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7篇
  免费   153篇
  国内免费   94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24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121篇
口腔科学   76篇
临床医学   314篇
内科学   179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60篇
特种医学   90篇
外科学   247篇
综合类   710篇
预防医学   324篇
眼科学   39篇
药学   353篇
  11篇
中国医学   331篇
肿瘤学   100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30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33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寻常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直接感染皮肤粘膜所引起的良性赘生物,全身各处皮肤均可发生,多见于手指、手背、足、甲缘和面部,病程缓慢,初发为单个可逐渐增多扩大,数目不等,而发生于颜面部影响美观叫.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应用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治疗肢体军训伤后继发动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43例肢体军训伤后继发动脉血栓形成患者应用CDT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Rutherford分级:Ⅰ级1例,Ⅱa级23例,Ⅱb级15例,Ⅲ级4例。单纯应用CDT 22例,CDT+腔内球囊扩张成形(PTA)17例,CDT+PTA+支架植入4例。结果本组导管溶栓时间为1~7天,平均(3±2)天。治愈32例(74.4%),Ⅰ级1例,Ⅱa级21例,Ⅱb级9例,Ⅲ级1例;其中单纯CDT 22例,CDT+PTA 6例,CDT+PTA+支架植入4例。有效11例(25.6%),Ⅱa级2例,Ⅱb级6例,Ⅲ级3例;均施行CDT+PTA治疗。2例(4.7%)溶栓过程中发生二次栓塞予调整导管位置后继续溶栓,5例(11.6%)溶栓过程中发生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行骨筋膜室切开减压术,均保趾、保肢成功。4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08个月,平均(48±19)个月。患者均无症状加重或复发。结论 CDT治疗四肢外伤后继发动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23.
目的对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接受治疗的3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常规组180例和针灸组180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治疗方法,针灸组实施中医针灸治疗方法,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对比后,针灸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针灸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中,中医针灸疗法能够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在临床治疗中有较高价值,可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4.
25.
目的 观察Aurora激酶抑制剂VX-680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株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不同浓度的VX-680处理MDA-MB-231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用噻唑监(MTT)比色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乳腺癌细胞增殖,碘化丙锭(PI)单染法检测细胞周期,免疫荧光观察核和纺锤体形态变化,免疫印迹法检测AuroraA/B蛋白、组蛋白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Yo-Pro-1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结果 VX-680显著抑制MDA-MB-231增殖,24、48 h半数抑制浓度( IC50)分别为(2.362±0.599)、(0.102±0.556) μmol/L;经药物作用24h后,贴壁细胞出现皱缩、变圆、脱落;克隆形成率南( 93.00 ±0.03)%降至(0.01±0.01)%,G0/G1期细胞由(51.27±0.75)%降至(5.87±0.49)%,G2/M期细胞由(17.67±1.25)%升高至(91.93±1.96)%,荧光染料法显示凋亡细胞数由(4.33±0.03)%增高至(44.00±0.04)%,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核与纺锤体结构紊乱;免疫印迹检测提示磷酸化AuroraA/B、磷酸化Histone H3表达水平降低,Caspase-3和PARP被剪切.结论 VX-680抑制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诱导凋亡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26.
目的:分析Klinefelter综合征患者的睾酮水平与循环内皮祖细胞间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在本院就诊的36例非嵌合体核型47,XXY的患者,且患者均伴有一个或多个心血管危险因素。放免法检测相关激素水平,并测定循环内皮祖细胞含量;予以睾酮替代疗法6个月后,复查激素水平及循环内皮祖细胞含量。结果:予以睾酮替代治疗后,患者睾酮水平由(8±3)nmol/L升高至(24±10)nmol/L,循环内皮祖细胞含量为(41±48)cells/ml,未见明显升高。结论:Klinefelter综合征患者睾酮水平与循环内皮祖细胞含量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7.
目的分析PFNA治疗老年复杂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效果,评价其临床疗效及手术操作注意事项。方法 32例老年复杂股骨转子间骨折应用PFNA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术后骨折愈合良好,髋关节功能良好,患者满意度良好。结论 PFNA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骨折固定稳定、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等优点,对于治疗老年复杂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很好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28.
目的应用MRI对股骨Blumensaat线的测量,为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选择100例正常的膝关节伸直位磁共振检查结果,在适当的切面上绘制Blumensaat线延长线与胫骨平台的交点,测量其在胫骨矢状径位置及其与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的距离,并与ACL胫骨侧生理止点中心和PCL的距离比较。结果 Blumensaat线延长线与胫骨平台的交点在胫骨矢状径上距前缘(51.9±7.3)%,与PCL距离(14.2±2.5)mm,较ACL生理止点中心靠后。结论为避免髁间窝前方撞击,重建ACL胫骨侧止点定位于胫骨平台生理性止点中心后方或PCL前方8~10mm,个别人需更后方。  相似文献   
29.
目的 研究c-Met抑制剂SU11274对c-Met阳性基底样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凋亡和运动的影响.方法 荧光染料Hoechst33342、MitroTrackerRed和Yo-pro-1染色,观察SU 11274诱导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处理组的细胞早期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和c-Met及Akt磷酸化水平的改变;划痕试验及趋化试验观察SU 11274对细胞迁移、趋化能力的影响.结果 SU11274(10 μmol/L)处理MDA-MB-231细胞48 h后,与对照组比较,荧光染色可见处理组细胞核绿染,胞核碎裂;各加药组MDA-MB-231的早期凋亡率分别为(7.3±0.9)%、(14.1±0.6)%、(35.5±4.4)%、(48.2±5.3)%,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同时,抗凋亡蛋白Bcl-XL表达减少,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和PARP蛋白剪切增加,量效关系明显.SU11274可显著延长划痕愈合时间以及减少趋化穿膜细胞个数(P<0.05),并有效抑制c-Met及Akt的磷酸化水平,呈剂量依赖性关系. 结论 SU11274可通过抑制c-Met/PI3 K/Akt的磷酸化水平而诱导c -Met阳性基底样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凋亡,并抑制其运动.  相似文献   
30.
随着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开放性Pylon's骨折日渐增多,因其骨折部位软组织薄弱,骨折远端骨块小,固定困难,骨折不稳定,内固定物易外露、感染等,治疗非常困难。自1996年5月~2001年12月间采用AO外固定架,经距骨跨关节固定开放性Pylon's骨折20例,效果良好。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16~7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