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50篇
内科学   20篇
神经病学   36篇
特种医学   48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6篇
  4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为了进一步增强HIV DNA疫苗的免疫反应,本研究将IL-17作为HIV DNA疫苗的分子佐剂免疫小鼠,旨在探讨IL-17对HIVDNA疫苗诱导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 将小鼠IL-17构建到真核表达载体,与HW-1膜蛋白DNA疫苗pGX-Env联合免疫BALB/c小鼠;分别在第0、2周进行免疫,在第4周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指数、抗-Env IgG、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和体内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杀伤作用(CTL)等免疫学指标.结果 IL-17能够增强HIV DNA疫苗的特定免疫反应.与单注射疫苗组相比,IL-17作为佐剂组的T细胞增殖、抗体水平和CD4~+T细胞分泌IFN-γ、IL-4和IL-17的表达均无明显增强,但对CD8~+T细胞分泌IFN-γ的表达和体内CTL的效果影响明显(P<0.05).结论 IL-17作为分子佐剂不足以影响Th细胞分化,然而却能够增强特异性CD8~+T细胞中IFN-γ的表达,尤其是增强体内CTL反应.此结果为增强艾滋病DNA疫苗CD8~+T细胞活性和用于艾滋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2.
目的:观察藤黄酸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和血管内皮细胞受体2(VEGFR2)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藤黄酸干预体外培养的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分别于24、36、48h后,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率,Western-blot分析VEGFR2蛋白的变化。结果:藤黄酸对结肠癌细胞株SW480生长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效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SW480细胞呈G2/M期阻滞;SW480细胞的凋亡率随藤黄酸浓度增加逐步上升。用不同浓度的藤黄酸处理SW480细胞株24h,VEGFR2蛋白的表达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减少(P<0.01)。结论:藤黄酸能够明显抑制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的增殖,诱导SW480细胞发生G2/M期阻滞,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VEGFR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3.
三种抗痉挛药物治疗卒中后肢体痉挛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替扎尼定、巴氯芬、乙哌立松治疗卒中后肢体痉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和评价。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住院治疗的103例卒中患者,按数字法随机分为替扎尼定组30例、巴氯芬组25例、乙哌立松组22例及对照组26例。用药前和用药后4、12周,采用改良Ashworth评分表、Fugl—Meyer评价表(FMA)、改良Bathel指数,分别对肌张力、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进行评价。结果①患者上肢和下肢用药后12周,3个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改良Ashworth评分均有降低,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替扎尼定组、巴氯芬组、乙哌立松组、对照组上肢平均降低分数分别为0.8±0.6、0.7±0.6、0.7±0.4、0.4±0.4,下肢平均降低分数依次为0.8±0.6、0.7±0.5、0.7±0.5、0.5±0.5;但3个药物组间比较,P〉0.05。②上肢FMA评分显示,4个组患者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均P〉0.05;下肢FMA评分显示,4组患者在治疗后12周比治疗前显著提高。平均增加分数依次为5±3、64-5、5±4、4±4,均P〈0.05。4组间两两比较,均P〉0.05。③改良Bathel指数显示,4组患者的分数在治疗后12周与治疗前比较,均P〈0.05,平均增加分数依次为27±12、25±14、25±12、21±11,3个药物组与对照组比较,均P〈0.05。④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均在正常范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嗜睡:替扎尼定组为10%,巴氯芬组为8%;胃肠道不适:替扎尼定组为6.7%,巴氯芬组为8%,乙哌立松组为4.5%;血压降低:替扎尼定组为6.7%,巴氯芬组为8%;全身乏力:乙哌立松组为22.7%。所有患者在减量或停药后症状均缓解。结论替扎尼定、巴氯芬和乙哌立松均有较明显的降低肌张力、缓解痉挛的作用,疗效无差异。在功能恢复方面,三者均未显示有明显作用。三种药物安全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74.
目的研究基于数字视频和数字图像处理的步态分析在卒中患者康复训练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一侧肢体偏瘫的卒中患者20例,应用基于数字视频和数字图像处理的步态分析方法,评价康复训练前及训练后3个月双侧肢体的时空参数(跨步周期、跨步长、步频、步速、站立相时间)和髋、膝、踝关节角度参数的变化。结果①20例患者训练前跨步长、步速为(0.51±0.12)m、(0.26±0.17)m/s;训练后为(0.66±0.23)m、(0.33±0.21)m/s,均P〈0.05。跨步周期、步频及站立相时间训练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与康复训练前比较,康复训练后患侧肢体踝关节首次着地屈曲角度明显减小;踝、髋关节站立相最大伸展角度增大;足尖离地时膝关节屈曲角度增大,踝关节伸展角度增加;迈步相膝、髋关节最大屈曲角度均增加;矢状面髋关节角度变化范围增大,踝关节角度变化范围减少。健侧肢体康复训练前后,除膝关节迈步相最大屈曲角度增加外(P〈0.05),其他关节角度参数变化不明显。结论基于数字视频和数字图像处理的步态分析,有助于定量评价卒中患者的步态特征和康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轻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并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6年10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博爱医院轻中度AIS患者321例根据是否并发SAP分为SAP组(n=71)和非SAP组(n=250)。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发病时间、收缩压、舒张压、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既往病史,以及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等实验室指标。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SAP的变量包括年龄、NIHSS评分、高血压史、心房纤颤、脑梗死病史、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以及hs-CRP、D-二聚体和α-HBDH水平(P <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年龄> 70岁(OR=7.121, 95%CI 3.493~14.514, P <0.001)、NIHSS评分> 4分(5~10分, OR=4.861, 95%CI2.412~9.797, P <0.001)、血小板计数> 300×109/L (OR=6.978,...  相似文献   
76.
非人灵长类动物的神经机能和脑血管解剖与人类非常相似,利用非人灵长类动物建立的脑缺血模型是研究脑血管疾病损伤机制和防治措施常用的工具。笔者就非人灵长类动物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制备方法及其神经、行为功能的评价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7.
<正>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见病变部位位于脑或脊髓,临床表现为病变多发和反复复发-缓解病程,即空间和时间多发性,以髓鞘脱失、神经胶质增生、不同程度轴索病变和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特点,常累及脑室周围白质、视神经、脊髓、脑干和小脑,尤以侧脑室体部和脊髓前角多  相似文献   
78.
偏瘫康复治疗中不同拇指运动方式的脑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拇指运动方式在偏瘫康复治疗中的脑机制。方法:使用血氧水平依赖对比成像的功能性磁共振技术,观察了右侧底核区出血致左侧偏瘫患者在进行主动、被动、阻力和交替拇指运动时的脑区激活状况,将健侧与患侧运动时激活的脑区进行比较。结果:主动运动时健侧仅激活了对侧初级运动区(M1)。患侧激活了对侧M1区、辅助运动区、运动前区、同侧M1区、对侧小脑、底核区;被动运动时健侧激活了对侧M1区。患侧激活了对侧底核区、小脑;阻力运动时健侧激活了对侧M1区、同侧小脑、底核和M1区。患侧激活了对侧M1区、底核区及同侧感觉区、小脑;交替运动时双侧M1区不同程度被激活。结论:不同拇指运动方式各有其独特的康复作用。主动运动对于额叶高级皮质运动区的功能康复,是最好的方式,应尽早进行。被动运动方式对于相对低级的皮质下运动区(底核区、小脑),具有与主动运动相似的康复作用。阻力运动方式有助于皮质和皮质下运动区的全面功能康复。健、患侧交替运动时,健侧肢体对患侧肢体有“带领”作用,可以减低患侧肢体重新学习运动的难度,是有助于患侧功能康复的运动方式。  相似文献   
79.
经颅磁刺激在急性脑梗死运动功能康复中的作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 研究经颅磁刺激对运动传导通路的易化作用及其脑卒中运动功能康复中的作用。资料与方法 选取65例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基本治疗相同的情况下,治疗组给予14天的经颅磁刺激治疗。比较第1天和第14天的MEP(运动诱发电位)、CMCT(中枢运动传导时间)、肌力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结果 在Gug-Meyer运动功能评分、肌力和CMCT等方面:治疗前,两组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分别与治疗前相比,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的运动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两组之间的MEP潜伏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脑卒中急性期进行经颅磁刺激治疗,可明显缩短CMCT,有利于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0.
目的 通过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的研究 ,评价健康老年妇女液体吞咽运动 ,并对液体吞咽运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方法  4 0例健康老年妇女 ,老年前期组 (5 0~ 5 9岁 ) 2 0例 ;老年组 2 0例 ,年龄 6 0~ 79岁。进行电视X线透视液体吞咽功能检查 ,分别对口咽部相关结构进行运动学分析 ,比较不同液体食团体及年龄对健康老年妇女吞咽的影响。 结果  (1 )老年组较老年前期组渗透、口咽部滞留发生率增高 ,两组渗透发生率分别为 :7 5 %、3 8% ;口腔滞留发生率分别为 :1 2 5 %、6 3% ;咽腔滞留发生率分别为 :2 6 5 %、1 7 5 % ;口咽传递时间、腭咽部关闭时间及环咽部开放时间延长 (均为P <0 0 5 ) ;喉、舌骨向上运动距离增大 (P <0 0 5 )。 (2 ) 1 0ml食团较 1ml渗透、口咽部滞留发生率增高 ,两组渗透发生率分别为 :8 8%、2 5 % ;口腔滞留发生率分别为 :1 3 8%、5 0 % ;咽腔滞留发生率分别为 :31 3%、1 3 8% ;口传递时间缩短而环咽部开放时间延长 (均为P <0 0 5 ) ;喉向上、前运动 ,舌骨向前、向上运动的距离增大 (P <0 0 5 )。 结论 临床应用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并对口咽期吞咽功能进行运动学分析是可行的 ;年龄及食团体积均影响健康老年妇女的液体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