恢复TIMIⅢ级,cTFC帧数由用药前的(84±7)帧降至(26±6)帧,与常规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选择性IRA内快速注射硝普钠100μg能更有效地改善AMI急诊PCI中无再流现象。  相似文献   
36.
目的 :观察高血压病患者左室构型与心率变异性 (HRV)的关系。方法 :使用 Acuson12 8× P1 0 电脑声像仪及2 4小时动态心电图和心率变异记录与分析系统 ,分析了 5 0例高血压病患者的左室构型与 HRV。结果 :向心性重构组、向心性肥厚组、离心性肥厚组的 SDNN,r MSSD和 PNN5 0明显低于正常构型组 ,并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 ;离心性肥厚组的 SDNN比向心性肥厚组明显降低 (P<0 .0 1)。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左室构型异常的程度与 HRV降低的程度相一致 ,随着靶器官受累程度加重 ,HRV降低越明显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ecombinant humand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rh-BNP)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cute decompensated heart failure,ADHF)患者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影响。方法将48例ADHF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行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负荷剂量静脉推注rh-BNP(1.5~2.0μg/kg),随后按维持剂量进行微量泵静脉内注射[0.0075~0.0150μg/(kg.min)],连续静脉滴注24 h。两组治疗前后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对两组治疗前后心率、HRV时域分析指标,即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每5 min 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正常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正常相邻R-R间期差值>50 ms的百分比(PNN50)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HRV的各项时域分析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HRV的各项时域分析指标有增加的趋势,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RV的各项时域分析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心率较治疗前比较均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BNP可改善ADHF患者的HRV,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38.
目的比较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伊布利特与普罗帕酮转复房扑/房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研究,选择符合条件的房扑/房颤患者共12例,按照药物编号顺序依次入组,给予富马酸伊布利特或普罗帕酮静脉泵静注,观察两组患者的房扑/房颤转复率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同时观察血、尿指标。结果伊布利特组转复率66.67%(4/6),转复时间分别为20 min、21 min、3.3 h和5.5 h。而普罗帕酮组无1例转复。普罗帕酮组有1例患者出现低血压,另有1例患者于动态心电图监测中发现窦性停搏,最长R-R间期2.64 s,全天>2.5 s的窦性停搏共发生6次。伊布利特组有2例患者动态心电图监测中发现短阵单型性室速(分别为2阵和15阵)。两组所有患者用药前后的化验检查无明显变化。结论新型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伊布利特是一种快速转复房扑/房颤的有效抗心律失常药物,也较安全。  相似文献   
39.
患者,女,24岁,主因发作性心悸10年,加重1年入院。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作性心悸,持续约数分钟后症状自行缓解,突发突止,10年来反复发作,每年发作1~2次,每次发作数分钟至1h,近1年发作频繁,持续时间延长,最长5h,需静脉推注心律平才能终止。发作时心电图示室上性心动过速。查体:  相似文献   
40.
患者女,60岁,主因"发作性胸痛4年,加重5天"于2012年2月14日入院。4年前出现劳力性胸痛,药物治疗症状稳定,每年发作1~2次。5天前再发劳累胸痛,并于夜间及晨起偶有发作,最长持续20min,就诊心电图示:Ⅰ、aVL、V4~V6导联ST段压低0.1mV,T波低平或双向。既往高血压病史5年,血压最高160/90mm Hg(1mm Hg=0.133kPa)。否认吸烟饮酒史。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2℃,脉搏64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78/97mm Hg,心界无扩大,心率64次/分,心律齐,心尖部心音低钝,无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