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59篇
内科学   3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97篇
预防医学   78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41篇
  3篇
中国医学   46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1.
412.
随着人口增多,近年来的各种交通事故、建筑业伤害及重外伤害事故日益增多,伤员成批就诊。由于分诊技术水平可直接影响患者的救治效果,因此,急诊科分诊护士除具备基本的急救护理专业知识外,更需掌握多专科疾病的医疗和护理知识,同时结合较强的分析和评估病情的能力,按照病情的轻重缓急、先后次序,把患者以最快速度分配到正确的诊治区域,以保证其获得及时、适当的诊疗与照顾[1,2]。为明确急诊科  相似文献   
413.
为探索我县食物中毒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以期为预防控制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我们用流行病学方法对我县1961年-2010年食物中毒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0年共发生食物中毒109起,中毒2046人,死亡33人.食物中毒的特点是二、三季为发病高峰期,肉及肉制品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居首位,以农村家庭散在发生为主.提示:我县食物中毒防治工作重点在广大农村,建议加强对肉类的卫生监督管理,尤其在二三季度更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414.
目的了解兰州市小学生睡眠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兰州市4个区选取3283名小学生,在严格质量控制下进行睡眠问卷调查。结果兰州市小学生全天总睡眠时间小于10 h,随年龄增长而减少,各组间均数呈线形趋势,以10岁为界,有显著性差异(f=25.32,P<0.01);睡眠时间的影响因素有年龄、体重、非单独卧室、业余学习、写作业所用时间、近期家庭有意外事件发生、居室的安静情况,抚养人的学历、职业及就寝时间等10项。睡眠障碍总发生率为16.24%,其中睡眠障碍的发生率男孩为18.22%,女孩为14.0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分别为体重、睡眠不固定、睡眠时间过长、睡眠时间不足、有扁桃体和腺样体肥大,睡觉前30min看紧张电视、剧烈运动、卧室放电视、与家长同床睡、父母关系不良、父亲有焦虑情绪等11项。结论兰州市小学生的睡眠时间少于国家规定,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发达城市稍低。睡眠相关因素主要是家庭社会环境、课业负担、睡眠习惯、抚养人的高学历及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415.
目的 了解甘肃省兰州市2~7岁儿童睡眠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兰州市4个区选取649名儿童进行睡眠问卷调查.结果 兰州市2~7岁儿童全天总睡眠时间随年龄增长而减少,各组间均数呈线形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99,P <0.01);男童睡眠时间长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5,P<0.01);睡眠时间的影响因素有年龄、性别、睡觉前有进食习惯、不能单独睡眠、睡眠需要帮助、睡中惊叫、睡眠时身体疼痛、白天嗜睡状态、早晨由他人唤醒、看护人总睡眠时间、失眠、看护人的年龄、学历等;睡眠障碍总发生率为50.7%,男童发生率为47.3%,女童为5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87,P=0.0046);睡眠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有父母婚姻关系不良、母亲睡眠障碍、睡眠不规律、与父母同房睡、母亲高学历、单亲家庭等.结论 兰州市儿童的睡眠时间少于国内外大多数城市,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高;睡眠相关因素主要是家庭环境、儿童及带养人的睡眠习惯.  相似文献   
416.
目的 分析2008-2011年兰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探讨事件发生原因,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和预警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08-2011年发生在兰州市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1年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信息系统及相关信息监测到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91起.其中Ⅲ级123起,占64.40%;Ⅳ级2起,占1.05%;未分级66起,占34.55%.传染病183起,占95.81%;食物中毒4起,占2.09%;其他4起,占2.0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场所以各级各类学校为主,共发生160起,占83.77%,其中又以小学校为主,占学校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的44.38%;托幼机构次之,占学校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的37.50%.发生高峰主要以春季、秋季为主,第2季度和第4季度分别占45.55%和28.80%.发生的191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病3 887例,死亡28例.结论 兰州市2008-2011年间主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地主要是学校和幼托机构.  相似文献   
417.
目的分析兰州市2004-2007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兰州市2004-2007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3 19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4.93/10万。发病高峰在4~6月份和11月份~次年1月份,3~14岁儿童占病例总数的85.30%,学生、托幼儿童分别占报告病例数的71.50%和16.61%。结论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腮腺炎重点应放在保护易感人群为主导的措施上,应用疫苗对易感者进行主动免疫,是一种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18.
目的探讨气温和风速对兰州市肺结核病发病的影响及敏感人群。方法收集2008—2016年兰州市肺结核逐日发病人数和同期气象资料,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进行温度和风速与肺结核发病的关联性研究。结果 2008—2016年兰州市共报告肺结核16 996例,男女性别比为1.56∶1,以(36~64)岁患者最多(40.92%)。气温与肺结核的发病呈非线性关系。以年平均气温(11.11℃)为参照,低温效应呈倒U形,在-9℃,间隔6 d时最为显著,RR值为1.14(95%CI:1.02~1.26);低温(T=-5.2℃)累计效应在间隔14 d达最大值,男性(36~64)岁人群和65岁及以上人群RR(95%CI)分别为1.30(1.11~1.53)、1.30(1.10~1.55)和1.25(1.06~1.46)。高温效应呈S型,在28.0℃,间隔3 d时RR值最大,为1.13(95%CI:1.01~1.26);高温(T=20.1℃)累计效应在间隔5 d达最大值,男性(36~64)岁人群RR(95%CI)分别为1.31(1.00~1.71)、1.51(1.14~2.00)。风速与肺结核的风险效应呈正向关联。结论高温和低温均增加人群肺结核发病危险性,低温效应持续时间较高温长。低温主要影响男性、青壮年和老年人,高温主要影响男性和青壮年。风速增大也会使肺结核发病风险升高。  相似文献   
419.
刘成宏  张晓宇 《疾病监测》2003,18(7):268-270
2002年全市三县五区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4种11658例,死亡8人,报告发病率为390.22/10万,死亡率为0.27/10万,病死率为0.07%。与2001年相比,发病率下降了7.50%。除肠道传染病出现一起局部暴发疫情外,其他传染病发病平稳。 14种传染病中,发病率位居前五位的传染病仍为痢疾、肝炎、肺结核、淋病和梅毒。排名前三位的痢疾、肝炎、肺结核合计发生10952例,占传染病总数的93.94%,是我市主要传染病病种。  相似文献   
420.
目的:研究接骨灵丹胶囊对大鼠股骨干骨折愈合的影响以及应用Micro-CT技术对骨折愈合过程中骨内微结构的观察。方法:将40只8周龄SD雄性大鼠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分别建立股骨干闭合骨折髓内钉固定模型,术后第3天始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每组于造模后2周及5周两个时间点各处死实验动物10只。对患肢股骨进行取材后,大体观察骨折愈合情况,通过X线对骨折愈合情况进行评分,利用生物力学实验机测量骨痂的最大载荷、最大载荷恢复率,利用Micro-CT技术计算骨痂的总体积(TV)、骨体积(BV)及骨体积分数(BV/TV%)并对骨痂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术后2周,实验组和对照组骨折愈合X线评分无统计学差异。Micro-CT检测结果提示,实验组的TV值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者的BV及BV/TV%值无统计学差异。两组骨痂的最大载荷和最大载荷恢复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5周,两组的X线评分、TV值无统计学差异。但实验组的最大载荷、最大载荷恢复率、BV值及BV/TV%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接骨灵丹胶囊可以促进骨折愈合。主要表现在骨折早期它会促进软骨痂的形成,骨折中期加速骨痂的矿化,提高骨折愈合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