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110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目的:观察痛风清消颗粒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0例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口服痛风清消颗粒10g,每日两次;对照组口服双氯芬酸钠片75mg,每日两次。10天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中医症状积分评定。实验室观察指标包括WBC、 BUA、 ESR、 hs-CRP、 BUN、 Scr、 ALT等,并记录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组间统计学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组内比较WBC、 BUA、 ESR、 hs-CRP提示差别有极显著性意义(P 〈0.01)。两组治疗前后安全性评估ALT、 Scr、 BUN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中医症状评定治疗组总有效率(97.5%)优于对照组(82.5%),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治疗组不良反应率更低。结论痛风清消颗粒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效果良好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2.
目的 通过比较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 抗原、前S2 抗原、E 抗原与HBV-DNA 之间的相关性,探讨联合检测乙型肝炎患者前S1 抗原、前S2 抗原、E 抗原的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586 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样本,采用ELISA 检测患者血清中前S1 抗原、前S2 抗原和E 抗原,PCR 法检测HBV-DNA,然后比较前S1 抗原、前S2 抗原、E 抗原与HBV-DNA相关性.结果 前S1 抗原、前S2 抗原、E 抗原在HBV-DNA 不同载量中表达不同,表达随载量增高而高(P 均<0.05),且三者均与HBV-DNA 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296,0.174,0.362,P <0.05),相关性从高到低依次为E 抗原、前S1 抗原和前S2 抗原.联合检测中,前S1 抗原与E 抗原、前S2 抗原与E 抗原、前S1 抗原与前S2 抗原、三项联合检测均与HBV-DNA 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376,0.589,0.462,0.607,P <0.05),相关性均高于单项检测,其中以联合三项检测与HBV-DNA相关性最高.且前S1 抗原、前S2 抗原、E 抗原三项同时阳性组HBV-DNA 阳性的比例显著高于单项阳性组及两项阳性组(P 均<0.05).结论 前S1 抗原、前S2 抗原、E 抗原与HBV-DNA 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关性从高到低依次为E 抗原、前S1 抗原和前S2 抗原,联合任意两项及联合三项检测相关性均高于单项检测,且以联合三项检测相关性最高.前S1 抗原、前S2 抗原、E 抗原三项联合检测较单项检测和两项联合检测可以更好判断乙肝病毒感染复制情况.  相似文献   
123.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TMZ)对自体肝移植大鼠脂肪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30 只Wistar 大鼠喂食高脂饲料诱导脂肪肝模型后,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模型(Model)组和TMZ 组,每组10 只。采用脂肪肝大鼠自体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于再灌注6 h 后取材,分别观察血浆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肝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以及肝组织病理情况。Western blot 法检测肝组织Bcl-2、 Caspase-3 的表达水平;TUNEL 法检测肝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术后6 h,与Model 组相比,TMZ 组血浆ALT、AST、肝组织MDA 含量明显降低(P < 0.05),肝组织SOD 含量增高(P < 0.05)。TMZ 组肝组织中Bcl-2 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Model 组,而活化的Caspase-3 的水平明显降低(P < 0.05)。肝组织HE 染色及TUNEL 显示TMZ 组肝细胞水肿、肝窦狭窄及肝细胞凋亡明显轻于Model 组。结论在缺血再灌注时,TMZ 减少氧化应激,促进Bcl-2 表达,抑制 Caspase-3 的活化,减少肝细胞凋亡,对大鼠脂肪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4.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区域晚期鼻咽癌方法的效果,寻找最佳的临床治疗路径。【方法]2000年3月至2005年2月,采取化疗、放疗和放化疗相结合三种方法治疗区域晚期鼻咽癌145例,并比较各组患者无瘤生存时间。【结果】三组无瘤生存时间在36个月内差异无显著性(P〉0.05),36~60个月内差异有显著性(P〈0.05),60个月以上差异有显著性(P〈0.01)。化疗组与放疗组相近,两组均优于放疗组。主要因素是放疗组远处转移率高(32.31%)。【结论】化疗能提高区域晚期鼻咽癌无瘤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25.
目的探讨供者来源性感染对肝移植受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75例行肝移植供、受者临床资料。根据供者器官灌洗液培养结果,将受者分为阳性组(26例)和阴性组(49例)。观察阳性组和阴性组受者围手术期相关临床指标,对肝移植受者痰液、腹腔引流液进行培养,观察受者术后感染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受者术后1.5年的生存曲线。结果阳性组受者门静脉狭窄和门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组受者(P0.05)。75例肝移植受者中,发生术后感染者33例(44%),受者发生感染的部位以肺部和腹腔为主,阳性组和阴性组的感染率分别为7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中,痰液、腹腔引流液培养阳性分别为10例、11例,其中4例受者痰培养结果与其供者器官灌洗液培养结果一致,6例受者腹腔引流液培养结果与其供者器官灌洗液培养结果一致。经过抗感染治疗后,阳性组中2例受者分别于术后5、12 d死亡,其余受者的培养结果均转阴。阴性组中,痰液、腹腔引流液培养阳性分别为7例、6例,经抗感染治疗后培养结果均转阴,2例受者因移植物肝衰竭分别于术后1个月、1年死亡。阳性组和阴性组受者移植术后1.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供者来源性感染对肝移植受者早期预后的影响不可忽视,但对中晚期预后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26.
活体肝移植供者评估是控制供肝质量的主要环节.活体供肝的质量可以通过规范的手术前评估得到控制.主要包括对供者健康情况的普查、潜在疾病或生理功能减退的评估、肝脏的解剖学分析以及潜在感染的判定.通过这些方面的评估,可以增加供者捐献手术的安全,初步判定受者接受供肝后可能面临的特殊风险,从而给予针对性的处置,改善活体肝移植预后.  相似文献   
127.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发生肠瘘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8月期间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确诊为肠瘘的20例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并分析术后肠瘘患者临床症状、实验室数据、影像学资料、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 儿童受者术后肠瘘的发病率为2.8%(18/642),成人为0.4%(2/487)。20例肠瘘患者中儿童受者18例(90%),肠瘘中位发生时间为术后13.5(3.0~404.0)d。成人2例,肠瘘发生时间为术后2年及16 d。术后肠瘘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腹胀、腹痛,部分可出现腹泻、呕吐等。7例患者行立位腹平片,4例可见膈下或腹腔内多量游离气体。2例患者行胃肠道造影,均可见造影剂外溢。20例肠瘘患者均行病原学培养,70%(14/20)患者细菌培养阳性。95%(19/20)的肠瘘患者行剖腹探查术,其余1例成人患者行保守治疗。2例患儿死亡,均死于重症感染。结论 肝移植术后肠瘘可导致感染的发生及加重,且术后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增加了术后感染的风险。因此监测引流液化验及细菌培养结果,及时调整抗感染用药方案,一旦确诊立即行剖腹探查及肠修补术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8.
高原无氧代谢的效能[英]/CoudertJ.……/Int.J.SportsMed.1992;13/svppl.1.82~85.通常无氧代谢是通过测定无氧容量和最大无氧机械外力(W(max))来评定的。关于通过最大氧债所评定的无氧容量以及在急性和慢性缺...  相似文献   
129.
应用计算机辅助测量乳房体积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 研究乳房体积准确的实际测量方法。方法 通过照片扫描或数字相机采取乳房正前位、正侧位和下侧位的轮廓图,使用专用测量软件或数学计算方法,测算21例共42例乳房体积。结果 提供的3种测量方法,其平均误差分别为4.9%、8.2%和9.3%,并且能测量轮廓图的形状和改变前后体积大小变化。结论 计算机辅助测量方法测量乳房体积准确可靠,临床上可用于选定乳房假体大小或乳房缩小切除的组织量等于辅助设计。  相似文献   
130.
预制前臂复合组织瓣修复外耳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术方法分两期施行。第1期准备前臂复合组织瓣。取右第6、7、8肋软骨,雕刻成耳支架,埋植于前臂下1/2段皮下。使耳支架外侧面向外,其长轴应和前臂血管(桡动脉)的方向基本一致,以利于将来的移转。第Ⅱ期皮瓣移转,于3个月后手术,解剖前臂复合组织瓣,及与之相连的有足够长度的桡动、静脉血管蒂,并慎防软骨外露。将皮瓣移转至耳部,血管蒂桡动、静脉与面动、静脉或颞浅动、静脉的近心端吻合,皮瓣的创面值以皮片。移植静脉修复桡动脉缺损。前臂供瓣区创面移植皮片覆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