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5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27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39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16篇
内科学   139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83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60篇
综合类   233篇
预防医学   85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115篇
  2篇
中国医学   72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报道213例228只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并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术前、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术前护理应做好心理护理和术前准备,以保障患者的配合和手术的顺利进行。术后护理应注重饮食、预防感染、换药、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和视力变化、术后并发症的及时发现、以配合医生的治疗,取得预期的疗效。远期护理应在出院时指导病人正常掌握用药方法、剂量、注意事项、复查日期等。从而强调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出院后远期护理在超声乳化术的护理中均应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02.
超选择性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栓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视网膜中央动脉(central retinal artery,CRA)血栓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结合文献讨论动脉内接触性溶栓的可行性、有效性和操作方法。方法从1997年1月至2002年7月经超选择性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CRA血栓形成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19-71岁,平均46岁。起病距发病的时间为16 h至28 d,平均9 d。尿激酶用微量泵以1万U·ml-1·min-1持续泵入,总量为18~100万U。在泵入尿激酶的过程中,通过导引管造影,了解闭塞血管再通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即刻显效5例(25%),有效8例(40%),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65%。1例术中发生大脑中动脉血栓,出现偏瘫、失语并发症,经即刻溶栓治疗康复。结论超选择性动脉内接触性溶栓,可使血栓局部迅速达到较高的血药浓度,疗效好,见效快,总药量小,并发症少,是治疗CRA血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3.
心房间隔缺损是小儿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先天性心脏病,且较容易根治,本文报告22例经手术证实的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全组病儿均在低温体外循环下施房间隔缺损直视修补术,临床效果满意,术后无残余分流,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颅脑CT在评估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压时的作用。方法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86例行颅脑CT检查 ,观察第三脑室、基底池 (鞍上池、环池和四叠体池 )和纵裂池的形态变化 ,评估颅内压的高低 ,并观察与病情演变的关系。结果  86例患者中颅内压正常 10例 ,无 1例死亡 ;轻中度增高 34例 ,死亡 9例 (2 6 5 %) ;重度增高 42例 ,死亡 33例 (78 6 %)。颅内压增高往往首先表现为第三脑室受压变形 ,而纵裂池也是CT片上能够较早观察到的指标之一。结论 通过颅脑CT检查可较客观地评估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颅内压状况 ,对临床治疗及估计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5.
应用灌注磁共振技术评价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灌注磁共振技术,评价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接受外科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患者术前均以TIA、RIND发病,CT及MRI未见大面积脑梗塞,灌注磁共振(PWI)均显示rCBF正常或降低,MTT增大,血管造影显示颅内或颈动脉狭窄或闭塞,分别给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支架血管成形术或颈内、外动脉吻合术予以治疗,术后PWI改善达82.6%,随访发现87%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PWI能够准确地评价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06.
分析肺心病并发低渗血症63例临床资料。本组60岁以上患者占81.0%,有呼吸衰竭、右心功能不全者占65.1%;血浆渗透压<260mosm者病死率高达72.7%。治疗应视具体情况而予补纳、限水,慎用利尿剂、加强营养、改善缺氧等,并积极治疗原发病。  相似文献   
107.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皮腔内血管内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angioplasty ,PTA)技术用于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经验不多。这主要因为颅内血管PTA有缺血或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 (远端血管栓塞、穿支闭塞、血管痉挛和血管破裂等 ) ,由于微导管和微球囊技术的发展 ,PTA在颅内血管中的应用也多起来了。自从 1990年PurdyPD等[1 ] 报道首例PTA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MCA狭窄以来 ,已有数个小样本的研究 ,见诸文献[1~ 4 ] 。我们收集自 1998年到 2 0 0 1年的 9例应用PTA治疗MCA狭窄患者 ,探讨适应证 ,…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在颅内外高流量搭桥治疗海绵窦内动脉瘤过程中,保留颈外动脉远端分支及处理保存大隐静脉的方法。方法取下2例患者的大隐静脉显露后,利用压力扩张技术以解除血管痉挛,并存放于保护液中备用;颅内选用大脑中动脉M1、M2交界处或M2段作为受者血管,大隐静脉与受体血管端一侧吻合,而非端一端吻合。在颈部大隐静脉与颈外动脉也行端一侧吻合。结果2例患者手术后,血管造影显示颅内吻合口远端血流充盈良好,颈外动脉远端侧支保留完好,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搭桥血管内血流量分别为210ml/min及180ml/min。随访6~9个月,症状均有好转。结论压力扩张技术解除移植血管痉挛,可以简化手术操作;大隐静脉与颈外动脉端一侧吻合,可以保留颈外动脉远端侧支,同时也可达到高流量搭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紧密连接的保护作用及相关蛋白ZO-1表达的影响。方法 45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后处理(IP)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脑缺血2 h后,I/R组予再灌注,IP组给予缺血后处理之后予再灌注。于脑缺血再灌注后24 h行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应用电镜观察紧密连接蛋白结构改变,Western blot观察ZO-1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IP组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I/R组,与Sham组相比,I/R组血脑屏障紧密连接开放,ZO-1蛋白表达明显减少;与I/R组比较,IP组紧密连接开放程度减轻及ZO-1表达增加。结论缺血后处理减小脑梗死体积;缺血后处理能够减轻紧密连接破坏,其保护机制可能与ZO-1蛋白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10.
医用臭氧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08-03-2009-02门诊收治的单侧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患者63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男15例,女17例,年龄42~65岁,平均49.5岁;右肩18例,左肩14例,平均病程3.5(0.8~18)个月.对照组31例,男15例,女16例,年龄41~63岁,平均50.5岁;右肩16例,左肩15例,平均病程3.6(0.7~17.5)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