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介入治疗现在已和外科、内科一起成为三大支柱性学科,介入诊疗的应用范围几乎覆盖全身各脏器的疾病.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进步,介入诊疗的疾病种类及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数量在大幅度增加,而介入术中对患者配套附属器具的开发和应用则相对滞后,例如患者术中固定装置及防护装置.对于特殊状态的患者,应用设备原有的设施很难将其固定在介入床上.一旦患者在术中随意移动,则影响手术顺利进行,甚至造成意外伤害;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性腺容易受到射线损伤,需要进行防护,而性腺又恰好位于穿刺进针的部位.目前,常规防护用具无法在介入术中使用,本研究从实际需求出发,开发了一套多功能可调节的束缚装置及配套的性腺防护装置,解决了介入手术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又不影响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单球囊跨巾线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发性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36例疼痛性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累及椎体61个.在X线临测下,经一侧椎弓根将单球囊置入椎体的中线区,使单球囊在椎体内跨中线扩张,骨水泥在椎体内跨中线分布.术后观察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变化以及椎体高度恢复和后凸畸形矫正情况,并采用配对t检验对上述指标进行比较.随访6.0~12.0个月(平均9.2个月).结果36例患者手术顺利,平均每个椎体于术时间为(37.4±9.6)min,术后96 h疼痛明显缓解,功能改善显著,无严重临床并发症发生.患者VAS由术前平均(7.3±1.0)分降至术后(2.7±0.8)分(t=19.53,P<0.01);ODI由术前平均(71.1±10.9)%降至术后(26.6±6.4)%(t=18.54,P<0.01).术前病椎椎体前缘和中部高度丢失平均分别为(14.3±2.8)mm和(10.2±2.7)mm,术后分别为(10.0±1.8)mm和(5.9±1.8)mm,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4.68和16.44,P值均< 0.01).Cobb角术前平均23.4°±5.0°,术后矫正至16.2°±2.8°(t=15.60,P<0.01).2例分别在椎体前缘和椎间隙内发现少许骨水泥渗漏,但无临床症状,其余椎体X线检查未发现骨水泥渗漏的表现.术后随访期间,患者无疼痛加重或椎体再次塌陷以及邻近椎体发生骨折的情况.结论 经椎弓根单球囊跨中线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疗效满意,手术时间与放射暴露时间短.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数字平板CT成像技术在经皮椎体后凸矫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行PKP治疗的25例患者(34个椎体),在手术前后应用数字平板CT成像技术进行图像采集,对所获图像进行测量并与常规X线透视图像对照分析.结果:图像质量均为优质,靶椎体在数字平板CT成像与常规X线透视图像中的表现不尽相同.34个伤椎椎体前缘及中部由术前平均丢失高度(14.70±4.21)mm和(10.62±4.11)mm,改善至术后(10.38±4.23)mm和(6.45±4.04)mm;手术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Cobb角由术前的(21.15±6.33)°,矫正至术后(11.64±4.32)°,手术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数字平板CT成像技术对伤椎椎体丢失高度抬升率的计算准确,对PKP术后疗效评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单球囊多次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发性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33例疼痛性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累及椎体76个。在X线监测下,使用单球囊先后置入多个椎体,并多次扩张,改善椎体高度,骨水泥填充。术后观察疼痛缓解状况与骨折复位情况。结果33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1周内疼痛明显缓解,无并发症。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由术前平均(6.46±1.40)分降至(1.65±0.42)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由术前平均71.38%降至22.92%。球囊扩张压力为120~300psi,平均为171.2psi;球囊扩张次数为2~6次,平均扩张3.3次,仅1个球囊在第6次扩张中破裂。术前伤椎椎体前缘和中部高度平均分别丢失(14.43±4.18)mm和(10.49±3.70)mm,术后平均分别丢失(9.79±3.64)mm和(5.52±2.83)mm。Cobb角由术前平均23.33°±6.33°,矫正至术后12.51°±4.32°。2例2个椎体前侧缘发现少许骨水泥渗漏,但无临床症状,其余椎体无明显骨水泥渗漏的X线表现。结论应用单球囊多次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发性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疗效满意,并降低了手术费用。 相似文献
35.
支架植入和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卵巢癌合并直肠梗阻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卵巢与直肠解剖学上关系密切,卵巢恶性肿瘤容易压迫、侵犯直肠,当瘤体较大时导致直肠梗阻,是临床上非常棘手的问题。我们从2000年11月至2002年7月间采用支架植入和动脉化疗栓塞两种介入方法治疗了此类患者4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6.
37.
目的通过与诊断结果对比观察,探讨心电散点图在快速诊断心律失常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动态心电图记录仪记录患者连续24h心电信号,利用计算机自动检测技术,进行心电分析,并同步绘制24h心电散点图。将诊断结果分为窦性心律、室上性早搏、室性早搏、心房颤动、差异性传导5组,分别将4组心律失常结果与心电散点图检测的诊断结果进行对照,计算出二者的符合率及各组的B线斜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室上性早搏组与室性早搏、心房颤动、差传组差异显著(p<0.001);室性早搏组与室上性早搏、心房颤动、差传组差异显著(p<0.001);心房颤动组与差传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心电散点图在长程大样本心电数据中,快速诊断心律失常,尤其是室上性早搏、室性早搏、心房颤动等时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8.
39.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