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7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41篇
儿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68篇
临床医学   85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58篇
外科学   347篇
综合类   186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53篇
  2篇
中国医学   40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目的 探讨人体胸腰椎段椎骨显微骨硬度的分布特征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选取3具新鲜成人尸体标本,取出其T11~L2椎骨后剔除软组织。将每一个椎骨分为椎体区和附件区,经高精慢速锯切割成若干厚约3 mm的骨组织切片,12块椎骨标本共计产生72个骨组织切片。应用维氏显微硬度测量仪测量骨组织切片不同区域皮质骨和松质骨的显微硬度值,每一个区域选取5个有效显微硬度值,全体有效值的平均值作为该区域的硬度值。结果 12块椎骨共进行660次有效压痕实验并取得显微硬度值。(1)胸腰段椎休总体硬度为11.6 ~48.3 HV,其中皮质骨硬度为13.8~48.3(31.62±5.66) HV,松质骨硬度11.6~44.9 (29.62±5.38) HV;(2) 胸腰段椎体区和附件区皮质骨硬度分别为(29.99 ±5.27)HV和(32.92 ±5.63) HV,松质骨硬度分别为(28.44 ±4.79) HV和(30.81±5.71)HV,附件区均高于椎体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98、2.011, P值均<0.05);(3)椎体区皮质骨硬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下终板(33.94±4.31)HV、上终板(29.76±4.35)HV、外周终板(28.13±5.07)HV,下终板皮质的骨硬度高于上终板、外周终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附件区皮质骨中,硬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椎弓根皮质(34.78 ±5.30)HV、上关节突(33.73±5.68)HV、椎板(33.15±5.28)HV、横突(31.69±5.37)HV和下关节突(31.26 ±5.91)HV,其中椎弓根皮质骨硬度与横突和下关节突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本实验首次应用维氏显微硬度方法对人体胸腰椎段椎骨显微硬度的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发现胸腰椎段椎骨附件区皮质骨、松质骨骨硬度分别高于椎体区皮质骨、松质骨骨硬度,胸腰椎段T11~L2之间、不同标本的胸腰椎段的骨显微硬度存在差异,但分布规律相对一致,是微观结构、力学承载共同作用的结果,符合人体正常生理及负重功能。本研究结果可为3D打印制备具有梯度硬度的人工椎骨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42.
143.
自2 0 0 0~2 0 0 1年应用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颈骨折6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6例,男4例,女2例。年龄8~1 4岁,平均1 1岁。左侧4例,右侧2例。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4例,臀部着地致伤1例,车祸伤1例。骨折按Colonana分类[1 ] :经颈型骨折4例,基底型骨折2例。1 2 手术方法 连续硬膜外麻醉,在C型臂X线机监护下牵引复位,在大粗隆下方2cm向股骨颈先贯穿2枚直径1 5mm克氏针,注意导针头部距骺板0 3~0 5mm ,沿导针切小口,用标尺准确选择深度,选用适当空心钉2枚沿导针旋入并加压。术后常规行患…  相似文献   
144.
中医证候实质研究应着眼于同病异证和异病同证的研究,研究同病异证中形成证差异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以及异病同证中形成同证的物质群。将传统的中医辨证与现代医学的客观指标密切结合,"证"才能够真正反映疾病的本质和病情的轻重,特别是对于起病隐匿的患者更为重要,应将宏观辨证和微观辨证结合起来,并逐步量化。湿热证是风湿性疾病常见的证型之一,临床上清热祛湿能够有效地治疗多种风湿性疾病。建议从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微量元素等代谢组学的角度深入研究风湿病湿热证的实质,寻找其物质基础,从而丰富中医理论基础,并有效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45.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入路拉力螺纹钉加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跗骨窦入路克氏针加拉力螺纹钉内固定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31例(42侧),其中Sanders分型II型23侧,III型17侧,IV型2侧.术后4周拔除外露克氏针,术后6~12个月去除拉力螺纹钉.结果:术后并发切口皮缘坏死2例,经清创换药后,局麻下直接缝合治愈.术后随访8.5~25个月,平均12.7个月.所有患者跟骨后关节面复位满意,跟骨外形及高度恢复满意,但部分患者跟骨宽度恢复不满意.根据Maryland后足功能评价标准,本组90~100分18侧,80~90分12侧,70~80分9侧,60~70分3侧.结论:经跗骨窦入路拉力螺纹钉加克氏针内固定术具有显露充分、复位满意、内固定可靠、软组织创伤小、切口感染风险低等优点,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6.
目的 探讨微创侧卧位置入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 自2007年6月至2008年9月采用侧卧位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28例股骨干骨折患者,男22例,女6例;左侧18例,右侧10例;年龄21~46岁,平均37.3岁.根据AO分型:A1型4例,A2型5例,A3型4例;B2型5例,B3型3例;C1型3例,C2型2例,C3型2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时间、改为切开复位内固定的病例数、术后近期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等. 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75 min(40~115 min),平均出血量为133 mL(90~240 mL),术中平均透视时间为103 s(54~216 s).所有患者术后获8~12个月(平均10个月)随访,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6~10个月(平均8个月).术后疗效按Klemm功能恢复分级标准[4]评定:优22例,良6例,优良率为100%.无明显的术后近期并发症. 结论侧卧位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小及无需牵引床等优点,是微创治疗股骨干骨折可供选择的术式,但急诊手术患者应慎用,多发伤患者应属禁忌.  相似文献   
147.
【摘要】 目的:探讨后路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疗效。方法:32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平均年龄57.5岁,分别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A组,17例)和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B组,15例)治疗。随访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两组患者术后颈椎的生理曲度及颈项肩背部疼痛、僵硬等轴性症状进行评估。结果:A组患者术后均无椎板开门再闭发生,B组患者术后植骨均完全融合,无内固定脱出、断裂等并发症发生。随访12个月,J  相似文献   
148.
[目的]探讨后足复合损伤的创伤机制、距骨骨折漏诊原因及对策。[方法]总结2004年9月~2008年5月收治的10例后足复合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致伤原因及诊疗过程中距骨骨折漏诊情况,提出预防漏诊的对策。[结果]后足复合损伤多见于高处坠落及交通事故伤,本组3例距骨骨折漏诊。[结论]轴向负荷作用以及踝关节强烈背屈伴或不伴内外翻是造成后足复合损伤的主要创伤机制。细致的临床查体,结合CT检查是减少漏诊,提高确诊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9.
目的:探讨拇长伸肌腱移位动力矫正拇外翻畸形的机制及临床疗效。方法:20045月至2008年5月采用拇长伸肌腱内移治疗拇外翻畸形35例,58足。男5例,8足,女30例,50足;年龄15~60岁,平均35.3±12.3岁。术前测量拇外翻角21º~55º,平均31.3º±3.37°。跖间角7º~21º,平均12.52º±3.37°。手术将第一跖骨骨赘凿除,内侧关节囊修复,拇收肌横头切断,拇长伸肌腱向内侧移位、止点再造。结果:本组病例术后已随访6~14个月,平均8.2±3.2月。术后拇外翻角5º~18º,平均7.3º±2.0°。跖间角5º~11º,平均6.5º±2.4°;术后功能优50足,良8足,优良率86.2%。2足在术后2个月出现拇内翻,2足术后出现第一跖趾关节活动受限。无拇外翻畸形复发。结论:该手术通过拇长伸肌腱内移等软组织操作恢复了第一跖趾关节内外侧应力平衡,手术简单,矫正畸形效果好,不易出现畸形复发。  相似文献   
150.
骨盆骨折是一种较严重的损伤,约占创伤患者人数的15%~([1]).其中约半数为不稳定骨盆骨折,病死率高达40%~([2,3]),若治疗不当造成畸形愈合,则影响患者生活.笔者i999年1月-2005年12月对33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进行内固定结合骨盆外固定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