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92篇
  免费   345篇
  国内免费   201篇
耳鼻咽喉   104篇
儿科学   163篇
妇产科学   34篇
基础医学   292篇
口腔科学   68篇
临床医学   864篇
内科学   374篇
皮肤病学   163篇
神经病学   115篇
特种医学   259篇
外国民族医学   20篇
外科学   418篇
综合类   1709篇
预防医学   648篇
眼科学   100篇
药学   735篇
  7篇
中国医学   742篇
肿瘤学   223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218篇
  2022年   171篇
  2021年   129篇
  2020年   149篇
  2019年   169篇
  2018年   168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147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300篇
  2013年   270篇
  2012年   301篇
  2011年   343篇
  2010年   317篇
  2009年   300篇
  2008年   330篇
  2007年   304篇
  2006年   311篇
  2005年   264篇
  2004年   249篇
  2003年   220篇
  2002年   219篇
  2001年   176篇
  2000年   195篇
  1999年   148篇
  1998年   129篇
  1997年   123篇
  1996年   110篇
  1995年   110篇
  1994年   113篇
  1993年   89篇
  1992年   81篇
  1991年   79篇
  1990年   81篇
  1989年   79篇
  1988年   60篇
  1987年   57篇
  1986年   45篇
  1985年   39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7篇
  1977年   4篇
  1965年   4篇
  1959年   9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91.
目的:比较不同中药注射剂辅助治疗肝癌的成本-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3月我院150例晚期肝癌患者以随机抽样法分为5组,即艾迪注射液组、康莱特注射液组、榄香烯注射液组、消癌平注射液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丝裂霉素、吡柔比星、顺铂的介入治疗。除对照组外,其他4组患者分别辅以上述4种不同中药注射剂予以治疗,运用药物经济学方法评价5组的成本-效果。结果:艾迪注射液组、康莱特注射液组、榄香烯注射液组与消癌平注射液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13.05、185.14、183.83、184.95,对照组为125.84,艾迪注射液组成本-效果比明显低于其他3组中药注射剂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迪注射液组、康莱特注射液组、榄香烯注射液组与消癌平注射液组治疗3个月后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9.64%、84.62%、89.64%、80.77%,均高于对照组的57.6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种中药注射剂辅助治疗肝癌均优于对照组,艾迪注射液组经济学成本优于其他3组中药注射剂组。晚期肝癌患者在介入治疗基础上辅以艾迪注射液是较为经济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92.
徐进康认为溃疡性结肠炎以脾虚为本,湿热为标,脾胃虚弱、湿热蕴结是其基本病机。治疗上强调分期论治,以健脾益气为主,兼顾他脏,同时注重调和气血的关系。此外,常配合中药灌肠,内外并治,使药物直达病所,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93.
胸骨柄开窗前方显露上胸椎的解剖学及临床可行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胸骨柄开窗入路治疗上胸椎疾患的可行性。方法:采用10%福尔马林浸泡的成人尸体40具行大体观察,测量胸骨柄相关数据,根据测量结果,对9例颈胸段椎体病变患者行前路胸骨柄开窗,病灶清除、脊髓减压、植骨、内固定,其中8例患者行胸骨柄重建。术后行食道钡餐造影检查颈胸段前方植骨块、钢板、螺钉等与食道的关系,并随访该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胸骨柄开窗呈广口瓶形,双侧胸锁关节内缘是开窗的最狭窄部位。9例患者经胸骨柄开窗入路均顺利完成手术,2例出现一过性声音嘶哑,术后钡餐造影显示造影剂均顺利通过钢板、螺钉前方。随访2~5年,平均3.3年,8例患者胸骨柄开窗处愈合,未出现开窗部位慢性疼痛和神经血管损伤及双上肢无力;1例患者术中未行胸骨柄重建,显示胸骨柄区域有轻微塌陷。未见钢板、螺钉松动。结论:经胸骨柄开窗行上胸椎前方显露可保留锁骨和胸锁关节、术后重建胸骨柄等结构,能满足上胸椎(T1~T4)前方的显露。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治疗组46例,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10ug静脉注射,庆大霉素进行外敷创面。每日1次,2周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药沐足治疗法进行足部浸泡,并给予祛腐生肌膏进行外敷创面。每日1次,2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能有效改善下肢及患病侧微循环,促进溃疡愈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比较苍龟探穴针法与常规电针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坐骨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两组均取腰眼、环中俞、阳陵泉、飞扬穴,治疗组采用苍龟探穴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电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指数(PRI)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PRI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PR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8.6%和97.1%,对照组分别为74.3%和92.9%,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苍龟探穴针法是一种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96.
目的:研究防感煎剂对H1N1流感病毒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MDCK细胞培养后接种H1N1流感病毒液100TCID50,再给予防感煎剂40mg/ml、20mg/ml、10mg/ml3个浓度观察细胞病变效应。防感煎剂不同浓度药物与病毒等量混合作用1~2h后,再加至MDCK细胞,加入MTT观察酶标仪490nm测吸光度值,计算病毒抑制率。结果:3种不同浓度的防感煎剂对H1N1侵染MDCK细胞都有一定的增殖抑制作用和直接灭杀作用。结论:防感煎剂对H1N1流感病毒侵染MDCK细胞具有一定的病毒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观察养心消痹汤结合内关穴埋线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28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76例,采用中药养心消痹汤内服,同时配合内关穴埋线治疗;对照组52例,单纯西药硝酸异山梨酯片口服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均进行SOD、MDA含量检测,并用t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后两组SOD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但观察组明显上升,且接近常值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MDA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但观察组下降明显,且接近常值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养心消痹汤结合内关穴埋线能显著提高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红细胞SOD活性和减少MDA生成,从而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观察养心消痹汤结合内关穴位埋线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中白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28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76例,采用中药养心消痹汤内服,同时配合内关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52例,单纯使用西药硝酸异山梨酯片口服治疗。治疗前后均进行IL-6水平检测,并用t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后两组IL-6水平均呈下降趋势,但观察组下降明显,且接近常值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养心消痹汤结合内关穴位埋线可降低组织白介素-6的生成和释放,促进血管再生,改善局部血液灌注,这可能是养心消痹汤防治稳定型心绞痛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观察养心消痹汤结合内关穴位埋线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一氧化氮( NO)和血小板计数( PLT)的影响。方法将128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76例,采用中药养心消痹汤内服,同时配合内关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52例,单纯使用西药硝酸异山梨酯片口服治疗。治疗前后均进行NO及PLT含量检测,并用t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NO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但观察组下降明显,且接近常值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治疗后两组PLT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但观察组明显上升,且接近常值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结论养心消痹汤结合内关穴位埋线能减少体内NO自由基生成,从而减轻自由基的损害,显著改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的聚集性,从而延缓或减轻心绞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观察中药对轻症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方法将符合标准的72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西医常规处理,使用阿司匹林、胞二磷胆碱、维生素C和维生素E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活血化瘀方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痊愈率分别为33.33%、13.89%,总有效率分别为97.22%、77.78%,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第3日、7日、14日和28日的平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和治疗结束后1个月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活血化瘀方能有效改善轻症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临床疗效安全可靠,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