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56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瘙痒是皮肤科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国内外对其发生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瘙痒的发生主要由无髓C纤维介导,其对组胺及热敏感,并与一系列瘙痒介质的参与有关[1]。临床工作中发现,瘙痒常在夜间发作或明显加重[2],患者通常描述瘙痒位于原有皮损处或全身性发作,无明确定位。Yosipovitch等[1]报道,65%的炎症性皮肤病患者夜间感觉瘙痒加重,其中包括银屑病、特应性皮炎及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另外,系统性疾病的患者,如慢性肾功能衰竭及造血系统疾病患者等也感觉夜间皮肤瘙痒加重[2-3]。夜间皮肤瘙痒的认识和处理成为临床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2.
星形奴卡菌性足菌肿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女,40岁。左足背被田间竹枝戳伤后出现结节、肿块,部分破溃伴少量溢脓,逐渐加重8年。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组织中见散在分布放射状结构的杵状体,周围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浸润。深部组织真菌镜检和培养均(-),深部组织脓液培养见菌落生长,菌种鉴定为星形奴卡菌。诊断:星形奴卡菌性足菌肿。予复方磺胺甲恶唑、青霉素G和阿米卡星联合治疗,局部清创处理后好转。  相似文献   
33.
微视频应用在中医学专业《内科学》课堂教学中,具有内容广泛、制作方便、学习高效、内容直观等优势,特别是能提高实践课教学效果.在制作此类微视频时,应该根据学生专业特点、疾病特点,把握重点、难点,并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最终使学生能利用微视频,进行课前预习、课堂精学和课后复习,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34.
转录反式激活蛋白转导域介导HBcAg穿透细胞膜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蛋白转导域(PTD)-HBcAg融合蛋白的细胞膜穿透作用.方法 合成转录反式激活蛋白(Tat)-PTD编码序列,PCR技术扩增HBcAg全长基因,通过重叠延伸PCR片段拼接法将Tat-PTD编码序列和HBcAg全长基因融合,将融合基因克隆到pMAL-c2X原核表达载体中.挑选测序正确的构建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Rosetta-gamiTM2(DE3),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诱导融合蛋白表达,Western印迹鉴定,亲和层析纯化融合蛋白PTD-HBcAg,同样方法得到HBcAg蛋白作为对照.纯化蛋白加入细胞培养介质中,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进入细胞内的PTD-HBcAg和HBcAg.结果 大肠埃希菌中过度表达的融合蛋白可通过亲和层析纯化,Western印迹证实纯化的PTD- HBcAg和HBcAg能被HBeAg单克隆抗体识别,细胞免疫荧光检测证实PTD-HBcAg可跨膜转导入细胞内,而单独的HBcAg未能在细胞内检测到.结论 融合蛋白PTD-HBcAg可在原核表达系统中高效表达、分离纯化,PTD能介导HBcAg穿透细胞膜进入细胞.  相似文献   
35.
发疹性胶原瘤是一种南胶原纤维组成的结缔组织痣,临床表现为后天发病、质地坚硬、无症状的多发性丘疹、结节.现报告1例皮肤发疹性胶原瘤. 患者男,24岁.因臀部出现无症状性结节4年,于2011年11月来我院就诊.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臀部出现结节,高出皮面,表面光滑,质硬,结节逐渐增多、增大,无自觉症状.反复于外院诊断及治疗(具体不详),皮损仍逐渐增多.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亦无其他遗传性疾病患者.  相似文献   
36.
患儿男,7岁10个月。因全身出现皮疹1个月就诊。1个月前患儿无明显诱因下腹部出现多个红色丘疹,3 ~ 4 d后皮疹延及胸背部,10 d后面部、四肢出现类似皮疹,1周前皮疹明显增多,表现为全身泛发的多数密集分布粟粒至绿豆大小红色、暗红色丘疹和斑丘疹,多数瘀点。无瘙痒感,无发热,无皮肤黄染,无鼻衄、牙龈出血,无头晕、乏力。曾在多家医院就诊,考虑病毒感染?皮肤过敏?予左西替利嗪、复方甘草酸苷口服,外用丙酸氟替卡松乳膏等疗效不佳……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构建人PKCI-1/HINT1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研究其在人黑素瘤A375细胞株中的表达并检测其对A375细胞凋亡及自噬的影响.方法 以人黑素瘤细胞A375的总RNA为模板,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PKCI-1/HINT1基因序列,将PKCI-1/HINT1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构建PCDNA3.1(+)-PKCI-1/HINT1重组体.将PCDNA3.1(+)-PKCI-1/HINT1表达载体瞬时转染黑素瘤A375细胞,RT-PCR及Western印迹检测PKCI-1/HINT1在细胞内的表达,并以PCDNA3.1(+)空载体转染细胞作为相应对照组.噻唑蓝(MTT)检测PKCI-1/HINT1转染后细胞的增殖变化,Hoechest 33258染色检测细胞凋亡,采用绿色荧光蛋白-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GFP-LC3)标记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法检测PKCI-1/HINT1对细胞自噬的的影响,并通过Western印迹检测PKCI-1/HINT1对细胞内caspase 3及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PCDNA3.1 (+)-PKCI-1/HINT1真核表达载体经酶切及测序鉴定构建成功,并能够在细胞内有效表达.MTT检测发现PKCI-1/HINT1能够明显抑制A375细胞的增殖,与PCDNA3.1(+)对照组相比,在48 h,72 h及96 hPCDNA3.1 (+)-PKCI-1/HINT1组活细胞数分别减少17.0%,25.6%、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oechest 33258染色显示PKCI-1/HINT1可促进A375细胞内凋亡小体形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发现PKCI-1/HINT1的过表达可使A375细胞内GFP-LC3B的点状聚集增加.Western印迹发现,PKCI-1/HINT1可促进细胞内caspase 3及beclin1蛋白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PKCI-1/HINT1并在细胞内有效表达PKCI-1/HINT1.PKCI-1/HINT1的高表达可以抑制A375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同时可引发A375细胞的自噬过程.  相似文献   
38.
【摘要】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4(TIMP-4)在皮肤恶性黑素瘤(CMM)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增殖、侵袭和转移的相关性。 方法 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方法分析5例CMM和瘤旁组织及3例色素痣组织中TIMP-4蛋白表达差异。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IMP-4在43例CMM和51 例色素痣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Ki-67、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黑素瘤表面标志物CD63表达的相关性。免疫组化法检测Ki-67、MMP-2、VEGF和CD63表达。 结果 Western印迹结果提示,5例CMM组织中4例TIMP-4表达高于瘤旁组织和3例色素痣组织。免疫组化分析结果,TIMP-4在43例CMM和51 例色素痣中分别有37例和10例阳性,阳性率分别为86.04%和19.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31.55,P < 0.05)。TIMP-4表达水平与CMM的进展呈正相关(rs = 0.309,P < 0.05),随着肿瘤从原位到侵袭性再发展到转移性,TIMP-4表达水平呈升高趋势。CMM中TIMP-4表达与临床分期、肿瘤厚度、Clark分级、溃疡与否等预后变量无显著相关性,与Ki-67亦无显著相关,但TIMP-4表达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s = 0.345,P < 0.05);CMM中MMP-2阳性组TIMP-4的表达明显高于MMP-2阴性组(P < 0.01);此外,TIMP-4表达与CD63表达呈正相关(rs = 0.555,P < 0.01)。 结论 TIMP-4在CMM中呈高表达,可能参与CMM的发生及发展,尤其与其转移及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关键词】 黑色素瘤; 金属蛋白酶类组织抑制剂; 基质金属蛋白酶类  相似文献   
39.
患儿男,9个月.因躯干反复起水疱2个月,再发1d,于2010年9月19日来我院就诊.就诊前2个月患儿无明显诱因于躯干部出现水疱、大疱,外院诊断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对症处理后好转.2周前因感冒服用药物(具体不详)后再次发疹,就诊于儿童医院,考虑为药疹,治疗后缓解.此次就诊前1天无明显诱因于胸腹部正常皮肤上出现少量绿豆大小水疱,发疹速度快,水疱迅速增多变大,无明显发热,无呕吐、腹泻等伴随症状.患者出生史无异常,无家族遗传史.  相似文献   
40.
核酶是一种化学本质为核糖核酸(RNA)的生物催化剂,能够序列特异性识别和结合靶RNA,并将之催化裂解。核酶的这一特性为疾病的基因治疗提供了新途径,研究者们设计了不同的核酶来阻断特定基因的表达,广泛应用于艾滋病、肿瘤和病毒性肝炎等难治性疾病的治疗研究。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核酶作为一种新的基因治疗手段或药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