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6篇
内科学   80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对53份恶性疟病人血清同时用DIA、ELISA和IFA进行了检测比较,前者的阳性符合率最高,为96.2%,IFA和ELISA分别为83.0%和79.20%。在IFA和ELISA漏检的大多数血清样本,DIA可出现阳性,多数患者血清稀释度1:5120时DIA仍呈阳性。表明DIA检测恶性疟抗体的效果较ELISA和IFA的为高。  相似文献   
42.
用鼠疟模型实验表明,母体抗疟原虫的IgG类抗体可被动转移给子代,对初次感染有一定程度的保护性,但这种抗体可抑制疫苗产生获得性免疫力。本文报道用IgM类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增强鼠疟血液期疫苗的免疫应答。以感染约氏疟原虫的BALB/c小鼠脾细胞与P3-X63-Ag8.653骨髓瘤细胞加聚乙二醇融合,获得对约氏疟原虫特异的IgM类单克隆抗体。对正常BALB/c×C57BL/6小鼠的子一代进行单次静脉注射5×10~7福尔马林固定的约氏疟原虫(FFPY)加百日咳杆菌产生一过性的原虫血症后出现完全无虫的免疫。  相似文献   
43.
培养恶性疟原虫培基的上清与不同稀释度的环状体感染红细胞表面抗原(RESA)抗体阳性的10份云南恶性疟患者血样共育,取上清进行RESA-IFA。结果显示,所有血样的RESA抗体滴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培基经加热处理后,并不影响其抑制活性。表明体外培养恶性疟原虫培基中存在可溶性RESA,且对热稳定。用不同程度的裂殖子可溶性抗原和O型红细胞影抗原与RESA抗体阳性的血样共育,再进行RESA-IFA。裂殖子抗原在浓度为3.1μg/ml时产生完全抑制。相反,O型红细胞影抗原在浓度比裂殖子抗原高约30倍时,才产生抑制。表明RESA源于裂殖子。  相似文献   
44.
自然感染或实验室感染恶性疟原虫子孢子后均可产生保护性免疫。由自然感染而产生的抗子孢子抗体可识别位于子孢子表面的环子孢子(CS)蛋白。CS蛋白分子含有4~12个氨基酸组成的片段。这些氨基酸是连续重复10~37次。此重复片段可能是抗体识别的靶位点,并已可能通过基因工程或人工合成等方法加以制备。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免疫研究和培训中心Giudice G Del博士惠赠的人工合成恶性疟原虫CS蛋白重复序列肽链(天冬酰胺-丙氨酸-天冬酰胺-脯氨酸)_(40),即(NANP)_(40)作抗原,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55份恶性疟患者血样进行抗CS蛋白抗体的检测。现将结果简述如下。 试验基本按Giudice(1987)方法。(NANP)_(40)  相似文献   
45.
早已有实验表明照射减毒的子孢子有免疫保护作用,减毒的子孢子可激发宿主产生体液免疫应答和CD8^ T细胞应答,分别可针对肝细胞外的子孢子和感染疟原虫的肝细胞。照射减毒的子孢子侵入肝细胞,在纳虫泡中如野生型子孢子一样开始细胞内发育,但随后停止生长,几乎没有核分裂,减毒子孢子在肝细胞内并不死亡,其持续存在是宿主具有持续性免疫应答的原因所在。但是,照射减毒子孢子的免疫存在安全性方面的问题,如果减毒不够可使免疫用的子孢子发育至红内期阶段,如果减毒过度则不能诱导出保护作用,此外单纯的子孢子注射也有操作上的困难。  相似文献   
46.
抵御疟原虫的侵袭,不但依赖于宿主的免疫机制,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宿主的自然免疫特性。主要表现为宿主红细胞对某一种疟原虫的低易感性或不易感性,如人对鸟或鼠疟原虫有天然抵抗力,非洲人对间日疟原虫的感染亦相对难以建立;在非自然宿主小鼠,仅少于1%的伯氏疟原虫子孢子发育为肝细胞期,而自然宿主树鼠却有50%的子孢子侵入肝脏并繁殖发育。这种宿主感染疟原虫的严格选择性是由宿主的遗传特性决定的,是宿主在种系发生和个体发生过程中形成的一个固有特性。  相似文献   
47.
恶性疟原虫FCC1/HN分离株 (FCC1/HN )是 1977年 6月由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在海南省昌江县采集并建立体外培养 ,现已被我国多个研究室体外传代培养、广泛使用。本文通过FCC1/HN裂殖子顶端膜抗原 (AMA 1)序列变异 ,讨论其存在的不同克隆问题。1 恶性疟原虫AMA 1第 1区域序列FCC1/HN的AMA 1第 1区域第 1种序列引自文献 [1](本文称为FCC1 )。用PCR 克隆测序法测序 :提取FCC1/HN染色体DNA ,PCR扩增AMA 1第 1区域的DNA片段 ,克隆入测序质粒 ,转化大肠埃希菌 ,挑选 3个有插入片段的阳性菌落进行测序。FCC1/HN分离株AMA 1第…  相似文献   
48.
本文对感染约氏疟原虫小鼠的脾脏及淋巴结淋巴细胞的电泳行为进行了观察比较。正常小鼠的脾脏及淋巴结淋巴细胞的电泳率均呈双峰型。感染约氏疟原虫小鼠的脾脏及淋巴结淋巴细胞表现为电泳率快的T细胞比例增高。感染后自愈的小鼠的脾脏淋巴细胞突出地表现为电泳率慢的B细胞比例增高,淋巴结淋巴细胞以电泳率呈快慢适中的淋巴细胞比例增高更为明显。对感染约氏疟原虫小鼠免疫状况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49.
50.
正常动物接种致敏动物的外周血白细胞可有效地转移延迟型超敏(DTH)反应。本文报道以日本血吸虫成虫抗原致敏豚鼠的淋巴样细胞亦有同样的功能。以日本血吸虫成虫匀浆作抗原,用Lowry法测定蛋白量后超滤除菌,冻干保存于-20℃备用。用前以PBS恢复至原量,过0.45μm滤膜后,混以弗氏完全佐剂(FCA)注入纯系豚鼠的后足垫,另以10μg同样抗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