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观察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ETT)对心肌梗死患者判断冠脉病变程度的价值。方法:37例病情稳定的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及ETT检查。结果:多支病变组运动诱发ST段缺血性压低及收缩压反应异常者高于单支病变组;运动中ST段改变同时出现其他异常表现,如收缩压反应异常、典型心绞痛、运动耐量低下者,多支病变组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结论:ETT对判断心肌梗死患者冠脉病变程度有一定价值。在心肌梗死后ETT中,综合运动引起的多项改变诊断冠脉多支病变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介绍体外反搏降低心脏后负荷的机理,分析影响治疗安全的原因,提出反搏治疗的操作要点.  相似文献   
13.
左心室血泵(HP)可用于进行PTCA手术的高危病人,其优点是能使左心室衰竭减轻和/或改善心肌灌注。在5例成功施行PTCA病人的扩张血管中,直接采用超声仪测定冠状动脉血流。将一根3Fr冠状动脉内多普勒导管插进冠状动脉以测量血流速度(心舒张期血流速度、心收缩期血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nhanced external couterpulsation EECP)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疗效.方法 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且介入治疗成功的患者共469例,其中85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行体外反搏治疗(EECP组),另384例予单纯药物治疗(药物组).临床随访6~72个月,部分行超声心动图和冠脉造影复查,比较两组随访病例临床终点事件、左室功能和造影结果的差异.结果 (1)基线资料:对EECP组81例(95%)和药物组350例(91%)成功进行了随访,两组在临床资料、造影特征和介入治疗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⑵临床终点事件:EECP组心绞痛复发率显著低于药物组(8.6%比17.4%,P<0.05);EECP组总的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药物组(18.5%比35.4%,P<0.01).(3)超声心动图:两组基线室壁运动指数和左室射血分数相似,但复查时EECP组明显优于药物组(P<0.01).⑷冠状动脉造影:两组再狭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ECP组出现侧支循环患者数明显多于药物组(17.9%比5.1%,P<0.05),复查时病变血管参考内径[(3.29±0.61)mm比(3.06±0.50)mm,P<0.05]和支架内最小腔径[(3.02±0.59)mm比(2.67±0.62)mm,P<0.01]均显著大于药物组.结论 对于介入治疗成功的冠心病患者,增强型体外反搏可减少心绞痛复发,改善预后和心功能,并可能有预防再狭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本项研究是建立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疗效评价系统.该系统的研制首先通过调查研究,确定系统的设计原则,在386微机上运行,采用FOXBASE数据库语言设计系统程序.系统采用模块结构,这样设计方便了今后的功能扩充及修改.整个系统分为五个模块:资料登录、资料查询、资料统计、资料打印、系统维护.根  相似文献   
16.
应用微球柱法探讨高分子材料表面的血小板粘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用微球柱法检测六种国产高分子材料的血液相容性,以血小板的形态变化与粘附数作指标进行讨论。 实验结果表明:微球柱法与文献及本室的体内留线法结果相符。因而表明微球柱法是体外试验方法中较近于生理状态下的一种实验方法。该法简单、易行,适用于易涂复的或本身可以制成微球状的高分子材料之评价。  相似文献   
17.
许多重要的和令人感兴趣的生物分子体系通过识别其它分子表面空间电子分布而起作用,它们包括(a)细胞、细胞器以及空泡表面的受体;(b)抗体;(c)抗原;(d)酶(如游离分子或在细胞内);(e)激素;(f)药物或毒素。这些生物活性物质绝大多数充满活动机能的活体系都依赖通过这些分子的识别的刺激而产生的。实质上,所有这些生物活性物质都能识别其它分子(在溶液中或在固体分界面)的部分表面成分和表面结构,并且怍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治疗对冠心病患者血浆vWF因子水平的影响和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原理,定量测定反搏前、反搏1 h末及第1、2、3疗程末,反搏结束后1月、2月和3月时血浆vWF因子的水平.[结果]反搏1 h末血浆vWF因子的水平明显增高(P<0.05);反搏第1、2疗程末正常(P>0.05);第3疗程末轻度增加并持续到停止反搏后1月,随访期血浆vWF因子水平有降低趋势(P>0.05).[结论]体外反搏治疗对冠心病患者血浆vWF因子水平的动态效应可能是冠心病患者从中受益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