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背景:脂肪组织来源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可改善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但其机制尚不明确。 目的:观察人脂肪组织来源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血管新生的影响。 方法:体外培养脂肪基质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干细胞。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4组:正常组6只,假手术组6只,缺血对照组24只,移植治疗组24只。后两组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2 h再灌注模型,又分为缺血2 h再灌注7,14,21,28 d组,每个时点各6只。假手术组不闭塞大脑中动脉。造模成功后24 h,移植治疗组经尾静脉移植人脂肪组织来源神经干细胞悬液,细胞浓度为2×109 L-1;缺血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微血管密度计数,观察脑缺血区血管增生情况。 结果与结论: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缺血对照组比较,移植治疗组缺血2 h再灌注7,14,21,28 d的微血管密度值均显著高于缺血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0.01)。提示脂肪组织来源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可促进脑缺血区新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尿激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TNF-α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2月某院就诊并被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66例,严格按照随机化的原则将所有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分别为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2组治疗后进行疗效对比。结果:TNF-α表达水平与脑梗死体积呈显著正相关(P<0.05);治疗前2组TNF-α水平和ESS评分基本一致,无统计学差异(t=0.36,P>0.05);治疗一段时间后,治疗组的2项指标均有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3个月后的Bathel指数明显改善。结论:TNF-α表达水平对反应脑梗死脑损伤程度有重要意义,尿激酶可以明显降低脑梗死患者的脑细胞损伤,改善溶栓治疗的近、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33.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neutrophilic leukemia CNL)是很少见的慢性白血病。CNL是以持续不变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增多,骨髓因中性粒细胞增殖明显高细胞性和肝脾肿大为主要特征。本病最新的WHO国际血液肿瘤分类标准中已将CNL作为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MPD)的独立分型。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本文对我院近20年来诊断的CNL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急性脑缺血再灌注(IR)大鼠海马CA1区细胞凋亡与Wnt信号通路β-连环蛋白(β-catenin)、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6只、脑IR组30只,脑IR组又分为IR后3、6、24、48、72 h各6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 blotting蛋白印记法分别检测β-catenin、GSK-3β蛋白表达;并对IR组的β-catenin、GSK-3β蛋白表达与细胞凋亡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各时间点细胞凋亡数、GSK-3β蛋白阳性数及β-catenin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P均<0.01),β-catenin蛋白阳性数、GSK-3β蛋白表达量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脑IR后不同时间点的细胞凋亡数与GSK-3β蛋白阳性数呈正相关(P<0.05),与β-catenin蛋白阳性数无相关性(P>0.05)。结论 Wnt信号通路在脑IR组损伤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GSK-3β蛋白对缺血性脑损伤的细胞凋亡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诱导人脂肪组织来源的基质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可能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9在华北煤炭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选取人体腹部皮下脂肪组织20mL,对脂肪组织提取物进行分离培养,分别采用对照组、神经诱导培养基组、神经诱导培养基加神经节苷脂100μmol/L和神经节苷脂100μmol/L组,对其进行诱导培养。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连续观察原代及传代后的细胞生长情况及形态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神经前体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神经巢蛋白,神经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微管联合蛋白2和神经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标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结果:①原代细胞情况:24h后大量细胞贴壁,呈宽大扁平的成纤维细胞形态,细胞核浆分界清楚,多为单核,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大部分细胞呈集落生长,并迅速增殖,集落大小不一,集落中的细胞呈典型的梭形细胞,集落之间互相靠近,一周后可达到80%融合,呈漩涡状排列。②传代细胞情况:呈圆形,悬浮状态,并很快贴壁,并分布均匀,与原代细胞相比,细胞形态更为单一,呈典型梭形。③神经细胞特异性标志测定:对照组和神经节苷脂100μmol/L组仅见极少量的神经前体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神经巢蛋白表达阳性,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微管联合蛋白-2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阴性。神经诱导培养基组和神经诱导培养基组加神经节苷脂组于诱导后1h出现Nestin表达阳性,5h出现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微管联合蛋白2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阳性。在一定时间内,上述指标表达强度随时间逐渐增加,但神经诱导培养基组加神经节苷脂组与神经诱导培养基组比较,神经巢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微管联合蛋白2表达阳性率增加,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阳性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具有增强神经诱导培养基的诱导作用,并促进人脂肪组织来源的基质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I)的相关性。方法检测95例ACI患者(不稳定斑块组51例、稳定斑块组44例)和58例体检健康者外周血MMP-l水平及MMP-l基因启动子区上游-1 607bp处1G或2G单核苷酸多态性,比较不同MMP-l基因型频率和外周血MMP-l水平。结果不稳定斑块组2G/2G基因型频率和2G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二者2G/2G基因型频率与2G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不稳定斑块组和稳定斑块组外周血MMP-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MMP-1基因多态性和外周血MMP-1水平均与ACI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7.
复方甘草酸铵(康体多)已知有多种药理作用,特别是抗变态反应作用及抗炎性反应作用引人注目,在湿疹的治疗中国内报道较少。我们于2003年8月~2004年8月应用复方甘草酸铵治疗急性、亚急性、慢性湿疹84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研究对象84例患者为2003年8月  相似文献   
38.
39.
载脂蛋白(apo)检测多用于心血管疾病,它可较准确地反映机体脂类代谢情况。但用于消化道疾病研究尚少,本文采用联合免疫火箭电泳法对34例梗阻性黄疽患者血清apoA1、apoB(-100)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梗阻性黄疽患者apoA1明显降低,apoB(-100)明显升高(P<0.01)。1材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34价标本均来自本院已确诊为梗阻性黄应的门诊和住院患者,40例健康成人为经严格体检无心、脑、肝、肾、胆疾病的受检者。1.2试剂来源:OPOAI,SPOB-l。0试剂由江苏武进新乐试剂厂(上海中医学院监制)提供。1.3检测方法:采用SPOAI,SP…  相似文献   
40.
银杏叶提取物治疗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评价银杏叶提取物(金纳多注射液)治疗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选择住院的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1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68例,2组综合治疗方法相同,治疗组给金纳多注射液20ml,对照组给血塞通注射液10ml,分别加入5%葡萄糖液或0.9%生理盐水液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均为2周。对2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同时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脂、血小板、血流变学和纤维蛋白原,经颅多普勒检查(TCD)指标的变化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显效 有效)64例,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总有效57例,总有效率为83.8%。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血脂、血流变学和椎动脉(VA)及基底动脉(BA)平均血流速度等指标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金纳多注射液不良反应少见。结论金纳多注射液能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液循环,降低全血黏度,改善血脂代谢,且不良反应少见,亦为治疗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效而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