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6篇
临床医学   44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95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兰室秘藏》于便秘一证,从血燥津亏立论,治疗以润燥和血为法。无论其立法组方,用药配伍均独具特色。通过对《兰室秘藏》便秘证治的分析,一则期于临床治疗有所俾益;二则揭示东垣脾胃学说非独益气升阳,亦有养血润下。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辽宁地区粘多糖贮积症Ⅰ型(MPS-Ⅰ)患者及正常人群中α-L艾杜糖醛酸酶(IDUA)基因的多态性分布情况。方法采用PCR、RFLP和DNA测序的方法检测1999年10月至2002年2月辽宁地区20例MPS-Ⅰ型患儿以及120名正常人群中IDUA基因的多态性分布情况。结果发现辽宁地区MPS-Ⅰ型患儿及正常人群中IDUA基因存在4种多态性位点R105Q、L118、A314和A361T;位于外显子Ⅲ的多态性位点L118在MPS-Ⅰ型患者中的频率为45%,而在正常人群中的频率为18%。结论辽宁地区人群中IDUA基因存在4种多态性位点R105Q、L118、A314和A361T,其中L118在MPS-Ⅰ型患儿和正常人群中出现的频率具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葡萄籽原花青素对缺血再灌注小鼠脑组织细胞因子、一氧化氮合酶和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夹闭小鼠双侧颈总动脉30 min再灌注72 h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于双侧颈总动脉夹闭时及再灌注后每隔24 h分别腹腔注射蒸馏水、葡萄籽原花青素(10、20及40 mg/kg)和尼莫地平(2 mg/kg)。在处死动物前1 h经尾静脉注射2%伊文思蓝,采用ABC-ELISA法检测脑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10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脑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及伊文思蓝含量。同时光镜观察小鼠海马CA1区脑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脑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含量、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及伊文思蓝含量明显增高(P<0.01),而白细胞介素10含量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葡萄籽原花青素及尼莫地平治疗组脑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含量、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及伊文思蓝含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白细胞介素10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病理学组织检查发现,葡萄籽原花青素能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所造成的神经细胞损伤,减少神经细胞坏死。结论葡萄籽原花青素可能通过降低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时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和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β含量,提高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0含量进而降低血脑屏障的通透性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4.
目的:采用壳层隔绝纳米粒子增强拉曼光谱(SHINRES)检测乳腺纤维腺瘤和正常乳腺组织,通过探讨乳腺纤维腺瘤光谱学特点,探讨乳腺纤维腺瘤的生物学特征和鉴别方法。方法:收集乳腺外科手术患者的乳腺组织冰冻切片,共26例,均为女性,年龄19~59岁,乳腺纤维腺瘤17例,正常乳腺组织9例。冰冻切片解冻后先行普通拉曼光谱检测,加壳层隔绝纳米粒子(SHINs)后再次检测。共收集了243个拉曼光谱和273个SHINRES光谱,所有的光谱均进行基线修正拟合,再将所有的光谱用Adjacent-Averaging算法进行15点平滑。结果:普通拉曼光谱检测,正常乳腺组织特征峰出现在1 090、1 157、1 262、1 300、1 442、1 658、1 745和1 874 cm-1;
在加入SHINs后,少数特征峰的峰位出现2~3 cm-1位移,其中1 090和1 157 cm-1相对强度明显增加,出现1 496 cm-1特征峰。纤维腺瘤主要的特征峰出现在751、880、930、1 157、1 262、1 442、1 579、1 658和1 745 cm-1,其中主导的特征峰应归属为脂类,但可见蛋白酰胺Ⅰ带特征峰。结论:拉曼光谱能够发现乳腺正常组织和纤维腺瘤组织中明显的蛋白酰胺Ⅰ带特征峰的差异。利用SHINs对不同类型的乳腺组织最大增强的特征峰不同以及特征峰的最大增强倍数不同,可
以区分乳腺纤维腺瘤和正常乳腺组织。
  相似文献   
25.
<正>迄2002年为止,系统性(全身性)红斑狼疮(SLE)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相互继发或同时存在者已有56例(1968-)[1]。另有文献统计其间19岁以下者15例[2]。SLE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也被列为TTP的原发病[3-4]。复习、重新分析SLE、TTP相互继发的病例文献,探讨其鉴别诊断及治疗,以有利于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1日本相关文献1.1关于东京大学作者的病例报告:Hamasaki等[1]报告了1例继发于SLE的TTP,具备贫血、血小板减  相似文献   
26.
目的分析晚期或复发性胃癌患者应用替吉奥单药治疗后的疗效、毒副反应。方法 28例患者根据体表面积给予替吉奥胶囊治疗,并评价患者的疾病控制率、无进展生存期和生存期。结果替吉奥对晚期胃癌和复发性胃癌的疾病控制率为39.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4.0个月(95%CI,2.1~5.9个月),晚期胃癌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5.9个月(95%CI,3.1~8.5个月),复发性胃癌的PFS中位值为3.1个月(95%CI,1.9~4.6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0.5个月(95%CI,6.2~16.1个月),晚期胃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0.0个月(95%CI,4.7~14.9个月),复发性胃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4.2个月(95%CI,4.5~24.1个月)。Ⅲ、Ⅳ度毒副反应的发生率为10.7%。结论替吉奥治疗晚期或复发性胃癌安全有效,能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27.
韩冰  周莉  丛云凤  张海鹏 《吉林医学》2011,32(25):5397-5398
<正>1病历摘要例1:女,27岁,孕1产0,停经1个月余,彩超提示:宫颈管内见长10mm妊娠囊,内见卵黄囊及胎芽、胎心。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血HCG):5954.5 mIU/mL。临床诊断:宫颈妊娠。行双侧子宫动脉化疗灌注+栓塞术:分别于双侧子宫动脉内注入氨甲喋呤50 mg。10 d后血HCG降至1936.7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小鼠胚胎干细胞在体外分化心肌样细胞过程中αMHC、Anf、MLC2v基因的表达情况以及分化的心肌样细胞的电生理特点。 方法: 将转染PαMHC-EGFP小鼠D3胚胎干细胞系,体外诱导分化心肌样细胞,应用RT-PCR检测0 d、3 d、5 d、7 d、10 d、14 d拟胚体(EB)细胞中αMHC、Anf、 MLC2v基因的表达情况,同时应用膜片钳技术,观察心肌样细胞的电生理特性。 结果: 在EB形成的7d和8d可见EB内出现有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的心肌样细胞群;RT-PCR结果显示αMHC基因表达在EB体形成第7 d,而在10 d、14 d跳动的心肌样细胞中该基因表达增强(P<0.05),而Anf、 MLC2v基因的表达仅出现在心肌样细胞;膜片钳记录的心肌样细胞动作电位显示,73.5%(n=34)的细胞记录到典型心房肌细胞动作电位[APD90=(78.4±3.1)ms];20.5%细胞表现为起搏细胞动作电位[APD90=(112.6±5.5)ms];1个细胞显示了典型的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征(APD90=200 ms)。 结论: 在心肌样细胞分化的早期可见αMHC、Anf、 MLC2v基因的表达,这3种基因可为心肌发育过程中的特征性基因并对心肌发育起调节作用。而此干细胞系分化的心肌样细胞主要为心房肌细胞和起搏细胞。  相似文献   
29.
目的:确定针对IL-1α的siRNA在细胞内与其具有同源互补序列的靶标位点结合后,特异性降解IL-1α的mRNA,从而抑制其表达的效果。方法:体外PCR扩增合成针对IL-1α靶位点的DNA表达盒,纯化后转染经LPS激活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在细胞内源性RNA聚合酶Ⅲ作用下转录形成siRNA,诱发目标mRNA的降解。于转染后 48 h 收集细胞培养上清。用ELISA法测定IL-1α浓度。结果:干扰组IL-1α分泌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无关干扰组(P<0.05),抑制率约为15%。结论:RNA干扰技术可以在原代培养的小鼠脾淋巴细胞中发挥特异性干扰作用,产生抑制IL-1α分泌的效果,为IL-1α的基因治疗开拓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30.
目的为优化血小板减少的鉴别诊断,论证肾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存在;方法重新分析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等国内外相关文献病例的客观资料,寻找肾性血小板减少症存在的证据;结果我们发现了疑似肾性血小板减少症6例(高度疑似3例),另外文献计91例尿毒症并发肾性贫血的患者,经我们分析约半数疑似肾性血小板减少;结论 (1)肾性血小板减少症(以肾脏分泌血小板生成素减少为主要原因)理论上推测其存在,实践上有我们揭示的临床病例群支持,应该是存在的;但尚未见我们之外的文献提出。(2)重型狼疮性肾炎并发肾性贫血与肾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几率可能远高于其并存(而非并发)TTP的几率;(3)北京协和医院报告的两组(14+17)例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存"TTP"文献及国外同类文献的诊断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