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1病例资料 例1,患者,女,57岁,因皮肤巩膜黄染半月入院.既往体健,入院查体:巩膜及全身皮肤黄染,腹部平坦,脐上部压痛,未触及明显包块.  相似文献   
12.
纤维胆道镜下钬激光碎石及狭窄矫形治疗难取性胆管结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纤维胆道镜下钬激光治疗胆管残余结石及肝内胆管膜性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 经T管逆行胆管造影及纤维胆道镜诊疗后判定为疑难胆管残余结石12例,共有肝内外胆管残余结石29颗,其中3例合并肝内胆管严重膜性狭窄5处,均采用钬激光碎石及膜性狭窄切开矫形术。结果 12例疑难胆管残余结石均于纤维胆道镜下钬激光碎石并取净。5处肝内胆管膜性狭窄切开矫形成功。11例获得随访未见明显的症状及结石复发。结论 胆道镜下钬激光在液体环境中粉碎胆管结石及汽化切开胆管膜性狭窄的方法简便,效果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早期胃癌52例内镜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内镜诊断方法的有效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早期胃癌内镜下表现及窄带成像技术(NBI)、靛胭脂染色后病变及周边组织表现特征,对放大模式下病变黏膜微细形态分型并观察微血管形态,于病变处取活检行组织病理学检查,部分经超声内镜检查后行大片黏膜切除术,并将整块标本再送病理检查,结合病理结果评价内镜下早期胃癌各种诊断方法的可靠性。结果 52例早期胃癌胃镜下表现各不相同,其中Ⅰ型16例,Ⅱa型14例、Ⅱb型5例、Ⅱc型10例,Ⅲ型7例;65.4%位于胃窦部(34/52)、15.4%位于胃角(8/52)、11.5%位于窦体交界(6/52)、7.7%位于贲门及贲门下(4/52)。靛胭脂及NBI染色在放大模式下根据腺管开口形态诊断早期胃癌符合率分别为88.46%(46/52)、71.15%(37/52),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病变黏膜微血管形态NBI染色明显优于靛胭脂。结论内镜不同诊断方法联合应用可提高早期胃癌诊断率,指导内镜活检的准确性,在临床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多潘立酮片的含量及含量均匀度。方法采用C18(200mm×4.6mm,5μm)色谱柱,甲醇-0.05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55∶45)(用磷酸调节pH值为4.0±0.0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6nm,流速为0.8mL.m in-1。结果多潘立酮在0.19264μg~2.50432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1.0000,n=7),平均回收率为100.26%(n=7),RSD为0.49%。结论本方法快速、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多潘立酮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镜下置入125I密封源腔内照射放疗治疗肝外胆管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十二指肠镜下胆胰管逆行造影(ERCP)及置管胆汁内引流技术(EMBD)对13例肝外胆管癌患者进行诊断治疗,确定胆管癌位置及浸润的范围,将装载放射性125I的施源器置入病灶靶区进行内照射放疗. 结果:13例患者1年生存率100%(11/11),2年生存率80%(4/5),中位生存期18个月,生存期最长31个月,除1例125I密封源置入内照射第16个月死于右肝叶脓肿伴右侧脓胸外,其余12例胆管癌患者均健在.未见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及胆管穿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EMBD引流2周后,总胆红素下降至9.0~36μmol/L.结论:内镜下125I密封源腔内照射治疗胆管癌创伤小,减黄效果确切,肿瘤病灶靶区高剂量照射,控制肿瘤发生、发展效果良好,并发症少,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抗风湿(炎)类中成药中同时检测醋酸泼尼松等7种化学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柱为Hypersil BDS C18(20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1g·L-1磷酸二氢钾溶液(用磷酸调pH(4.0±0.05))=58∶42,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20nm。结果:7种成分均能得到较好的分离,且在一定的进样量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本法快速、简便,能同时对7种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可用于鉴定抗风湿(炎)中成药中是否添加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7.
非X线下结肠镜检查时镜身在大肠内的状态目前缺乏简单有效的判定方法,往往因结圈不能及时解除给患者造成很大痛苦(常见剧烈腹痛),操作者也进镜受阻延时费力。虽借助X线对解圈有帮助,但这样不仅使患者受到放射线照射,而且操作者也长时间暴露在放射线下,产生不良后果。我们探索了非X线下结圈判定及解决方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内镜下胆管癌组织活检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胆管癌行病理诊断的内镜下组织活检的有效方法 .方法 82例胆管癌患者,采用十二指肠镜行ERCP检查,X线下显示胆管呈狭窄或闭塞型影像学改变,确定病变部位,对不同病变部位采用不同方法 咬取活组织数块,同时收集狭窄胆管扩张后组织碎块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8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病变部位活组织咬检及留取,胆管癌的病理诊断阳性率达到92.18%,假阴性7.82%,操作过程中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胆管癌行病理诊断的内镜下组织活检操作方法 安全,可靠,是胆管癌定性诊断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19.
胆道镜下钬激光治疗疑难胆管结石的护理12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胆道镜是治疗胆道术后残余结石的理想途径.成功率90.0%~99.4%,部分肝内疑难胆管结石如结石较大、嵌顿是导致胆道镜取石失败的主要原因。2000年4月~2003年2月,我院在胆道镜下钬激光碎石治疗疑难胆管结石12例,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提高大肠疾病的检出率以及适应内镜下治疗数量不断增加的趋势,安全可靠、痛苦小地进行检查并提高回盲部插入率非常必要。为此,除改进术者的操作手法外.还应不断地开发各种类型的结肠镜,其中,改变内镜镜身的软硬度可直接影响插入效果。因此,我科室对Olympus硬度可变式(CF-240AI型)结肠镜与CF-240I型的使用效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