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1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41篇
儿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68篇
临床医学   85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56篇
外科学   343篇
综合类   186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53篇
  2篇
中国医学   40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患者资料 男性患者,49岁,交通伤致左小腿中下段疼痛、出血6h入院.入院后诊断为Gustilo ⅢA型左胫腓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急诊行清创及单边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术后伤口感染,左小腿中下段骨质外露.伤后2周行清创和皮瓣转移术,术中将所有坏死的骨与软组织清除,在胫骨中下段形成6 cm的骨缺损和14 cm×10 cm的皮肤缺损,同时行腓肠神经皮瓣转移术将伤口闭合,皮瓣完全成活.皮瓣转移术后1个月,更换为Ilizarav环形外固定支架,在胫骨近端截骨,行骨搬移,治疗胫骨中下段骨缺损(图1a).骨搬移2个月后骨缺损区基本闭合,再生区有骨痂出现.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比较仰卧位与侧卧位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近期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0年9月采用髓内钉内固定的71例股骨干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术中体位不同分为两组:仰卧位组33例,男26例,女7例;平均年龄为(39.2±9.6)岁;骨折AO分型:A型15例,B型9例,C型9例.侧卧位组38例,男29例,女9例;平均年龄为(42.2±10.1)岁;骨折AO分型:A型14例,B型10例,C型14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时间、改为切开复位内固定的病例数、近期并发症、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等. 结果 71例患者术后获12 ~ 26个月(平均20个月)随访.仰卧位组患者手术时间[(139.9 ±46.8) min]和术中透视时间[(191.4±78.6)s]较侧卧位组[(75.5±18.1)min、(93.3±27.1)s]长,术中出血量[(176.5±103.0)mL]较侧卧位组[(132.5±42.7) mL]多,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仰卧位组与侧卧位组患者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仰卧位组3例患者术中改为切开复位髓内钉固定.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近期并发症.结论 侧卧位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无需牵引床,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及接受X线辐射量少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33.
骨质疏松所致老年骨折中髋部骨折常见。国内医生非常重视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技术,但缺乏对围手术期处理的重视。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能够保证手术安全、提高手术效果、最大程度恢复患者功能,科学的多学科协作康复计划和出院后指导亦能有效提高患者术后功能。该文就近年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处理作一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34.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初步评估股骨头部分置换术后股骨与内植物模型的应力分布和位移。 方法选择一名成年健康志愿者,获取股骨全长CT扫描数据,利用Mimics 20.0软件、Geomagic软件及UG NX 12.0软件建立股骨头缺血坏死模型,骨隧道切除股骨头坏死区域后装配设计开发的股骨头假体,模拟单腿站立环境进行有限元仿真模拟,获取股骨与内植物模型的应力分布和位移数据。 结果股骨应力分布主要集中在股骨颈下方和股骨干皮质骨两侧,最大应力为48.25 Mpa,最大位移为10.98 mm。内植物模型的应力主要分布在金属内植物主体结构下方,最大应力为147.2 Mpa,最大位移为9.58 mm。 结论股骨头部分置换后,假体头与股骨头曲率一致,应力传导模式与正常侧髋关节一致,但在假体头与茎部连接处发生应力集中,应重点考虑选择更大强度的材料。  相似文献   
35.
由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仍在持续,由此造成的医护人员感染并不少见。如何才能做到既满足临床骨科疾病的诊疗需求,又防止疫情的大肆蔓延是骨科医生面临的巨大挑战。依据骨科患者的暴露史和病情进行分级防控极为重要,为减少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暴露,保证医疗安全和降低防疫物资的消耗,将骨科患者分为三级(1、2、3级)六类(1A、1B、2A、2B、3A、3B)进行处理,为各级医院骨科开展临床诊治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36.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不十分明确,一直是国内外医学界关注的课题。研究表明,RA发病与CD4 T淋巴细胞有密切关系。本研究应用基闲芯片技术,对RA患者及正常人群外周血CD4~ T细胞基因差异表达进行探索,为阐明RA发病机制提供基因组学基础。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按照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RA)修订的RA  相似文献   
37.
脑尔康对Alzheimer病小鼠脑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复方中药脑尔康对 Alzheimer病 (AD)模型小鼠 ,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及对凋亡相关基因的调控作用。方法 用跳台法测试各组小鼠学习记忆功能 ,用 SP免疫组化法检测 Fas、Bcl- 2阳性细胞计数。结果 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触电时间延长 ,潜伏期缩短 ,错误次数增多 ;Fas、Bcl- 2表达升高 (均 P<0 .0 1 )。各用药组与模型组比较触电时间缩短 ,潜伏期延长 (均 P<0 .0 5) ,Fas、Bcl- 2表达下调 (P<0 .0 5或 P<0 .0 1 )。各参数中药中、小剂量组优于西药组。结论 脑尔康能改善 AD小鼠学习记忆障碍具有促智作用 ,可通过调控凋亡相关基因表达 ,抗脑细胞凋亡 ,减少神经元丢失 ,而发挥抗痴呆作用  相似文献   
38.
39.
目的 探讨大腿远端前内侧入路在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1)纳入2016年8月-2017年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MRI室双侧大腿中下段MRI资料20例40侧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22~59岁,MRI均未见明显异常。扫描范围:自股骨内侧髁水平线(0 cm处)起,至其上方18.5 cm;扫描层厚5 mm、层间距15 mm,共10个扫描层面(Ⅰ~Ⅹ层面)。应用我院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测量各扫描层面上前内侧手术入路(预计手术的前进路线)与股动脉之间的最短距离。(2)在1具成年男性新鲜尸体标本上,模拟股骨远端骨折前内侧手术入路内固定物置入过程,同时对该入路涉及解剖层次与结构进行应用解剖观察。结果 (1)20例40侧受检者MRI测量:前内侧入路与股动脉之间最短距离测量值左右两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故合并统计。分析显示,该间距测量值在Ⅰ~Ⅹ层面的分布规律总体呈中间小两头大、上端小下端大的趋势,其最大处位于股骨内侧髁水平线0 cm处(Ⅰ层面)为46.72~49.47(48.02±0.84)mm,其最小处位于股骨内侧髁水平线上方10~10.50 cm范围内(Ⅵ层面)为23.34~25.05(24.35±0.52)mm,手术入路与股动脉间有足够的安全间距。(2)尸体标本模拟手术:股骨远端骨折前内侧手术入路内固定物模拟置入过程顺利,手术操作未侵扰到股血管和股神经及其分支;应用解剖观察证实,该手术入路可沿肌间隙进入,周围解剖层次及结构显露清楚。结论 大腿远端前内侧入路应用于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安全可行,这是对传统外侧入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良好补充。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