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61篇
预防医学   28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医护人员常与注射针头、采血针、刀片等医疗锐器接触,极易引发针刺伤、锐器伤等.为了有效防范针刺伤,现已广泛使用锐器盒回收医疗废弃锐器.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锐器盒在装满、密封之前一直处于敞口状态,废弃针头、安瓿等容易从倾倒的锐器盒里滑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和医源性污染,给临床工作带来不便,同时投放安瓿、废弃药瓶等的开口面积较小,不方便投置.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改良锐器盒,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2.
目的:了解我院中药注射液使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促进中药注射液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0年1-6月每月连续一周出院的病历4 176份,选取使用中药注射液的病例并填写中药注射液使用情况调查表1900份,然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药注射液使用患者平均年龄56岁;中药注射液金额约占总金额的18.17%;中药注射液使用率为45.50%;中药注射液不合理用药率为16.36%;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率为7%.结论:中药注射剂应用范围广,应重视用药安全性问题,加强合理用药,保证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93.
目的 了解不同剂量L-精氨酸对严重烧伤患者血清辅助性T淋巴细胞1(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笔者单位收治的伤后20 h内入院、烧伤总面积为50%~80%TBSA的患者2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0例,经鼻肠管给予葡萄糖盐水500 mL(含50 g/L葡萄糖及9 g/L氯化钠,下同)]、L-精氨酸200 mg组(10例,经鼻肠管给予L-精氨酸200 mg/kg+葡萄糖盐水500 mL)、L-精氨酸400 mg组(9例,经鼻肠管给予L-精氨酸400 mg/kg+葡萄糖盐水500mL).于伤后1 d(行肠内营养前)及3、5、7 d,取各组患者空腹静脉血,用放射免疫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Th1型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Th2型细胞因子TGF-β_1、IL-4含量.结果 各组患者血清TNF-α及IL-1β含量伤后均呈快速上升趋势,L-精氨酸200 mg组血清TNF-α及IL-1β含量伤后5 d达高峰[(318±57)ng/mL、(218±47)pg/mL],但仍显著低于同时相点对照组[(389±34)ng/mL、(272±40)pg/mL,P<0.05],伤后7 d此2种细胞因子含量下降;L-精氨酸400 mg组各时相点血清TNF-α及IL-1β含量与对照组相近(P>0.05).各组患者血清TGF-β_1及IL-4含量伤后呈较缓慢上升趋势;伤后5 d,L-精氨酸200 mg组血清TGF-β_1含量为(110±16)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83±20)pg/mL,P<0.05],L-精氨酸400mg组各时相点血清TGF-β_1含量与对照组相近(P>0.05).结论 在严重烧伤患者感染期,相对于400 mg/kg的用量,200 mg/kg的L-精氨酸通过调节血清Th1/Th2型细胞因子释放,能更有效地保持两者之间的比例,从而产生更好的免疫调理作用.  相似文献   
94.
烧伤代谢的复杂性和对其认识的局限性是导致重症烧伤患者营养疗效不甚理想的核心因素,对烧伤代谢规律的准确把握是提升营养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以往基于能量消耗的烧伤代谢分期对物质代谢关注不够,因而难以全面描述烧伤代谢的整体变化规律和阶段性特征。本文通过对烧伤代谢组学、生理组学和临床检测数据的有效整合,并结合烧伤临床分期的病理...  相似文献   
95.
目的:建立高效的人肠三叶因子(ITF)重组表达及纯化策略,观察重组人ITF(rhITF)对烧伤小鼠肠黏膜损伤与修复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采用新型酵母表达载体pGAPZαA和酵母菌X33重组表达ITF,并通过金属螯合亲和层析与阴、阳离子交换层析法纯化蛋白,行非还原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相似文献   
96.
烧伤后肠源性高代谢研究--高代谢及内毒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烧伤后高代谢与内毒素的关系。 方法 :观察了 4 0例严重烧伤病人 ,烧伤总面积达 (45±11.3) % ,其中深度烧伤为 (2 9.7± 10 .4 ) %。观察指标为静息能量消耗 (REE)、血浆内毒素、丙二醛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肿瘤坏死因子 (TNF)、白细胞介素 8(IL 8)、高血糖素、皮质醇、血清二胺氧化酶 (DAO)及尿乳果糖 /甘露醇比值 (L/M)、尿儿茶酚胺。 结果 :①烧伤后 1~ 14天观察期间 ,REE与血浆内毒素、TNF、IL 8、高血糖素呈显著相关 (r分别为 0 .5 985、0 .92 36、0 .8381、0 .85 17,P分别为 0 .0 14 3、0 .0 0 11、0 .0 0 94、0 .0 0 73) ;血清DAO与血浆SOD呈显著负相关 (r=- 0 .7871,P =0 .0 2 0 4 ) ,尿L/M与血浆SOD、MDA亦呈显著相关 (r =- 0 .9114、0 .94 4 5 ,P=0 .0 0 16、0 .0 0 0 4 )。②复苏期后 (伤后 4~ 14天 ) ,REE与SOD呈显著负相关 (r=- 0 .7180 ,P <0 .0 5 )。 结论 :烧伤后高代谢与内毒素、TNF、IL 8、高血糖素有关 ,伤后肠道损伤与早期缺血 再灌注损伤有关 ,血内毒素增高可能与肠道损伤所致的肠道内毒素移位有关。  相似文献   
97.
目的观察严重烧伤患者休克期经胃肠道给予左旋(L)精氨酸对休克复苏的影响,探讨其机制。方法选取烧伤面积≥30%TBSA的患者20例,并随机分为:L-精氨酸组,伤后24h内开始从鼻肠管给予L-精氨酸;对照组,伤后24h内开始从鼻肠管给予50g/L葡萄糖盐水500ml/d,连续4d,每组10例。在伤后1、2、3、4d分别抽取两组患者静脉血,检测其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含量,并抽取患者动脉血检测其乳酸含量。结果L-精氨酸组患者SOD活性在伤后呈上升趋势,于伤后4d达峰值(68±23)U/ml,与对照组(31±9)U/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伤后MDA、NO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伤后2dL-精氨酸组NO[(50±14)μmol/L]下降最明显,与对照组(78±22)μ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伤后4d两组患者MDA下降最明显[(3.4±0.8)、(3.5±1.3)μmol/L],L-精氨酸组血乳酸含量在伤后2、3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严重烧伤患者休克期经胃肠道给予L-精氨酸可抑制其体内NO含量过度升高,使血乳酸含量降低,血清SOD活性增加,改善组织脏器血流灌注及氧合状态,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利于预防隐性休克的发生或减轻其损害。  相似文献   
98.
胰高血糖素样肽-2对烧伤大鼠肠粘膜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 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 2 (GLP 2 )对烧伤大鼠肠粘膜细胞增殖及肠粘膜结构的影响。 方法  5 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烧伤组、GLP 2组 (烧伤后经GLP 2处理 ,2 0 0 μg/kg ,2次 /d腹腔注射 )与正常对照组。前两组动物于 30 %TBSAⅢ度烧伤后 6、12h及 1、3、5d分别处死 ,另处死正常对照组大鼠。检测各组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的表达情况以及血浆二胺氧化酶 (DAO)的活性 ,并行肠粘膜组织学观察。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烧伤组伤后 6、12hPCNA表达稍有增强 ,伤后 1d减弱 ,3d时最低 ,5d时仍低于正常 ;GLP 2组PCNA表达的变化在伤后早期与烧伤组基本一致 ,但伤后 3、5d时强于烧伤组。烧伤组大鼠肠粘膜CyclinD蛋白在伤后 6、12h略有升高 ,但 1d时迅速下降至伤前的 4 0 % ,而GLP 2组CyclinD蛋白表达在伤后 1、3、5d高于烧伤组。大鼠烧伤后血浆DAO活性明显升高 ,经GLP 2治疗 5d后该指标明显降低 (P <0 .0 1)。组织学观察见GLP 2组肠绒毛排列较为规则 ,长短较一致 ,未见明显的上皮脱落。 结论 大鼠烧伤后腹腔给予外源性GLP 2能减轻肠粘膜损伤 ,其机制可能与GLP 2使PCNA、ClyclinD表达增加、促进受损肠粘膜细胞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99.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对烧伤大鼠肠道能量代谢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30%体表面积Ⅲ度烧伤大鼠模型,将8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C)组,早期肠内营养(EEN)组和延迟肠内营养(DEN)组。观察各组大鼠肠黏膜能量代谢的变化以及肠上皮细胞线粒体呼吸控制率(RCR)、磷氧比(P/O)及肠道氧摄取率(Oext)的变化。结果烧伤后两组大鼠肠黏膜AMP含量较伤前显著升高(P〈0.01),而ATP、ADP、能荷、RCR、P/O以及Oext显著降低(P〈0.05)。两组相比,EEN组AMP含量显著低于DEN组(P〈0.05),而ATP、ADP、能荷、RCR、P/O以及Oext则明显高于DEN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有效增加氧摄取,改善肠黏膜组织氧合,减轻线粒体呼吸功能抑制,增强有氧代谢和ATP生成。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索大鼠烧伤后最佳的肠内营养(EN)实施时机,观察早期肠内营养(EEN)对烧伤后肠黏膜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30%总体表面积Ⅲ度烧伤大鼠模型,将8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伤对照组(C组)8只,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于伤后6 h开始实施EN)和延迟肠内营养组(DEN组,于伤后24 h开始实施EN)各40只(每时相点8只)。检测伤前和烧伤后0.5、1、3、7和10 d大鼠肠黏膜跨膜电位差(PD)、肠黏膜血流量(IMBF)、肠黏膜内pH(pHi)值、血浆内毒素(LPS)含量和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并计算肠黏膜损伤指数。结果:EEN组和DEN组大鼠烧伤后天数(PBD)0.5~10肠黏膜PD、IMBF和空肠pHi值均低于C组(PBD 0)(P<0.01),而血浆LPS含量、DAO活性及肠黏膜损伤指数均高于C组(P<0.05~P<0.01)。EEN组大鼠PBD 1~10肠黏膜PD、IMBF和PBD 1、PBD 3、PBD 10空肠pHi值均高于DEN组(P<0.05~P<0.01),而PBD 3~10 LPS及PBD 3血浆DAO活性均低于DEN组(P<0.01)。EEN组与DEN组比较,未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未见呕吐、腹胀与腹泻。结论:较早给予EN能改善烧伤后肠黏膜血供,减轻肠道受损程度,维护肠黏膜结构与功能,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