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研究沙库巴曲缬沙坦钠(ARNI)与培哚普利治疗慢性射血分数减少心力衰竭(HFrEF)患者的疗效。方法 80例HFrEF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培哚普利治疗,观察组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N-末端B型利钠肽(NT-proBNP)水平,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LVEDD、LVEF、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DD(50.10±5.62)mm、NT-proBNP(110.68±75.28)pg/ml均低于对照组的(55.17±6.55)mm、(320.56±68.58)pg/ml, LVEF(50.28±7.20)%高于对照组的(44.62±5.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0%,低于对照组的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在改善HFrEF患者LVEF、LVEDD及NT-proBNP水平方面效果明显优于培哚普利,且未发现其他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2.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MBPS)的发生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对115例入选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采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仪(ABPM)分析,将患者分为晨峰组(53例)和非晨峰组(62例)进行血生化测定,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晨峰组(MBPS)24 h平均收缩压(24h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dSB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24 h平均脉压(24hPP)均高于非晨峰组(NMBPS),P<0.05;MBPS组的LVMI显著高于NMBPS组[(135±27)g/m2和(112±27)g/m2,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有晨峰现象者更易发生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33.
血凝试验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影响血凝试验检验结果的因素,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指导临床诊断。方法选取2008年8月23日至2009年8月22日就诊的门诊和住院患者进行跟踪观察,检验其相关指标。结果影响血凝试验检验结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疾病、药物以及样本本身。结论分析血凝试验检验结果要结合患者病情进展程度因素考虑。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衰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比不同心功能组间BNP值,治疗前后BNP值及心衰合并低血压组与血容量不足合并低血压组间BNP值.结果不同心功能组BNP值不同,心功能越差BNP越高,经治疗病情好转后BNP值明显下降;心衰合并低血压组与血容量不足合并低血压组间BNP值对比,心衰患者BNP显著高于血容量不足患者(P〈0.05).结论 BNP可作为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衰的一个指标,亦可用于疗效判断.  相似文献   
35.
对 13 7例高血压患者 (69例无心脑靶器官损害为A组 ,68例并心脑靶器官损害为B组 ) ,进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并分析多项参数。结果表明 :心脑靶器官损害组患者以收缩压和舒张压共同升高、昼夜节律消失、动态血压变异性、血压负荷值显著增加和血压昼夜波动呈非杓型为特点。  相似文献   
36.
埋藏式自动心脏复律除颤器 (ICD)用于治疗高危的心律失常时 ,可使之在数秒钟内转复为正常心律。本例患者院外反复发作心悸、胸闷、黑朦 ,入院时心电图示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心室率 2 6 0次 /分 ,药物治疗无效 ,行同步电复律 ,心律转为窦性。经各项检查 ,仅提示反复性单形性  相似文献   
37.
目的通过观察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前后心律失常的变化,探讨术后新发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昆明医学院附属延安医院心内科2007年1月至2009年10月成功进行导管封堵术治疗VSD的183例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别于封堵术前1d及术后1周记录12导联同步心电图,由同一心电专业人员分析.结果 183例中,25例(13.7%)于术前检测出右束支传导阻滞.封堵术后检测出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95例,新发心律失常70例(包括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结论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增加,并以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在术中及术后迟发为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