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28篇
皮肤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44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18篇
  1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71.
彭峰 《中外医疗》2014,(33):73-74
目的:研究分析四肢长骨骨折骨不连的原因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4月—2013年5月间收治的50例四肢长骨骨折骨不连患者,对其骨不连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进行手术治疗,采取内固定和自体髂骨取骨植骨术治疗,观察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对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4~17个月,所有患者再次手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骨折部位均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5~10个月。术后随访复查X线片显示:所有患者在2个月左右骨折端有新的骨痂生成,3~4个月有连续骨痂生成,6~8个月骨折达到临床愈合。另外,所有患者手术治疗的平均时间为(32.58±15.69)min,在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2.14±5.67)mL。结论四肢长骨骨折骨不连的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伤情严重和医源性因素是造成骨不连的主要因素。通过使用手术去除硬化骨,并打通髓腔,加强固定和植骨手术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2.
目的比较全长膈神经移位至上臂段桡神经前臂支不同部分恢复伸腕、指功能的效果。方法取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内侧组:开胸切取全长膈神经移位至背阔肌止点下缘处桡神经前臂支内侧部分。外侧组:开胸切取全长膈神经移位至背阔肌止点下缘处桡神经前臂支外侧部分。直接组:将桡神经前臂支于背阔肌止点下缘处切断再原位缝合,此组作为对照组。于术后4个月行大体观察、电生理和肌湿重检测。结果内侧组和外侧组大鼠均于术后19至23 d出现与呼吸同步的伸腕、指动作。电生理和肌湿重检测显示,内侧组腕伸肌(尺侧腕伸肌)恢复优于外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伸指肌恢复两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胸切取全长膈神经移位至上臂段桡神经内侧部分能更全面的恢复伸腕、指功能。  相似文献   
73.
同侧颈7神经根移位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9,自引:16,他引:13  
目的探讨同侧颈7神经根移位术治疗臂丛上干撕脱伤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1998年2月至2000年9月,对4例颈5、6神经根节前损伤患者,采用同侧颈7神经根移位修复上干,其中2例同时将副神经移位至肩胛上神经.结果术后随访1 ~ 2年半,4例肱二肌肌力均恢复至M4.肩外展1例外展15°,1例45°,2例 > 90°.供区神经的支配肌,除短期内肌力下降1级外,均无明显功能障碍.结论臂丛上干损伤采用同侧颈7神经根移位是有效的、安全的手术方法.如系下干不全损伤时,使用该手术必需慎重.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比较经典及改良的斜角肌切断术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thoracic outlet syndrome,TOS)的远期疗效。方法 对1985—1994年TOS26例29侧行经典斜角肌切断术,1996—2000年TOS28例30侧行改良斜角肌切断术的患者进行长期随访(5~19年)。分别测定手部肌力、手及前臂尺侧感觉、颈肩部不适及患肢血运等情况。结果 经典与改良方法对手内肌萎缩、前臂及手尺侧感觉减退的缓解率分别为80.0%、80.8%、88.5和88.8%、85.2%、92.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典与改良方法对患肢发冷、发白以及颈肩部不适的缓解率较低,分别为47.1%、44.4%和80.0%、78.9%.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的斜角肌切断术能更好地缓解TOS的各种症状,尤其对颈肩部不适及患肢血运情况的改善疗效明显好于经典方法。  相似文献   
75.
肘部尺神经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1  
目的:研究产生肘部尺神经卡压的解剖学基础。方法:观测50侧成人尸体肘部尺神经的位置及被动屈肘时尺神经的伸长长度。临床调查并检测200位正常人肘部尺神经的位置。结果:自肘部伸直位(0度)至完全屈肘位(135度),尺神经可拉长 6.6%±0.3%(x±sx自身对照,下同);屈曲度大于 90度后,伸展性明显减少,为0.8%±0.1%。200位正常人肘部尺神经半脱位发生率为9.5%(19/200)。结论:肘关节反复屈伸时尺神经不断被牵拉和压迫是造成肘部尺神经卡压的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76.
健侧C7神经移位修复臂丛神经根干部损伤的改良术式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 证实移植神经经胸锁乳突肌下方通道的改良术式修复臂丛神经根干部损伤的可行性和优点。方法 2001年2月至2002年12月,对10例臂丛神经根干部损伤患者行健侧C7神经移位于思侧臂丛上干或下干。术中发现两神经断端间距为5.5cm~10cm,平均7.8cm。采用桡浅神经、腓肠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及前臂内侧皮神经等为移植神经,桥接健侧C7神经和患侧受神经。将移植神经经胸锁乳突肌下方通道为该术式的改良处。结果 3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较短未统计在内。7例患者术后随访6~15个月,6例修复上干者,其中2例的屈肘肌力为M3、肩外展肌力M2,2例屈肘、肩外展肌力M1-2,2例腋神经、肌皮神经肌电图有运动动作电位出现。1例修复下干者,刺痛觉恢复至腕部,正中、尺神经肌电图示有运动动作电位出现。结论 健侧C7神经移位术中移植神经经胸锁乳突肌下方通道是可行的。其优点是缩短移植神经的长度和充分利用健侧C7的神经动力源。  相似文献   
77.
金银花及其提取物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研究建立金银花及金银花提取物指纹图谱检测标准。方法:以绿原酸为参照物,甲醇-0.4%磷酸溶液(38:62)为流动相,应用液相色谱在波长325nm下,分别检测各批样品的指纹图。结果:药材、提取物均有6个共有峰,共有峰的参数符合“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技术要求”的有关规定。结论:方法准确,重复性好,建立的指纹图谱检测标准,可作为金银花及其提取物质量评价与品种鉴别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78.
回顾性分析5例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HT)合并重度贫血患者的护理.护理重点包括:出血的观察与护理、输血护理、安全护理、饮食与口腔的护理及出院健康指导等护理。做好出院随访。通过对严重贫血的HHT鼻出血患者进行护理措施与健康指导可以有效地减少鼻出血,降低患者输血量及次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9.
1临床资料 患者,女,36岁,因反复活动后气促1月入院。3年前曾在奉院因子宫肿瘤施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示静脉平滑肌瘤。查体:体温36.5°C,脉搏98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20/80mmHg(1 mmHg=0。133kPa),体重45kg,周围淋巴结尢肿大,胸骨左缘第4肋问可闻及Ⅱ-Ⅲ/VI级收缩期杂音。  相似文献   
80.
彭峰 《中外医疗》2012,31(12):172-172
目的 分析胸部急性创伤的X线临床表现,提高临床影像学的诊断水平.方法 选取临床60例有明显胸部外伤史患者,以立位或半卧位进行X线检查.结果 60例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肺部改变、胸膜改变和骨折,其中42例肺挫裂伤,5例创伤性湿肺,13例肺撕裂伤;23例气胸,25例血性气胸,13例纵膈及皮下气肿,52例肋骨骨折.结论 胸部急性创伤的首选方法为常规胸片,可以为临床采取治疗措施提供有效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