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0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46篇
内科学   30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442篇
综合类   72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探讨改良Appleby手术治疗胰体尾恶性肿瘤的手术适应证、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2年6月我科15例接受改良Appleby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病人术中、术后恢复及并发症。结果:15例病人手术均获得成功,其中4例行肝总动脉重建,中位手术时间295(225~420)min,术中中位出血量1 000(500~2 000)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6.7%(7/15),为胰漏、乳糜漏、腹腔积液、感染等;6例术后出现肝功能一过性异常,经保肝治疗,2周内均恢复正常;除1例死于术后相关并发症,14例术后中位生存时间16个月;病人1年和3年生存率为86.7%和6.7%。结论:改良Appleby手术安全可靠,可以提高胰体尾恶性肿瘤的手术切除率,一定程度上延长病人生存时间,并显著提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2.
背景与目的 不可切除的肝内胆管癌(hCCA)患者可考虑行肝移植治疗,但在某些方面仍存在争议。因此,本研究总结6例肝移植治疗不可切除hCCA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1年3月6例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行肝移植治疗并规律随访的hCCA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与生存情况。结果 6例肝移植术式均为原位经典全肝移植,术后病理:肿块型2例,管壁浸润型2例,内生型2例;肿瘤直径>3 cm者4例;周围神经浸润2例;门静脉侵犯3例;肝内转移2例;腺鳞癌1例,腺癌5例。组织学分级3例中分化G2,3例低分化G3;pTMN分期分别为II期1例,IIIa期1例,IIIb期1例,IIIc期2例,IV期1例。随访期间,3例存活,其中2例合并肝硬化失代偿内生息肉型腺癌患者获得长期无瘤生存,1例肿块型腺癌患者术前经新辅助放化疗后目前无瘤存活20个月;死亡3例,其中1例肿块型腺鳞癌患者术后存活18个月,2例管壁浸润型腺癌患者分别存活2个月与24个月。术前减黄操作,术后联用免疫抑制剂和化疗药物对于患者生存期无明显影响。结论 hCCA患者中,对于合并肝硬化的内生息肉型腺癌,且术前排除淋巴结转移者,即使术前不行新辅助放化疗直接行肝移植也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但对有淋巴结转移与神经周围浸润者疗效差。  相似文献   
23.
劈离式肝移植中供肝分离的手术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劈离式肝移植中供肝分离的手术经验。方法自2004年3月1日至9月1日,共计施行了10例体外供肝的劈离,将其分为左肝外侧叶(Ⅱ、Ⅲ段)和扩大右半肝(Ⅰ、Ⅳ~Ⅷ段)两部分,并为19位病人施行了劈离式肝移植。供体的平均年龄为32.7岁(15~51岁),平均体重64.5kg(45-75kg),ICU平均救治时间为2.4d(1~8d)。结果劈离前整体供肝和劈离后左肝外侧叶的平均重量分别为1322.6g(956~1665g)和281.8g(198~373g),后者与前者的平均比值为0.215(0.178~0.274)。左肝外侧叶部分的移植物与受体重量比(GRWR)的平均值为2.44%(1.22%~5.41%),而扩大右半肝部分GRWR的平均值为1.73%(1.31%~2.30%)。供肝劈离平均花费的时间为105min(85-135min)。共出现5例解剖变异,包括左肝静脉变异2例、肝动脉变异2例、胆管变异1例。结论劈离式肝移植已经成为扩大供肝来源的一种成熟的外科技术,且效果满意。在供肝劈离中需要正确应对各种可能的解剖变异,尤其是左肝静脉、左肝动脉和胆管的变异。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亚砷酸钠(SA)诱导大鼠肝脏产生热休克蛋白72(HSP72)的过程及其抗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材料与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成SA组(预先给予SA6mg/kg)和对照组(预先给予生理盐水)。24h后,两组均阻断肝脏中、左叶血供60min,再灌注3、6h;分别用Westernblot检测肝脏中的HSP72表达;外周血测定ALT、AST、LDH;组织学作HE染色、免疫组化测定HSP72。结果:注射SA6mg/kg后12h肝脏开始产生HSP72,24h达到高峰,并持续至60h。肝脏热缺血60min再灌注3、6h后,SA组HSP72显著表达,血清ALT、AST、LDH显著下降(P<0.05),组织学检查显示肝脏损伤明显减轻。结论:SA可诱导大鼠肝脏产生HSP72;SA预先诱导肝脏产生对HSP72可使肝脏抵御热缺血鄄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25.
肠内营养的置管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内营养自 185 8年Busch首次报道后 ,已经历了 10 0多年的历史[1] 。肠内营养的置管方法可分为两大类 ,即鼻肠置管和胃肠造口。为了便于肠内营养支持的普及 ,现将肠内营养的常用置管方法作一简介。鼻肠管手术置管法 :用于剖腹手术病人的营养支持。术前先将营养管预置入胃 ,术中在直视下调整至相应部位。其优点是管端定位准确 ,喂养安全性高。缺点为侵入性操作 ,仅适用于手术患者。1.胃管载营养管法 :术前插胃管时 ,将营养管插入胃管前端侧孔。术中胃肠吻合时将导管经吻合口取出 ,分开两管 ,胃管留于胃内作减压 ,营养管末端送至输出袢 …  相似文献   
26.
�������ʷ��ڱ���ʽ����ֲ���е�Ӧ��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目的 总结在背驮式原位肝移植中运用刮吸解剖法的经验 。方法 实施背驮式肝移植中进行受体病肝切除术,从皮肤切口,分离肝周韧带,解剖一、二、三肝门,到保留肝 腔静脉而完全切除病肝的过程中的,全部使用刮吸解剖法来完成手术。1999年8月31日施行第一例背驮式肝移植,1999年9月9日施行第二例背驮式肝移植,两例均患先天 生肝内胆管弥漫性囊性状扩张症伴屡发胆道感染和门脉高压伴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结果 两  相似文献   
27.
目的 分析导致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死亡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瑞金医院近5年33例SAP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探讨早期高危因素对于SAP预后的关系.结果 在33例SAP病例中,发病1周内死亡的有16例,心脏骤停占55%,老年患者(>60岁)占78.8%;发病>1个月的死亡病例有12例,其中感染性休克6例(胰性脑病1例),MODS占10例(83.3%).结论 导致重症急性胰腺炎死亡的高危因素为高龄、多器官功能衰竭、感染、出血.临床上要重视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重要脏器功能的支持治疗,积极控制并发症,特别是高龄患者;手术时机的把握以及后期对于感染的控制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阳性胰头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与外科治疗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2001年1月至2004年6月间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并扩大淋巴结清扫术的60例胰头癌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60例病人中,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31.7%,病死率为3.3%。43例(71.7%)淋巴结转移阳性,其中13例(21.6%)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阳性。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阳性发生与肿瘤大小、病理分级无相关性(P>0.05),与第13组和14组淋巴结阳性密切相关(P<0.05)。13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阳性病人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31%、23%和0,平均生存期和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5、11个月;47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阴性病人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3%、37%和23%,平均生存期和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2、20个月(P=0.02)。结论胰头癌有较高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阳性发生率。胰十二指肠切除合并扩大淋巴结清扫可以安全实施,但该手术未能提高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阳性胰头癌病人的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比较不同的缝合方法在肝移植胆道重建中的应用。方法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02年6月至2005年9月完成的158例肝移植所采用的不同胆道缝合方法厦术后胆道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8例中26例采用间断缝合法,3例发生胆道并发症,其中2例为吻合口狭窄;47例采用连续缝合法,5例发生胆道并发症,其中3例为吻合口狭窄;85例采用改良连续缝合法,6例发生胆道并发症,但无吻合口狭窄。结果显示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在3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改良连续缝合法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结论改良连续缝合法是一种较理想的胆管缝合方法,可有效降低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0.
1 病历介绍男性病人,49岁.因左上腹痛半年余,伴消瘦乏力纳差,以"胰体尾占位"于2007-08-09入院.体检无特殊所见.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AFP)130ng/L(正常<11ng/L).淀粉酶、CA125、CA19-9、癌胚抗原(CEA)及脂肪酶正常.无家族遗传史.B超及CT提示胰体尾占位.肿块3.6cm×3.1cm × 3.2cm.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CT(PET-CT)提示胰腺尾部异常高代谢,考虑恶性病变,病变可能侵犯脾门.决定行腹腔镜下胰体尾联合脾脏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