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是神经元损伤的敏感指标,在各种脑损伤后急剧升高,并与病情和预后相关.本研究检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SE水平,探讨其变化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2.
摘要 目的:动态观察突触后密度蛋白-95(PSD-95)和突触囊泡蛋白(SYN)在外伤性癫痫(PTE)大鼠前脑的表达,探讨有关发病机制。方法:立体定向注射1000 nmol FeCl2:于大鼠右侧运动皮层致痫,在不同时间点行为学视频、脑电图监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4h、7d、14d、21d、30d大鼠前脑内PSD-95及SYN的表达。结果;所有大鼠在注射FeC12后不久记录到癫痫样放电,7d达高峰;致痫后24h即可见前脑神经元PSD-95表达下降,7d达最低值,14d后回升;SYN表达在24h明显下降,7d后逐渐回升。结论:FeC12皮层注射可以制成PTE动物模型。与PSD-95 及SYN表达相关的神经元及胶质细胞的动态变化在PTE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PSD-95和SYN表达减少可能为FeCl2致痫的共同途径。  相似文献   
53.
目的总结双线式体表定位引导下小骨窗开颅脑内小病灶切除术的经验。方法在CT片上设定入颅点及手术路径,测出入颅点至中线的体表弧线距离,手术路径与正中矢状面的夹角。计算靶点所在平面与基线的距离。根据测算结果,分别划出靶点所在的轴位面及手术路径在体表的投影线。在双线引导下实施简易的立体定向手术。结果体表定位误差约4mm,手术路径定向误差约10°。17例脑内小病灶切除术均得到满意的临床效果,无任何重大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该方法简单,定位精确,损伤少,适用于颅内小病变的体表定位及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54.
目的 对光量子自体血液疗法 (UBI)治疗颅脑损伤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对 64例颅脑损伤患者在采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加用UBI进行治疗。结果 UBI治疗颅脑损伤其全血高切还原粘度、低切还原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粘附率及血沉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 <0 .0 5或 0 .0 1;治疗后总显效率为 82 .81% ,总有效率为 92 .19%。结论 UBI治疗颅脑损伤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5.
颈段椎管内肿瘤占所有椎管内肿瘤21.8%左右[1]。而颈段椎管内肿瘤的手术难度大,危险性高,易造成高位截瘫、呼吸功能障碍、椎动脉及副神经的损伤等等。我院自2002年1月~2004年7月采用显微手术切除颈段椎管内肿瘤19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11例,女8  相似文献   
56.
简易定向锥颅血肿碎吸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应用简易定向锥颅血肿碎吸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37例,同时用常规非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32例作对照组。结果碎吸术治疗组疗效良好率为81.8%,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碎吸术治疗组病死率为10.8%,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认为简易定向锥颅血肿碎吸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一种有效、实用、值得推广应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7.
随着社会的发展,脑外伤日渐增多。脑外伤后存活的患往往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感觉、认知、语言及精神方面的功能障碍。而儿童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较为脆弱,加上儿童活动多,自身保护能力差,较容易受伤,因此儿童脑外伤在临床上并不少见,致残率很高,对脑外伤患儿如何正确处理和进一步的康复治疗关系到患儿的功能恢复程度和生存质量。本研究对21例脑外伤偏瘫患儿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并于治疗前、后对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颅内宽颈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005年~2009年24例颅内宽颈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单纯应用可脱弹簧圈栓塞治疗宽颈动脉瘤6例,应用颅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宽颈动脉瘤18例,其中100%栓塞17例,95%栓塞5例,90%栓塞2例。术中并发症3例:弹簧圈溢入载瘤动脉2例,支架移位1例。24例术后2~46个月随访,均无再次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结论:应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9.
脑外伤偏瘫患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外伤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80例脑外伤偏瘫病人根据接受康复治疗的时间先后,将病人分为早期康复治疗组(即发病后立即来治疗的病人)42例和对照组(即发病1个月后来治疗的病人)38例,两组病人入院后在常规神经外科治疗的同时给予综合康复治疗。结果两组病人的运动功能都得到了较好的恢复,但早期康复治疗组病人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ADL)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的变化均数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O.05)。结论脑外伤偏瘫患者早期有效综合康复治疗是功能恢复的重要手段,可有效降低致残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使脑外伤偏瘫病人病而不残、残而不废,减轻对家庭和社会带来的不良负担。  相似文献   
60.
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血浆β-内啡肽强啡肽A_(1-13)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内源性阿片肽在创伤性脑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30例全麻颅脑手术患者和30例全麻非颅脑手术患者术前、术后及30例正常人血浆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和强啡肽A_(1-13)(dynorphin,DynA_(1-13))含量.结果 ①60例手术患者术后血浆β-EP含量显著升高(P<0.0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颅脑手术患者术后DynA_(1-13)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非颅脑手术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不同部位颅脑手术患者血浆β-EP和DynA_(1-13)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源性阿片肽在创伤性脑损伤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不同.β-EP在机体应激状态时普遍升高,血浆DynA_(1-13)含量是创伤性脑损伤的特异性指标,DynA_(1-13)含量与脑损伤部位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