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329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患者男,65岁。因背部及上肢水疱伴疼痛11d就诊。患者11d前因感冒出现背部皮肤疼痛,1d后在背部及上肢出现粟粒至绿豆大丘疱疹,迅速变成水疱,成带状分布。在本地县医院诊断为带状疱疹,给予糖皮质激素、抗病毒及对症治疗后,水疱结痂,疼痛减轻,但是原带状疱疹的皮损处出现红色斑片。  相似文献   
82.
中国汉族麻风病与HLA-DRB1等位基因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汉族人群HLA-DRB1等位基因与麻风病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寡核苷酸探针(PCR-SSOP)方法,对山东地区汉族305例麻风病患者和527例正常对照进行DRB1等位基因分型.采用x2检验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 麻风病病例组HLA-DRB1*15等位基因频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而DRB1*09等位基因频率较对照组降低,特别是在早发型麻风病例中降低更为明显.结论 推测HLA-DRB1*15是汉族麻风病患者的易感基因,而DRB1*09可能在麻风病发生过程中起拮抗作用,对早发型的麻风病患者拮抗作用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83.
<正>临床资料患者,男,31岁。因全身红斑、脓疱3个月,伴瘙痒来我院就诊。患者半月前无任何诱因上肢出现红斑、粟粒大脓疱,伴痒。1周后脓疱自然破溃结痂,之后皮损逐渐发展至腋下及胸背部,有些皮损环状或半环状排列,成批出现,为求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就诊。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否认职业环境接触史。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病史。体格检查:系统查体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腋窝、腹股沟褶皱部位及躯干可见对称分布的钱币大环形及半环形红斑(图1),边缘隆起伴细微鳞  相似文献   
84.
目的:确定山东汉族大疱性类天疱疮(BP)与HLA-A、B等位基因的相关性。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寡核苷酸探针杂交(PCR-SSOP)方法,对山东地区43例汉族BP患者和125例健康对照进行了HLA-A、B等位基因分型。结果:BP患者组HLA-A*24频率高于对照组(P=0.033,Pc0.05);HLA-A*33、B*44在患者组中频率低于正常对照组(P值分别为0.040和0.024,但Pc值均0.05)。结论:大疱性类天疱疮的遗传易感基因可能与HLA-A、B等位基因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85.
目的:检测类脂质蛋白沉积症二家系中细胞外基质蛋白(ECM1)基因突变位点。方法:提取1号家系先证者及其母亲,2号家系先证者、父母、配偶及儿子外周血DNA。PCR技术扩增ECM1基因编码序列,采用一代Sanger法对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结果:1号家系先证者在7号外显子发现已知突变(纯合突变c.960GA),其母亲为杂合携带者;2号家系先证者为遗传复合体,是上述突变位点的杂合携带者,此外在3号外显子上存在1个插入突变c.142insC。结论:类脂质蛋白沉积症存在遗传异质性。  相似文献   
86.
患者女,35岁,因全身复发性大面积脓疱、溃疡伴疼痛于1989年5月15日收入院.1987年7月患者双下肢反复出现大小不等的脓疱,破溃后露出脓性溃疡面.  相似文献   
87.
目的:对一例自幼身材矮小、发育迟缓、周身皮肤异色症的患儿进行基因检测,以明确诊断确定病因.方法:收集患儿临床资料,提取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DNA,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检测潜在的基因突变,并通过Sanger测序进行验证.结果:该患儿在RECQL4基因上携带两个复合杂合突变:(c.1579dupA)(p.T527fs)和(c....  相似文献   
88.
2003年1月笔者应用Bclear紫外线治疗仪治疗寻常性斑块状银屑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9.
医源性龟分枝杆菌感染多与手术伤口、器官移植、透析和注射等有关。本文报道一例经美容注射后引起的龟分枝杆菌感染,通过病理、培养和PCR测序确诊,并对分离菌株进行表型、分子鉴定及体外药敏试验。患者经克拉霉素、阿米卡星药物治疗痊愈。本文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复习。  相似文献   
90.
患者女,19岁。因双手(足)指(趾)甲肥厚19年,于2007年5月25日就诊。患者出生后不久双手(足)指(趾)甲开始肥厚,逐年加重,出现远端上翘,呈黄褐色,无自觉症状。随着年龄增长双足跖摩擦后经常出现大疱,有时破溃,行走时疼痛,日久形成角化性斑块。腰背部及四肢伸侧皮肤出现干燥性丘疹,冬季加重。家族成员中无类似疾病史,父母非近亲结婚。患者智力正常,营养中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