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8篇
药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由于体-肺循环之间存在着较大程度的血液的混合,使得合并有较大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和卵圆孔未闭的完全型大动脉转位患者常常在新生儿早期并没有很明显的紫绀症状,待其出现症状时往往已超过4~8周龄,其左心室的压力低于体循环压力的66%,  相似文献   
12.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微创封堵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总结微创封堵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初步经验。方法全组11例,手术前均确诊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缺损长径14.6~32.5mm。取右前胸2~3cm长的微创切口,在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输送器置入封堵伞,以闭合房间隔缺损。结果11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随访3~10个月,封堵伞无移位、无残余漏。结论微创封堵手术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具有安全、高效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二尖瓣置换加改良迷宫手术 (MVR- MP)对二尖瓣病变伴心房颤动 (房颤 )患者的心律转复作用及心功能的远期影响。 方法 应用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观察 2 8例 MVR- MP患者手术前后心电活动、心功能的变化 ,并与 2 8例单纯二尖瓣置换术 (MVR)患者的相应指标比较。术前两组均为二尖瓣病变伴长期房颤患者。 结果 两组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分别为 82 .1 % (2 3/ 2 8)和 3.6 % (1 / 2 8) ,两者比较 P<0 .0 5 ;心功能改善级别分别为 2 .35± 0 .6 9和 1 .4 1± 0 .6 7(P<0 .0 5 ) ;左房内径分别为 39.6± 2 .3和 4 5 .3± 4 .1 (P<0 .0 5 ) ;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 (6 3.0± 7.1 ) %及 (5 5 .3± 5 .4 ) % (P <0 .0 5 ) ;左室短轴缩短率分别为 (35 .8± 2 .6 ) %和 (30 .2± 2 .5 ) % (P<0 .0 5 )。 结论  MVR- MP可使二尖瓣病变伴长期房颤患者恢复窦性心律 ,可显著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4.
室间隔缺损(VS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除了常规的外科手术修补,导管介入闭合治疗以及微创外科封堵近些年也开展得越来越多[1-3].目前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是微创外科封堵术中不可或缺的监测手段,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应用于引导微创外科封堵术的报道较少.鉴于婴幼儿TTE剑突下切面图像清晰,本研究尝试应用TTE单独引导VSD微创外科封堵术,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老年患者经胸小切口房间隔缺损(下称房缺)封堵术中,舒芬太尼联合异丙酚和七氟醚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术后拔管时间及ICU停留时间的影响,以评价其在心脏快通道麻醉中的应用。方法 37例50~71岁的老年患者,择期行经胸小切口房缺封堵术。所有患者予以咪达唑仑、舒芬太尼、维库溴铵静注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应用PCV模式机械通气。麻醉维持使用舒芬太尼联合异丙酚和七氟醚,常规术后镇痛。观察气管拔管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其他用药及不良事件。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麻醉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平稳,均在术后2~6 h以内拔除气管导管,术后ICU停留时间8~15 h。术后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无一例发生术中知晓及其他与快通道麻醉有关的并发症。结论舒芬太尼联合异丙酚和七氟醚的快通道麻醉方法运用于老年患者经胸小切口房缺封堵手术,效果肯定,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我科近年来开展的左心辅助装置(left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 LVAD)植入术患者的术后超声心动图监测结果, 评价LVAD治疗终末期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3年5月, 在我科行LVAD植入术的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收集患者基线特征和围手术期超声心动图参数。结果共28例患者纳入本研究, LVAD植入术后心腔内径明显缩小, 左心收缩功能提升, 右心收缩功能无明显改变。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比例明显减少, 轻-中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比例明显增加。随访期内未观察到死亡、心包压塞、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LVAD植入术后左心功能显著改善, 右心功能不受明显影响, 但主动脉瓣功能受损值得重视。治疗终末期心力衰竭的近期结果总体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需要X线设备、完全经胸彩超引导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房间隔缺损的可行性。 方法 对5例房间隔缺损患者采取不需要X线设备、完全经胸彩超引导经皮股静脉穿刺,术中使用特殊的输送鞘管,应用房间隔缺损封堵伞嵌入房间隔缺损处将其封闭。 结果 5例患者均封堵成功,围术期顺利,无发生封堵伞移位、无残余漏及血栓等相关并发症。 结论 不需要X线设备、完全经胸彩超引导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改良带瓣管道对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Bentall手术出血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行Bentall手术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病例,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30例;A组采用传统带瓣管道,B组采用改良带瓣管道。统计分析2组病例术后的出血量、输血量、近端吻合口吻合时间以及止血时间(从恢复体外循环到关胸的时间)。结果 B组病例的近端吻合口吻合时间(22.7±2.8)min较A组(18.3±5.0min)稍长(P>0.05),但B组病例的术后引流量(684.0±322.7)mL、输悬浮红细胞(9.7±4.1)U及止血时间(15.3±2.5)min均明显少于A组(P<0.05)。结论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Bentall手术中,采用改良带瓣管道能明显减少术后的出血量和输血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报道升主动脉人造血管替换联合三分支支架血管术中植入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初步经验。方法 2008年6月至2009年9月20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了升主动脉人造血管替换和三分支支架血管植入术。当体外循环鼻咽温度降至20℃时,停止下半身灌注,经无名动脉近端升主动脉横断切口,将三分支支架血管植入主动脉弓和近端胸降主动脉真腔内,并将其分支支架血管依次植入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和无名动脉。将主干支架血管的近端与无名动脉近端的升主动脉切口重建后与替换近端升主动脉的人造血管端端吻合。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均顺利地植入三分支支架血管,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63.2±19.21)min、心肌阻断时间(89.4±10.02)min、低流量选择性脑灌注和下半身缺血时间为(32.7±6.63)min。术后出现短暂性神智障碍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2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3个月电子束CT检查结果示:主干支架血管及分支支架血管通畅、无扭曲;支架血管植入部位夹层假腔闭合;16例患者远端胸降主动脉夹层假腔闭合。结论三分支支架血管术中植入是简化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主动脉弓重建、提高手术安全性的一种有效新方法。主要适应证为弓内内膜无破口而需主动脉弓重建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支架血管大小、分支支架血管间的距离的选择和放置过程中避免内膜损伤时术中三分支支架血管成功放置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非体外循环下经胸右室穿刺封堵治疗婴儿室间隔缺损(VSD)的经验.方法采用全麻下胸骨下段小切口经右心室穿刺封堵婴儿VSD 45例.男性27 例,女性18 例,年龄(7±4.6)月(3~12月),体质量(9±3.5)kg(4.5~12 kg);VSD均为膜部或膜周部,缺损直径4~8 mm.结果成功植入VSD封堵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