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329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51.
PUVA和NB-UVB治疗银屑病的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光化学疗法(PUVA)和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和副作用。选取57例病人,在其他治疗相同的情况下,一组用PUVA治疗,另一组用NB-UVB治疗,评价疗效和副作用。结果:PUVA治疗组和NB-UVB治疗组疗效无显著差异,PUVA治疗组的光毒性反应相对较少,但是口服药物易导致不良反应。结论:PUVA和NB-UVB对银屑病具有相近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2.
目的研究类脂质蛋白沉积症一家系的细胞外基质蛋白1(ECM1)基因突变。方法采用 DNA双向测序法直接检测类脂质蛋白沉积症一家系中患者及其父母、同胞、子女的ECM1基因。结果直接测序检测出本家系新的突变位点,患者为遗传复合体,ECM1的两个等位基因分别存在错义突变 (C220G)和无义突变(R476X)。在50个正常汉族人的ECM1基因中未发现有突变。患者父亲为突变 C220G的携带者,而母亲为突变R476X的携带者。患者的子女、同胞及同胞子女中大部分为突变C220G 或R476X的携带者。结论本类脂质蛋白沉积症家系存在新的ECM1基因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53.
中国5家系类脂蛋白沉积症临床和遗传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中国人群中类脂蛋白沉积症(LP)的临床表型和遗传学特点。方法:描述了我院确诊的一LP家系中患者的临床表型和遗传特点,并综合20多年来国内文献报道的LP家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LP在家系中的传递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方式;(2)表型特点为患者多在2岁内发病,声音嘶哑、眼睑串珠状半透明丘疹,在每个患者均出现;一些少见的表现,如颅内钙化灶仅在家系1中出现,复发性腮腺炎或扁桃体炎仅在家系1和家系5中出现;6例患者健康状况不受该病影响,家系1中的先证者在18岁时曾出现呼吸困难;(3)多不伴发其他遗传病和系统疾病;(4)患者临床表现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但严重程度有很大差异,既使在同一家系中也如此。结论:LP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中国人群中其致病基因的突变频率很低;LP临床表型相似,但不同患者表现度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54.
目的:检测点状掌跖角化病家系中AAGAB基因的突变。方法:分别对来自3个家系的3例患者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外周血基因组AAGAB基因的10个外显子及邻近内含子区域,对其产物直接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3例患者的AAGAB基因编码区均未发现突变位点。结论:AAGAB基因与本研究中的点状掌跖角化病患者发病无关联,提示可能存在其它致病基因。  相似文献   
55.
药物不良反应是指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时出现的有害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其中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重症多形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综合征为常见的重型药物不良反应。本文对目前有关药物不良反应的遗传学研究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6.
患者,女,61岁,农民。全身皮肤起丘疹、红斑、结节,双手、足麻木、肿胀、疼痛40余天。2013年3月1日患者面部、左上肢出现10余个丘疹,逐渐增大,伴轻微痒感。在村卫生室拟“过敏性皮炎”治疗3天(具体药物不详),无效。10天后,皮损累及双下肢,并出现双侧手、足麻木、肿胀及疼痛感,就诊于县人民医院风湿科,拟“风湿性关节炎”收入院治疗6天(药物不详),  相似文献   
57.
目的:分析鱼刺伤肉芽肿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及分子生物学检测情况。方法:对我院门诊确诊的20例鱼刺伤肉芽肿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患者中16例(80%)患者发病前有外伤史且与水产品或水有接触,4例(20%)无明显诱因;所有患者皮损发生于上肢,17例患者单侧发病,3例双侧发病;临床表现以原发皮疹、浅表破溃或多发结节为主。20例患者病理组织检查者均提示感染性肉芽肿;TB-IGRA阳性率为70%。17例(85%)患者于治疗后6个月内痊愈,1例治疗10个月后痊愈,2例正在随访中。结论:本文中患者海分枝杆菌感染多与日常接触水产品有关;临床以单侧发病为主;TB-IGRA阳性检出率高。  相似文献   
58.
患者,男,67岁。 鼻部增生性斑块4个月,有外伤史。实验室检查:组织病理可见真菌孢子,真菌镜检可见硬壳小体,真菌培养与菌种鉴定为卡氏枝孢瓶霉。予伊曲康唑、热敷治疗,患者治疗第1个月后原皮损部位出现的增生性皮疹,继续原治疗方案3个月,增生性皮疹萎缩,基本痊愈。出现增生性皮疹的原因猜测为伊曲康唑治疗后,皮损部位的真菌细胞膜功能受损,大量异种蛋白被机体识别,加重了局部的炎症反应,具体原因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9.
病毒性皮肤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黏膜病变,病毒可引起全身性传染性疾病,只有一小部分病毒以皮肤、黏膜病变为主.不同病毒对组织的亲嗜性有所差别,如疱疹病毒具有嗜神经及亲表皮性引起带状疱疹;而人乳头瘤病毒(HPV)具有嗜表皮性,引起多种疣;对全身器官和皮肤均有影响的如麻疹.病毒感染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RCM作为新兴的在体无创检测技术,对病毒性皮肤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本章节主要描述以扁平疣、传染性软疣和疱疹为主的病毒感染的RCM图像特点.  相似文献   
60.
患者 ,男 ,77岁。因全身皮疹伴剧烈瘙痒 4年 ,于 2 0 0 0年 5月 30日收住院。 4年前 ,患者不明原因地于足背出现黄豆大小水疱 ,疱壁破裂后局部出现瘙痒红斑、丘疹 ,皮疹渐泛发全身 ,躯干、四肢偶有米作者单位 :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 ,2 50 0 2 2粒大小水疱出现 ,因瘙痒剧烈搔抓明显。在外院曾做病理检查诊断为“湿疹” ,而多次以“湿疹”、“过敏性皮炎”常规治疗无效。发病期间除瘙痒影响睡眠外无其它异常。患者 4年半前因患“肺结核”口服利福平、异烟肼 ,静滴水杨酸钠治疗 4个月后临床痊愈 ,停药 1月后出现皮疹。既往无药物过敏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