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50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了解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房内径与房颤类型、房颤病程、左心房血栓及血栓栓塞危险因素等方面的关系. 方法:选择2001-01至2008-01在我院住院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共1 041例,入选条件:①心电图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证实的房颤发作;②超声心动图证实的非瓣膜性心脏病.分组情况:按左心房有无血栓分为无左心房血栓组(,n=950)与有左心房血栓组(n=91). 结果:1 041例患者中,男性666例,女性375例,平均年龄为(64.26 ±12.43)岁.左心房增大的有658例(63.2%).左心房内径随着病程出现阵发性、持续性、永久性房颤而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随着病程出现阵发性、持续性、永久性房颤而降低,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与阵发性房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房内径的大小随着房颤病程延长而增加.有左心房血栓组的房颤病程、左心房内径大于无左心房血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具有房颤血栓栓塞危险因素的发生率有随着左心房内径增大而增加的趋势. 结论:房颤是左心房扩大的原因之一,房颤持续时间越长,左心房扩大越明显.左心房扩大在其血栓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2.
张源明 《新疆医学》1996,26(2):103-105
永存左上腔静脉是一种少见的体静脉回流畸形,准确的发病率不详,据Rowe等估计在普通人群中约占0.5%,而在先心病患者中明显增加,约占3%~5%。此种畸形如为孤立性病变,则在血流动力学上无特殊临床意义,但如伴有其它异常,往往在进行心导管检查或心脏手术时使技术复杂化,故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永久起搏器常见并发症发生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我院2005年1月~2007年5月已安装永久起搏器患者326例临床资料及其并发症。结果:并发症共20例,其中误穿刺3例、气胸1例、冠状静脉窦口夹层1例、冠状静脉注入气泡1例,引流条断裂1例、电极接反1例、感知障碍2例、电池提前耗竭1例、起搏器综合征1例、起搏器介入的心动过速1例、电极脱住3例、囊袋血肿4例。结论:加深对起搏器常见并发症的了解、提高鉴别能力、重视术前预防术中规范操作、加强术后随访及起搏器知识教育,早期发现积极处理各种并发症,可将并发症减少到最低限。  相似文献   
44.
采用一种新型的运作模式,实现边远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远程医学会诊(咨询)与远程医学教育。在技术平台和设备上改变大而全的观念,注重流程的设计和正确的激励措施,使系统能够长期、持久、正常的运行,是新疆远程医疗、远程医学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45.
目的 应用新西兰大白兔建立慢性牙周炎(CP)合并动脉粥样硬化(AS)的动物模型,探讨CP对AS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32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P组、AS组、CP+AS组.各组分别按照实验设计进行相应干预处理,至14周末处死动物,检测血清中血脂、内皮素1、一氧化氮含量,观察实验牙X线片及升主动脉...  相似文献   
46.
目的分析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住院患者的种族及临床特性。方法收集2002年1月~2006年8月本院住院的1436例房颤患者的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36例中,汉族967例(67.3%),维吾尔族350例(24.4%),哈萨克族58例(4.0%),回族38例(2.6%),其他族23例(1.6%)。发病年龄60.8±13.9岁。其中汉族与回族的发病年龄大于维吾尔族与哈萨克族(63.9±12.4,62.5±13.2岁vs53.7±14.9,54.0±14.3岁;P<0.05);各族别引起房颤的病因中,汉族以高血压为主,而维吾尔族与哈萨克族及回族以风湿性瓣膜病为主。回族与维吾尔族的血栓栓塞危险因素发生率高于汉族及哈萨克族(P=0.014)。各族别与缺血性脑卒中及血栓栓塞并发症之间的关系差别无显著性。结论房颤患者的病因、发病年龄及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等方面存在种族差别。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高血压、高脂血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320例来院体检人群,测量其血压以及血脂水平,并将其分为高血压组、高脂血症组、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组及对照组,分析各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以及测量其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高血压、高脂血症的相关性.结果 高血压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为22.22%,高脂血症组发生率为24.68%,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组发生率为36.5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均P<0.05);且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及单纯高脂血症组(均P<0.05).高血压、高脂血症组与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组的颈动脉内膜-中膜增厚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 高血压、高脂血症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重要因素,且高血压合并高血脂可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新疆哈萨克族人群正常高值血压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入选2011年门诊体检的新疆哈萨克族人群396例,按照血压水平分为血压正常组(n=124)、正常高值血压组(n=144)、高血压组(n=128)三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受试者血清hsCRP、IL-6浓度及其外周血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水平,比较3组间各指标的差异。结果正常血压组、正常高值血压组和高血压组三组间三酰甘油、总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收缩压、舒张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正常高值血压组血清hsCRP和IL-6水平均高于正常血压组[hsCRP:(0.8±0.3)比(0.4±0.2)mg/L;IL-6:(0.3±0.2)比(0.2±0.1)μg/L,均P0.01],同时低于高血压组[hsCRP:(0.8±0.3)比(1.0±0.3)mg/L;IL-6:(0.3±0.2)比(0.4±0.2)μg/L,均P0.01];血清hsCRP和IL-6与收缩压,舒张压独立相关(均P0.01)。结论新疆哈萨克族正常高值血压人群体内已存在炎性反应,hsCRP和IL-6可能参与了新疆哈萨克族正常高值血压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9.
目的:了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新疆地区原发性高血压的易感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78例新疆地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72例正常血压对照者ACE基因第16内含子插入/缺失多态性进行鉴定。结果:在新疆地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ACE基因缺失纯合基因型(DD)和缺失(D)等位基因频率均明显高于正常血压者(P<0.05及P<0.01)。结论:ACE基因缺失纯合型可能是新疆地区原发性高血压遗传易感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患者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TA)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9年6月期间诊断为TA的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新疆维吾尔族男女患者TA临床特点的差别。结果:本研究中男女患者比例为1:3.9;男性患者发病年龄显著大于女性患者[(32±13)岁比(24±9)岁,P〈0.053,40岁以上发病的男性占29.4%,女性占4.8%(P〈0.05);与男性患者比较,女性患者处于病情活动期的显著增加(47.1%比75.8%);血沉(17.6%比62.9%),C反应蛋白(11.8%比51.6%),白细胞计数(17.6%比40.3%)均显著增加(P均〈0.05)。男女患者血管受累部位、分型比例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新疆维吾尔族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以女性为主,发病年龄早于男性,病情多处于活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