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13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81.
目的探讨西北地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在非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医院溶栓后区域转运至PCI医院模式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了自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胸痛中心收治的,由基层医院转诊来的、发病时间<24 h的STEMI患者1 062例,根据治疗策略分为静脉溶栓联合PCI组(240例)和直接PCI组(822例)。观察终点为患者院内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及出血事件,包括全因死亡、缺血性卒中、恶性心律失常、颅内出血及血红蛋白下降程度≥50 g/L的出血。结果本研究共纳入STEMI患者1 062例,年龄(61±12)岁,其中男性905例(85.2%)。直接PCI组患者的术前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0级者比例明显高于静脉溶栓联合PCI组[63.0%(518/822)比36.3%(87/240),P<0.001]。与直接PCI组比较,溶栓联合PCI组患者从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2.11(1.00,4.00)h比3.00(1.13,7.07)h,P<0.001]及接受再灌注治疗[3.07(1.83,4.87)...  相似文献   
82.
急性心肌梗死的产生可导致炎性细胞的大量聚集,进而引起心肌间质中的转化生长因子增高,导致成纤维细胞活化并生成大量的细胞外基质,而骨膜蛋白作为重要的基质蛋白之一,可以对心肌纤维化产生促进作用。本文对骨膜蛋白所介导的梗死后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3.
婴幼儿肺炎合并心衰时血浆内皮素浓度的变化及意义张秋燕刘红张钲1(第一临床学院儿科,沈阳110001)关键词内皮素;心力衰竭应用放免法测定了24例肺炎心衰患幼儿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浓度,并与正常儿童及轻型肺炎患儿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胺碘酮与直流电复律对风心病房颤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影响房颤转复能否转复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0例风心病并房颤患者,乙胺碘肤酮与直流电复律治疗后转归情况。胺碘酮0.23次/日,7天;0.22次/日7-14天,不能转复者给予直流电150-300瓦,秒复律。结果:胺碘酮与直流电治疗后,房颤转复成功率为76.7%,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左房大小、房颤持续时间是转复能否成功的主要因素。结论:胺碘酮与直流电复律联合治疗风心病房颤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洛伐他汀和氟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高敏C 反应蛋白 (hs CRP)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7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单盲分为 3组 ,其中对照组 (A组 ) 18例 ;洛伐他汀组(B组 ) 30例 ,2 0mg/d ;氟伐他汀组 (C组 ) 30例 ,2 0mg/d ;随访 30天 ,检测患者治疗前后 30天血清的hs CRP浓度和血脂浓度变化。结果 治疗 30天后 ,B、C组能显著降低血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及低密度脂蛋白 (LDL)水平、升高血高密度脂蛋白 (HDL) ;两组间疗效无明显差异。B、C组能显著降低hs CRP的浓度 ,两组间疗效无明显差异。B、C组患者的血清hs CRP水平降低与血清TC、TG、LDL的水平降低、HDL的水平升高不相关。结论 洛伐他汀和氟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30天就可明显改善血脂 ,降低hs CRP水平 ,并且具有抗炎症和稳定冠状动脉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86.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是重要的促纤维化细胞因子,发挥作用前为无活性的潜活形式。骨膜蛋白作为由肌成纤维细胞所产生的基质蛋白,可以独立于TGF-β1引发与细胞表面的整联蛋白结合引发细胞内Smad3磷酸化,从而促进肌成纤维细胞表面整联蛋白的表达、成纤维细胞的趋化与激活及增加心肌间质硬度以诱导潜活形式的TGF-β1活化,TGF-β1的过度分泌与激活可以维持肌成纤维细胞的活性,从而促进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本文从骨膜蛋白诱导Smad3磷酸化的角度出发,探讨对潜活形式的TGF-β1的激活以促进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的机制。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泵衰竭急诊介入中辅以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发病在24 h以内的38例AMI患者,在IABP支持下进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对梗死相关血管直接进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术后第5周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及心功能测定。结果 4例在IABP术1h内因心衰及休克加重而死亡,34例梗死相关血管全部再通,发病至血管再通的平均时间为9.1 h,其中31例置入支架,PCI后5周内5例死亡,总死亡率为23.68%。29例存活患者在术后第5周检查左心室射血分由41%±5%升高为48%±7%。结论对于高危AMI合并泵衰竭在进行急诊PCI时,IABP的辅助使用明显降低死亡率,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术后近期心功能。  相似文献   
88.
目的 探讨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生、发展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78例因胸痛住院的患者,其中ACS患者41例(ACS组),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17例(SAP组),其余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78例患者中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41例,按病变累及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的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7例)、双支病变组(7例)、多支病变组(12例)及无病变组(15例),按主要冠状动脉直径狭窄程度分为无狭窄组15例、轻度狭窄组2例、中度狭窄组6例、重度狭窄组1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血浆MPO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ACS组血浆MPO水平[(252.10±27.07)μg/L]显著高于SAP组[(185.81±17.85)μg/L]和对照组[(140.42±71.40)μg/L](P<O.05),SAP组血浆MP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血浆MPO水平均高于无病变组(P< 0.05),但在单支、双支、多支病变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轻度、中度、重度狭窄组血浆MPO水平均高于无狭窄组(P<0.05),但在轻度、中度、重度狭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MPO水平与中性粒细胞计数(r=0.288,P=0.018)、肌酸激酶同工酶-MB(r=0.469,P=0.043)、受试组(r=0.757,P=0.000)、冠状动脉病变支数(r=0.584,P=0.000)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r=0.491,P=0.001)呈正相关.结论 MPO是一种预测ACS的炎性反应标志物,并能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89.
目的通过对已发表的随机对照研究和观察性研究进行Meta分析,评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植入左室四极电极导线与双极电极导线的结局有无明显差异。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Web Of Science、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7年6月30日,检索完成后按纳入排除标准纳入研究、提取资料和质量评价后,应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项研究,包含28 196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患者植入传统双极电极导线相比,植入左室四极电极导线可显著减少术后电极导线更换、移位、无效及手术修正的情况发生(OR=0.53,95%CI:0.44~0.63,P0.00001);在经程控后能更好的消除膈神经刺激(OR=0.21,95%CI:0.09~0.50,P=0.0004);全因死亡事件明显减少(OR=0.60,95%CI:0.54~0.67,P0.00001);心力衰竭(心衰)住院事件同样明显减少(OR=0.34,95%CI:0.16~0.75,P=0.007)。结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植入左室四极电极在电极导线更换、移位、无效及手术修正,膈神经刺激,全因死亡事件和心衰住院事件方面均优于传统双极电极,可显著改善患者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反应性、提高疗效以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0.
尽早开通闭塞血管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关键救治措施。然而,当前中国急性STEMI患者接受及时有效再灌注的治疗率并不高。建立完善的区域救治网络是缩短急性STEMI患者缺血时间、提高再灌注治疗率的重要保障体系。本文对中国和美国有关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网络的文献进行综述,比较各急性STEMI网络体系中实施环节的差异,并评价其效果。结果表明各急性STEMI区域救治网络能有效减少急性STEMI患者的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时间。在认证胸痛中心的基础上,以开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医院为主导的急性STEMI区域救治网络可能是适应当前中国部分地区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