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7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41篇
儿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68篇
临床医学   85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58篇
外科学   347篇
综合类   186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53篇
  2篇
中国医学   40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degrees of pubic symphysis diastasis on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of posterior pelvic ring. Methods Eight embalmed pelvis and articulated proximal 1/3 of the femurs were harvested for this study. The samples were positioned as both legs standing straight and loaded to 600 N on the on the CSS-44020 biomechanical machine. The strain gages were adhered to 38 sites distributed symmetrically on the two sides of sacroiliac joint, anterior sacrum and posterior ilium. The strain gages were connected to WS3811 digital strainometer to record strain changes of the intact pelvic ring and at 1,2, 2.5 cm of pubic symphysis diastasis. Results Elastic changes occurred in the cortical bone of the pelvis under 600 N load. The symmetrical sites had similar strain changes withou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tact pelvic ring and at 1,2, 2.5 cm of pubic symphysis diastasis ( P >0.05 ). The sites with more strain changes were distributed on the iliofemoral arch in the intact pelvis.The strain changes we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frona the posterolateral sites to the iliofemoral arch. But the strain changes on the iliofemoral arch we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during pubic symphysis diastasis.Conclusion The conduction of vertical load runs along the sacrofemoral arch in the intact pelvic ring and redistributes posterolaterally during pubic symphysis diastasis.  相似文献   
152.
目的 评价不同程度耻骨联合分离对骨盆后环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 8具完整骨盆及近侧1/3股骨标本,用夹具将其固定于双足站立骨盆中立位,在CSS-44020生物力学试验机上加载至600 N.将应变片粘贴于骶髂关节两侧、骶骨前方和髂骨后侧选定的38个位点,应用WS3811型数字式应变仪依次测量完整骨盆、耻骨联合分离1 cm、2 cm和2.5 cm时选定位置的应变值.结果 骨盆皮质骨在600 N范围内呈弹性变形,在耻骨联合完整以及不同程度分离时,两侧对应位点应变值无明显差异(P>0.05).在耻骨联合完整时,骨盆弹性形变较大的位点分布在髂股弓走形上,耻骨联合分离后髂股弓后外侧位点应变值增加较大;骶股弓轴线位点应变值逐渐减小.结论 完整骨盆环垂直负荷的传导途径与骶股弓走形近似,在耻骨联合分离时,骨盆后环传导的垂直负荷向后外侧再分布.  相似文献   
153.
肱骨骨折占人体总骨折的10.02%[1],接骨板和髓内钉固定是治疗肱骨骨折的主要方法[2]。医生通过术前 X 线片可以确定骨折类型,但由于骨折移位、成角不能根据术前患侧肱骨 X 线片选择合适长度的内固定物。术前拍摄对侧正常肱骨来测量其长度因增加患者 X 线暴露几率而不作为常规检查。为了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往往需要准备很多型号的接骨板或髓内钉,造成不必要的医疗资源的浪费。此外,术中因选择内置物延长了麻醉时间和手术时间,增加了术中风险和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几率。人体四肢长骨与身高有着紧密的相关性,可以利用身高推算出长骨长度[3-4]。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准备和选择合适的内固定物,使手术更加顺利地实施,本研究采用数字式 X 线摄片术(digital radiography, DR)拍摄健康志愿者肱骨 X 线片并测量其全长,探讨青壮年人群肱骨与身高长度的相关关系,旨在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4.
155.
156.
跟骨骨折是足部最常见的跗骨骨折,占成人全身骨折的2%,其中70%的跟骨骨折为关节内骨折,致残率达 20%以上.目前,经后足外侧L形切口切开复位、应用AO接骨板固定是最为常用的治疗方案之一,但是早期软组织并发症多,远期遗留足部功能不良.我院应用跟骨解剖接骨板加压螺栓经小切口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1],降低了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率[2] .本研究主要验证跟骨解剖接骨板加压螺栓系统的生物力学性能并探讨其固定跟骨骨折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7.
背景:前期研究已经证实口服应用辛伐他汀可以显著提高骨折愈合质量,加快骨折愈合的速度。 目的:进一步验证克氏针表面涂有辛伐他汀聚乳酸涂层后对卵巢切除大鼠股骨骨折愈合的影响。 方法:3月龄雌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单纯骨折组、去势骨折组、涂层对照组及涂层治疗组,后3组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制作骨质疏松模型,4周后所有大鼠行闭合性股骨中段骨折克氏针内固定。涂层对照组所用克氏针表面涂以聚乳酸,涂层治疗组克氏针表面涂以混有辛伐他汀(50 μg/支)的聚乳酸,其余两组克氏针表面未经特殊处理。 结果与结论:与涂层对照组相比,涂层治疗组在骨折后6周,X射线表现骨折线模糊,骨痂填满骨缺损,骨膜反应较深,X射线评分显著增高(P < 0.05)。组织病理学显示涂层治疗组骨痂内新生骨小梁数量较多,排列致密均匀;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骨形态发生蛋白2阳性细胞表达强烈,积分吸光度值显著高于涂层对照组(P < 0.05),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水平在骨折后6周时显著低于涂层对照组和模型组(P < 0.05)。提示混有辛伐他汀的聚乳酸涂层可以促进大鼠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的愈合。 关键词:辛伐他汀;聚乳酸;骨质疏松;骨折;卵巢切除;大鼠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2.004  相似文献   
158.
正PBL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来在医学教学中备受关注[1]。风湿病是一类累及多器官系统的难治性疾病。中医风湿病兼具多个学科和中医学的特点,要求医生既要有横贯各个学科的思维,又要有中医辨证论治的能力。临床实习是医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的重要阶段,此阶段的教学不仅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还需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对教师而言极具挑战。课题组前期研究  相似文献   
159.
1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