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46篇
内科学   2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0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130篇
预防医学   61篇
药学   33篇
  1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3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61.
皮肤针联合疤痕平治疗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皮肤针联合疤痕平治疗烧伤后瘢痕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烧伤创面愈合后1-3个月成对且情况相似的增生性瘢痕患者12例共40处,随机分组,试验组用皮肤针联合疤痕平治疗,对照组仅用疤痕平治疗。比较两组在治疗后1、3、6个月时的疗效。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1个月时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5%、25%(P<0.05),3个月时的显效率分别为80%、40%(P<0.01)。结论:皮肤针对增生性瘢痕有一定治疗价值;皮肤针联合疤痕平治疗增生性瘢痕较单用疤痕平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62.
正常皮肤和新生疤痕组织表达角蛋白19的比较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正常皮肤和新生疤痕组织中表皮干细胞分布、增殖分化特征,并探讨这些特征与皮肤创伤修复的关系。方法:选择有Ⅲ度烧伤创面的成人患者8例,在获得了患者的知情同意后用手术尖刀分别切取正常皮肤、肉芽中的皮丁及新生疤痕组织(创面愈合后2个月内的疤痕)各一块,约2cm×1cm×0.5cm大小,应用过氧化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SP)免疫组化法,以小鼠抗人角蛋白19型的单克隆抗体检测表皮干细胞的分布、增殖分化特征。结果:肉芽中的皮丁组织内有散在分布的角蛋白19表达阳性细胞,新生疤痕组织中的表皮基底层有多层角蛋白19表达阳性细胞,在再生表皮的中部,即位于基底细胞层与角质细胞层之间有大量的角蛋白19表达阳性细胞,且分布广泛,而正常皮肤只有表皮基底层和附件有角蛋白19表达阳性细胞。结论:新生疤痕组织中表皮再生仍很活跃,在皮肤创伤愈合过程中的重塑期,如果能够结合抑制疤痕增生的最有效治疗,这种新生疤痕组织有可能转变成正常皮肤。  相似文献   
363.
目的:探讨烧伤患者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对5年内烧伤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总结分析。结果:5年内烧伤患者1345例,其中有12例烧伤患者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经治疗后均痊愈。结论:对烧伤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应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364.
中药对特重度烧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调理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中药合剂对特重度烧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调理作用。方法:用5种中药配制成的合剂治疗特重度烧伤患者,并测定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以判定其疗效。结果:中药喂服治疗组CD3、CD4、CD4/CD8值降低程度轻,回升早,恢复快,CD8增高程度小,恢复快。结论:中药合剂对特重度烧伤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具有明显调理作用。  相似文献   
365.
目的 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H)患者血清中的浓度,探讨其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PNSH患者和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各40例作为PNSH组和ASSH组,另选取本院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于第1天、第5天、第7天、第14天抽取血液样本,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TNF-α的浓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PNSH组和ASAH组患者血清TNF-α水平明显上升,第5天达到高峰[(20.57±3.80)pg/mL、(26.15±4.60)pg/mL vs(10.13±2.50)pg/mL],随后开始下降,持续到第7天仍有较高表达[(16.34±3.3)pg/mL、(20.30±2.10)pg/mL vs(10.62±2.17)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SAH组TNF-α浓度在相同的时间点明显高于PNS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NSH组和ASAH组患者的脑血管痉挛(CVS)的程度越重,TNF-α的表达水平越高.PNSH组的CVS发生率为52.5%,明显低于ASAH组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NF-α可作为鉴别ASAH与PNSH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66.
目的:研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型特点。方法:采用中医体质量表对393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分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属于偏颇体质者明显多于平和体质者;8种偏颇体质中痰湿质、气虚质的频数大小和转化分均位居前两位,明显高于其他体质类型。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以偏颇体质为主,其中最常见者为痰湿质和气虚质。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进行体质辨识,并以情志、起居、运动、饮食等方法进行中医药特色干预,对改善其病理体质、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义重大。  相似文献   
367.
目的:探讨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所诱导的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不同浓度HMGB1作用于RAW264.7细胞不同时间后,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TNF-α水平;分别用免疫荧光法与Western blot法检测HMGB1作用后,RAW264.7细胞NF-κB核转移情况与HSF-1表达。观察干扰HSF-1表达后,HMGB1诱导RAW264.7细胞TNF-α表达的变化。结果:HMGB1作用后,RAW264.7细胞分别在4、12 h出现两次TNF-α分泌高峰,且TNF-α的释放量随HMGB1浓度的增加而增加。HMGB1作用后,RAW264.7细胞的NF-κB核转移明显增强,HSF-1表达明显增加(均P0.05)。干扰HSF-1表达后,HMGB1诱导RAW264.7细胞产生的TNF-α量较未干扰的RAW264.7细胞明显增加(P0.05)。结论:HMGB1能诱导RAW264.7细胞的炎症反应与HSF-1的表达,但HSF-1可能对HMGB1诱导的炎症反应有负反馈性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68.
本文报告应用计算机近红外线扫描乳诊断仪诊断102例乳腺恶性肿瘤患者,并收住院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乳腺癌88列。结果近红外线扫描诊断乳腺癌的准确率为86.3%,其中肿块直径大于5cm者诊断准确率为100%,提示近红外线扫描对乳腺癌诊断有较好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69.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在人脑胶质瘤细胞株U251中的表达.分布及其生物学作用。 方法:实验于2005—07/12在江苏大学医学院基础与临床研究中心完成。①U251培养3d后,于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为2mmol/L羟基脲继续培养24h(≥1个细胞周期),使细胞同步化于DNA合成期。②用免疫荧光法对细胞内神经生长因子及其高亲和力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A进行染色定位:③免疫印迹法检测U251培养上清液中的神经营养因子表达。④促胚胎脊髓神经细胞生长试验鉴定U251细胞培养上清液的神经营养因子活性。取怀孕16d的SD大鼠1只,断头处死,浸泡体积分数为0.75的乙醇20min后剖腹取胎鼠,分离脊髓组织,细胞培养2d后,分别加入无血清DMEM(对照组)及培养过U25124h的无血清DMEM(实验组)。 结果:①神经生长因子及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A在U251中高表达,神经生长因子主要呈颗粒状分布于胞浆及胞核内,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A分布于胞膜及核仁部位。②U251无血清培养上清液能够促进胚胎脊髓神经细胞集落的形成,实验组集落数明显多于对照组(345.38&;#177;14.15),(145.5&;#177;12.71)/孔,P〈0.01);且在浓缩的U251无血清培养上清液中检测出相对分子质量为36000的神经生长因子肽链。 结论:人脑胶质瘤细胞株U251呈神经生长因子及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A强阳性表达,且能合成并分泌具有生物学活性的神经营养因子,相对分子质量为36000的神经生长因子是其中主要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370.
原发性输尿管肿瘤临床少见 ,诊断较为复杂 ,主要依靠静脉肾盂造影、逆行造影、膀胱镜、B超、CT等。为提高诊断水平 ,作者对 1995年 4月~ 2 0 0 1年 8月收治的原发性输尿管肿瘤 12例的诊断情况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 本组男 7例 ,女 5例 ;年龄 41~ 72岁 (平均 5 9岁 )。左侧 8例 ,右侧 4例。病程 2个月~ 6a。 12例均有程度不等的肉眼血尿 ,6例患侧腰背部及下腹部胀疼 ,5例患侧肾区叩击疼阳性 ,1例伴有尿路刺激症。1 2 方法 本组诊断顺序为 :B超、尿路造影 (IVU )、逆行造影、尿脱落细胞学及CT。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