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78篇
内科学   6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167篇
预防医学   61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46篇
  1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脑瘫是围产期获得性非进行性脑病导致的先天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疾病或综合征。国际上脑瘫的发病率为1%~5%,我国脑瘫的发病率为1.8%~4%,每年新增小儿脑瘫患儿40万。脑瘫目前还无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瘫的研究越来越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人胚胎细胞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在形态、功能上具备神经元的特性,与宿主神经元突触联系,接受宿主细胞传递的冲动,与患者大脑发生整合,完成再生功能,从根本上治疗脑瘫。方法提取人胚胎脑组织,体外分化、诱导成神经干细胞,将P2-51-5×105-8神经干细胞通过颈动脉或腰穿的方法移植到病人脑内。一个疗程3~4次,间隔1周,1年2-3个疗程。结果临床治疗25例脑瘫病人,好转23例,无效2例。结论人胚胎神经干细胞移植是治疗脑瘫的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腹腔镜和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手术对机体CRP、TNF-α、IL-6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10例子宫肌瘤并行手术治疗患者,根据其不同的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腹腔镜组以及开腹手术组,每组5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排气时间、并发症情况及术前术后的CRP、TNF-α、IL-6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腹手术组,但术中出血少、术后排气快,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血清CRP、TNF-α、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术前TNF-α均明显高于正常值,术后90min两组CRP、TNF-α、IL-6水平均达到最高峰,腹腔镜手术后CRP、TNF-α、IL-6指标于术后第3d恢复正常,而开腹手术组患者术后第7d才恢复至正常水平,且手术开始后90min、术后第1、3d两组患者CRP、TNF-α、IL-6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所带来的创伤更小、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而其可能与腹腔镜手术所导致的机体抗炎因子分泌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TNF-α、BNP和IL-18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2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体检中心健康者10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夹心法( ELISA)分别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脑利钠肽(BNP)和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TNF-α、BNP和IL-1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TNF-α水平分别与BNP和IL-18呈正相关( r=0.689,r=0.728,P均<0.05),BNP水平与IL-18水平亦呈明显正相关( r=0.835,P<0.05)。结论临床上可将联合检测TNF-α、BNP和IL-18三项水平作为冠心病心绞痛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4.
测定32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例健康老年人及10例健康人的尿液血栓素B2(TxB2)尿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和血浆内皮素(ET-1)的浓度。结果表明,健康老年人较健康青年人尿中TxB2有升高(t=4.07,P<0.001),6-k-PGF1α降低(t=12.22,P<0.001),血ET-1差异无显著性(t=1.037,P>0.05);而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组较老年健康组尿液  相似文献   
15.
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是内科危重疾病之一,随着血液净化疗法开展,ARF的预后已有改观,但老年患者因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MSOF),死亡率仍很高。现就我院在1993~1996年收治的129例ARF患者进行了回顾性临床分析,并对老年ARF与MSOF的关系进行讨论。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按照1992年安徽太平会议拟定诊断标准选择ARF患者129例[1],其中老年组66例(男49例、女17例),年龄60~89岁、平均72岁;青壮年组63例(男45例、女18例),年龄16~58岁、平均38岁。1.2 病因 表1显示老年组与青壮年组有明显差异。青壮年组ARF的病因之首仍是肾小球肾…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行机械通气的老年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分析机械通气的短期预后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老年病房的270例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机械通气后28d时和29d至3个月时患者的生存情况,将患者资料分成死亡组(n=126)和存活组(n=144)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筛查出影响预后的因素,以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各因素对死亡风险的影响。结果270例老年机械通气患者,年龄(89.0±4.8)岁。肺炎(70.7%)为最常见病因,其次为急性左心衰(10.7%)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7.8%)等。28d内死亡86例(31.9%),3个月内共死亡126例(46.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氧合指数(PO2/FiO2)、前白蛋白降低、血尿素氮(BUN)增高、血清肌酐(SCr)增高(〉165.2μmol/L)、使用呼气末正压(PEEP)是影响机械通气患者28d预后的危险因素(均P<0.05);慢性肾脏病(CKD)、C-反应蛋白(CRP)是影响机械通气患者29d至3个月时预后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肺炎、急性左心衰、AECOPD等是老年患者机械通气最常见的原因;CKD、低PO2/FiO2、前白蛋白降低、CRP、BUN增高、SCr增高(>165.2μmol/L)及使用PEEP是影响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游离结膜瓣移植术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及对泪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01/2019-10我院收治的120例126眼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结膜移植组62例64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游离结膜瓣移植术治疗,羊膜移植组58例62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治疗。测定术前,术后3、6mo时泪液分泌长度(SⅠ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非侵入性首次泪膜破裂时间(NIBUT)、泪河高度(TMH)、结膜杯状细胞数量,采用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估患者生活质量,于术后6mo时评估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结果:结膜移植组及羊膜移植组患者角膜上皮平均修复时间、症状持续时间比较均无差异(P>0.05)。术后6mo结膜移植组患者BUT(11.11±2.77s vs 10.01±2.41s)、NIBUT(10.01±1.52s vs 9.52±0.98s)高于羊膜移植组(P<0.05),FL评分(0.44±0.10分vs 0.50±0.11分)低于羊膜移植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结膜杯状细胞数量均明显增加(P<0.05),术后3、6mo时结膜移植组患者结膜杯状细胞数量多于羊膜移植组(311.41±58.45/mm2vs 285.46±68.96/mm2,342.41±66.89/mm2vs 314.41±70.12/mm2,均P<0.05)。术后两组患者OSD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结膜移植组、羊膜移植组患者OSDI评分组间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总体疗效无差异(P>0.05);结膜移植组及羊膜移植组患者复发率分别为6.3%、6.5%,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在术后恢复及预防翼状胬肉复发方面与羊膜移植相当,对患者泪膜功能稳定性有更好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20.
近几十年来的研究证明细菌内毒素就是革兰阴性细菌细胞壁的脂多糖成分,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研究表明细菌内毒素与许多疾病密切相关,微量的内毒素进入体内即能引起广泛的生物及病理作用,将会出现发热、血压降低等一系列临床反应。细菌内毒素的检测研究现已成为临床、公卫及药检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就细菌内毒素的检测方法及应用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