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59篇
内科学   35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95篇
预防医学   77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35篇
  2篇
中国医学   43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 分析大连地区14岁以下过敏性疾病患儿常见的过敏原种类及分布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德国欧蒙免疫印迹法体外过敏原检测系统,检测本地区490例儿童过敏反应性疾病患者血清中特异性IgE抗体.结果 490例患儿血清检测中,有50.41%检测到阳性结果.吸入组过敏原阳性率较高的为:尘螨(51.42%)、屋尘(15.79%)、猫毛(9.31%);食入组过敏原阳性率较高的为:鸡蛋白(25.91%)、花生(19.03%)、牛奶(16.19%)、海鱼(14.57%),各过敏原反应强度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常见过敏原中,男性患儿与女性患儿的致敏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按年龄分组,婴幼儿组、学龄前组和学龄组3组阳性比率有显著差异(P<0.05),且尘螨、屋尘、猫毛的阳性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而鸡蛋白的阳性率随年龄增加而逐渐降低.结论 大连地区过敏性疾病的儿童吸入性过敏原以尘螨、屋尘和猫毛为主,食入性过敏原以鸡蛋白、花生、牛奶和海鱼为主,研究结果可为本地区儿童过敏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82.
目的:观察化痰解郁法联合经颅超声治疗仪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并明确其对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取入组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口服及经颅超声波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化痰解郁中药汤剂口服,30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厚度、斑块大小、血脂相关指标变化。结果: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颈动脉内膜厚度、斑块面积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TC、TG、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HDL—C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相比,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痰解郁法联合经颅超声治疗仪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疗效显著;化痰解郁法对人体脂质代谢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3.
84.
目的探讨基于丹佛模式下的感觉统合训练对2~5岁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交往能力及父母育儿压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2~5岁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沙盘游戏和维生素D3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基于丹佛模式下的感觉统合训练。3个月后,采用儿童孤独症行为量表(ABC)、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评价患儿核心症状;采用儿童心理教育评估第3版量表(PEP-3)评价患儿交往能力;采用简式育儿压力问卷(PSI-SF)评价父母育儿压力。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ABC、CARS、ATEC评分及PSI-SF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PEP-3评分各项高于对照组,组间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丹佛模式下的感觉统合训练应用于2~5岁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中,通过改善患儿核心症状、交往能力,从而有效降低父母育儿压力。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妊娠期妇女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葡萄糖(GLU)四项生化指标的生理变化。方法采用OLYMPUS-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205例妊娠期妇女(测定组)及205例同年龄段健康体检的妇女(对照组)进行BUN、Cr、UA、GLU四项生化指标的分析。结果测定组BUN、Cr、UA、GLU四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妊娠期妇女肾脏功能和糖的代谢发生了改变,BUN、Cr、UA、GLU不适用于健康人的参考值范围,各个实验室应建立妊娠期BUN、Cr、UA、GLU的参考值范围,以利于临床医师对妊娠期妇女各项指标作出正确的判断,从而更准确的对妊娠期妇女并发症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小儿肺热咳喘颗粒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1年3月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收治的92例小儿支气管哮喘,采用随机摸球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小儿肺热咳喘颗粒治疗,比较两组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骨桥蛋白(OPN)、信号转导激活因子1(STAT1)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IgA、IgG、IgM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TGF-β1、OPN、STAT1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支气管哮喘采用口服小儿肺热咳喘颗粒联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效果较好,能明显改善免疫球蛋白水平,调节患儿血清细胞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新铍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性膝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收治的原发性骨质疏松伴有膝关节疼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碳酸钙D3片、骨化三醇胶丸、鲑降钙素鼻喷雾剂。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新铍针结合拔罐治疗,两组均连续治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的VAS评分、BPI评分、Lequesne评分、患肢红外热成像温度的变化情况,并依据WOMAC骨关节炎指数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VAS评分、BPI评分和Lequesne评分较治疗前降低,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BPI评分和Lequesne指数分别为3.03±0.72、23.50±1.20、5.63±0.9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20±0.76、37.77±1.17、7.73±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的WOMAC指数疗效改善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肢红外热成像温度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铍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性膝痛的疗效显著,操作简便,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8.
某中学学生AIDS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目的了解中学生对艾滋病(AIDS)知识的掌握程度,探讨针对中学生的有效的AIDS健康教育方式。方法采用不记名问卷方式,对甘肃省一所石油企业中学的所有在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共发问卷897份,收回有效问卷892份,有效回收率为99.44%。中学生AIDS基本知识回答正确率平均为7.7%~69.5%,高中生回答正确率普遍高于初中生;对AIDS传播途径与非传播途径知识的了解随年级的升高而增高,各年级学生对传播途径认知的平均得分非常显著地高于非传播途径;对AIDS病人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态度得分总体偏低,表明学生们对AIDS存在歧视或恐惧认识。有一部分学生存在不良生活习惯,17.5%的被调查学生有吸烟史,0.9%的学生回答吸过毒,2.8%的学生回答有性生活史,且分别有48.7%、65.6%的学生对婚外、婚前性行为持赞成和可以理解的态度。90%以上被调查学生认为有必要进行AIDS健康教育及自己有必要了解AIDS相关知识;学生主要是通过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及宣传资料获取AIDS相关知识的。结论应加强对中学生的AIDS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9.
目的 观察长时间心动过速终止后对心室复极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方法 3例长时间心动过速(9 d~6个月)患者,两例为长时间发作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其中1例为无休止性左心室特发性室速并诱发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另1例为主动脉瓣换瓣术后5年发生束支折返性室速;第3例为持续性心房扑动伴心功能不良并因三度房室阻滞于10年前植入单腔起搏器.结果 3例患者在心动过速时并无晕厥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而在心动过速间隙或射频导管消融终止后均出现qr间期延长和恶性心律失常,其中1例持续心房扑动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最后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另两例室速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后1周QT间期逐渐恢复正常,分别随访20和39个月无室速和晕厥发作.结论 长时间心动过速后可导致短时间心室复极异常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应加强防范,防止发生心脏性猝死.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大的结直肠肿瘤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的结局,并分析影响ESD疗效的因素。方法 从2016年11月—2019年12月在北京医院消化内科行ESD治疗的结肠肿瘤患者中,筛选出病变长径≥20 mm、活检病理为结直肠腺瘤或腺癌的患者共82例,收集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ESD及病理结果等资料。结果 82例患者病变均为单发,病变长径(29.72±10.74)mm,分为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s,LST)组46例,主要位于升结肠及回盲部(47.8%,22/46);腔内突出型肿瘤组36例,病变均位于左半结肠,其中约一半位于乙状结肠(52.8%,19/36)。总体的整块切除率81.7%(67/82),治愈性切除率72.0%(59/82),出血和穿孔的发生率分别为2.4%(2/82)和1.2%(1/82)。LST-G、LST-NG、腔内突出型肿瘤3组的治愈性切除率[91.4%(32/35)、63.6%(7/11)、55.6%(20/36),P=0.003]和外科手术率[8.6%(3/35)、18.2%(2/11)和36.1%(13/36),P=0.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变形态为腔内突出型肿瘤(OR=3.396,95%CI:1.014~11.374,P=0.047)和黏膜下层重度纤维化(F2型)(OR=5.508,95%CI:2.216~13.692,P=0.001)是长径≥20 mm结直肠肿瘤ESD非治愈性切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ESD治疗长径≥20 mm的结直肠肿瘤总体有效、安全,但不同类型病变的黏膜下侵犯比例和治疗结局存在一定差异,腔内突出型肿瘤和严重的黏膜下层纤维化是造成非治愈性切除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