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4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26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05篇
内科学   3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07篇
预防医学   98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69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6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疑似尘肺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疑似尘肺(0 )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其发生发展过程和规律,为疑似尘肺的合理定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0个厂矿(分为钨矿、锡矿和瓷厂3类)1972年1月1日至1974年12月31日期间在这些厂矿工作至少1年的在册接尘工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随访至1994年12月31日。结果(1)观察对象中有疑似尘肺诊断的病例数为9861例,累积发生率为29.3%;瓷厂的发生率高达32.5%,显著高于其他两个矿(P=0.000)。(2)尘肺病例中有0 记录者占总尘肺病例的60.6%;经0 →Ⅰ期→Ⅱ期→Ⅲ期过程逐步发展的尘肺例数占总尘肺数的56.9%。(3)疑似尘肺的平均潜伏期为(20.8±8.6)年;锡矿最短,仅为(16.9±7.9)年;瓷厂最长,为(24.6±7.7)年。0 潜伏期比Ⅰ期尘肺短约2.1年。(4)观察期内疑似尘肺(0 )进展为Ⅰ期尘肺的发生率为48.7%,显著高于其他非疑似病例接尘者的发病率13.1%(P=0.000)。(5)0 晋升为Ⅰ期尘肺(0 →Ⅰ)的平均时间为5.1年。不同年代0 →Ⅰ的晋期时间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着年代的后移,晋期时间明显延长,其变化规律与Ⅰ→Ⅱ晋期时间变化趋势一致。(5)疑似尘肺生存时间为27.2年,较Ⅰ期尘肺患者长5.2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疑似尘肺(0 )是工人接尘后早期肺部病理改变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尘肺发生发展的早期过程,易发展为尘肺。应及时制定相关政策,给予疑似尘肺工人适当关怀。  相似文献   
32.
简要介绍了指纹图谱的原理以及其研究现状、进展;简明叙述了建立中药指纹图谱对中药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33.
小乳癌的超声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重点分析小乳癌(直径≤2.0cm)的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等综合超声指标,旨在探讨超声对小乳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36例小乳癌经二维超声了解其形态、边缘、边界、内部回声、有无微小钙化点、后方衰减情况以及患侧腋窝淋巴结是否肿大。然后用彩色多普勒观察肿块内部及周边有无血流,并根据其丰富程度分成0、1、2、3四个等级。必要时行超声导向穿刺活检。结果 二维超声仅边界不清,呈“恶性晕”一项为80.6%(29/36),其余图像特征表现不明显。癌块血流信号检出率为75%(27/36),2 3级为52.8%(19/36)。本组中11例癌块内探及细小钙化点;5例探及患侧腋窝淋巴结肿大。10例行超声导向穿刺病灶细胞学检查,9例诊断为乳腺癌。结论 小乳癌的超声诊断应以二维图像中的边界回声为基础,同时结合肿块内的血流信号,再加上微小钙化点,肿大淋巴结以及p/u比值等综合分析,必要时超声导向穿刺活检,可提高小乳癌的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34.
35.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超声指征宫颈环扎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 纳入2013年1月至2022年5月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产前检查, 孕16~27周+6超声提示宫颈长度(cervical length, CL)≤2.5 cm的无症状双胎妊娠孕妇96例, 其中宫颈环扎组45例、保守治疗组51例, 并根据CL各组又分为CL≤1.0 cm、CL>1.0~≤1.5 cm及CL>1.5 cm亚组。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非参数检验、χ2检验比较宫颈环扎与保守治疗及不同CL双胎妊娠孕妇的妊娠结局和围产儿结局。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宫颈环扎术对不同CL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宫颈环扎组分娩孕周、延长孕周均大于保守治疗组[35.9周(34.9~37.0周)与34.9周(29.1~36.1周)、10.7周(9.6~13.1周)与8.7周(4.8~11.0周), Z值分别为-2.59和-3.63, P值均<0.05], 孕34周及28周前早产率、绒毛膜羊膜炎、未足月胎膜早破发生率均低于保守治疗组[17.8%(8/45)与45.1%(23/51), χ2=8.16;2.2%...  相似文献   
36.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同位素内标法定量的血清万古霉素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LC-MS/MS), 并进行临床应用评估。方法方法学评价类研究。收集2021年3月至2022年6月就诊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且接受万古霉素静脉给药治疗的221例患者的临床血清样本, 其中男142例, 女79例, 年龄(59.31±15.32)岁, 检测其谷浓度。收集体检中心30名体检结果均正常的表观健康人剩余血清样本作为空白基质用于方法学评价, 其中男 15 名, 女 15 名, 年龄(35.65±9.86)岁。使用AB Sciex Triple Quad 4500 MD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系统, 采用Phenyl-Hexyl色谱柱进行分离, 柱温40 ℃, 以含0.1%甲酸的水溶液和含0.1%甲酸的甲醇溶液梯度洗脱, 以万古霉素-[d12]三氟乙酸盐作为内标(IS), 建立定量方法, 并对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线性、回收率、精密度、基质效应、残留进行性能验证。结果万古霉素的检出限是0.2 mg/L, 最低定量限是0.5 mg/L, 在浓度1~5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8 4), 准确度...  相似文献   
37.
目的比较单道缝线与双道缝线施行紧急经阴道宫颈环扎术对宫颈机能不全孕妇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行紧急经阴道宫颈环扎术的38例宫颈机能不全的单胎妊娠孕妇。根据宫颈环扎术缝线数目的不同分为单道缝线组(在宫颈阴道交界水平做环形连续缝合并打结, n=19)和双道缝线组[第一道环扎线缝合方式同单道缝线组, 在第一道缝线的下方近宫颈外口处再次行环形缝合(第二道缝线)以闭合宫颈外口, n=19], 采用两独立样本t或t’’检验、秩和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组间围产结局的差异, 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缝线数目延长宫颈环扎术后孕周的效能。结果双道缝线组环扎时孕周与单道缝线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9周(23.9~25.9周)与23.6周(22.6~24.9周), Z=-1.61, P=0.108]。双道缝线组平均分娩孕周[(33.1±4.8)与(28.6±4.3)周, t=-3.10]和宫颈环扎术后延长孕周[(8.5±4.6)与(5.0±2.6)周, t=-2.90]均大于单道缝线组, 且<32周(6/1...  相似文献   
38.
根据上周药物吸收会议发言人的意见,尽管药物的鼻内、直肠和透皮释药途径仍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在药物释放中均有较大使用的潜力。新方法是采用渗透促进剂和前体药物,以增加这些部位的吸收,例如,把很大的注意力集中于新一代的“肽”和蛋白质药物可能的给药方式上。目前庞大的研究力量投入到蛋白质的释放系统中,据会议报道大约有100多家公司和70多家研究机构正在从事于这一领域的工作。问题是蛋白质或肽一般都是大分子物质,不稳定而且有极性,这些都是减缓通过粘膜吸收的因素。它们还具有快速血浆清除  相似文献   
39.
魏素菊  胡振杰  张钧  张辛 《临床荟萃》2004,19(16):951-952
华蟾素注射液是中华大蟾蜍皮的水制剂,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化结溃坚作用。我科在应用华蟾素注射液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过程中测定了血清中细胞角质蛋白片段抗原(CYFRA21-1)、癌胚抗原(CEA)水平的变化,目的在于探讨华蟾素注射液对肿瘤的作用。  相似文献   
40.
周美霞  张钧  王日春 《临床荟萃》2004,19(24):1394-1396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DNA (HBV DNA)、前S1抗原 (Pre S1)、乙型肝炎e抗原 (HBeAg)及丙氨酸转氨酶 (ALT)等指标在慢性乙型肝炎诊断及疗效观察的意义。方法 对 12 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做HBV DNA、Pre S1、HBeAg及ALT值的测定 ;HBV DNA定量检测采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系统 ,Pre S1的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HBeAg的检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 ,ALT的检测采用速率法。结果 定性分析中 ,以HBV DNA为诊断金标准 ,Pre S1、HBeAg、ALT敏感性分别为5 0 .5 %、74 .7%、5 1.6 % ,特异性分别为 73.5 %、88.2 %、5 8.8% ,准确性分别为 5 6 .8%、78.4 %、5 3.6 % ;定量分析中 ,HBV DNA拷贝数与Pre S1吸光度、HBeAg光放射强度相关 ,分别为rs =0 .896 (P <0 .0 5 ) ,rs =0 .94 3(P <0 .0 5 ) ;HBV DNA拷贝数与ALT值不相关 ,rs =0 .6 5 7(P >0 .0 5 )。结论 HBeAg阳性是HBV病毒复制的较好指标 ,定量检测HBeAg光放射强度和Pre S1抗原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程度及抗病毒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