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9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17篇
特种医学   55篇
外科学   64篇
综合类   128篇
预防医学   50篇
药学   37篇
中国医学   40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5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股骨近段(包括头、颈)低度恶性与复发性骨肿瘤,彻底手术切除后遗留大块骨缺损。我们采用人工股骨近段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根据肿瘤范围大小,先锯断股骨,连同骨膜向近端剥离,使髋脱位,将股骨近段切除,装上备好之假体,其远端,加一防护环,套在股骨远段的近端上,可防止股骨劈裂,术后不需固定。鼓励早期活动。本组5例近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12.
加用木防己汤治疗肺心病心衰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心力衰竭(肺心病心衰)临床多见,病程冗长,反复发作,难以治愈。在使用强心利尿药时,又极须谨慎,心衰严重时,往往难以纠正。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在西药常规治疗中不用或停用洋地黄制剂,加用中药木防己汤加减,治疗肺心病心衰28例,疗效较好,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 28例均为住院病人,诊断均符合1977年全国第2次肺心病专业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28例中男20例,女8  相似文献   
113.
药用植物种子休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药用植物种子的休眠原因和打破休眠的常用方法,并提出了药用植物种子休眠状态的判断方法。  相似文献   
114.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血必净与抗结核药物的联合应用对肺结核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动脉血气及乳酸清除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前来我院急诊的肺结核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共计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与患者抗结核药物及血必净进行联合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乌司他丁注射液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动脉血气、炎性因子(IL-1、CPR、TNF-α、PCT)、血乳酸清除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73.33%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PaO2、血乳酸清除率升高,PaCO2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PaO2、血乳酸清除率较高,PaCO2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1、CPR、TNF-α、PCT水平得到控制,且治疗组血清IL-1、CPR、TNF-α、PC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注射液与血必净及抗结核药物的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肺结核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改善呼吸循环,促进肺功能恢复,调整动脉血氧含量,推测其机制可能与肺功能的提升、血气水平的改善、血乳酸清除率增加及炎性因子IL-1、CPR、TNF-α、PCT浓度的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15.
细胞凋亡与周围神经损伤后运动神经元死亡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凋亡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坏死的细胞死亡方式,是由于内、外因素激发细胞本身自杀程序引起的,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细胞凋亡是多细胞生物生命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与细胞增殖、分化等一样,是个体发育成熟所必需的。这种在生理状态下发生的凋亡可以使一个组织的细胞数保持动态平衡,维持生物个体的内稳态。凋亡在脊椎动物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也起重要作用,多种类型的神经元在与它们的靶细胞形成突触联系后不久,约半数或更多的神经元发生凋亡。这种生理性凋亡可持续至出生后的一段时间。在发育过程中存活的运动神经元也可在幼年…  相似文献   
116.
运动神经移位寄养促进二期神经修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运动神经移位寄养提高二期神经修复术疗效的可行性,为其进一步应用于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取SD大鼠16只,体重200~250 g,雌雄不限.随机分为两组(n=8):肌皮神经延期修复组(A组),单纯剪断左侧肌皮神经,造成肱二头肌失神经支配模型,6周后行肌皮神经修复;神经移位寄养二期肌皮神经修复组(B组),剪断左侧肌皮神经后即刻将胸内侧神经分支的近端移位寄养于肌皮神经的远端,6周后结束寄养关系行二期神经修复术.两组大鼠右侧不作处理,为对照.二次术后6、12周分别定期观察比较左上肢屈肘功能和肱二头肌恢复情况,行肌皮神经最大诱发动作电位潜伏期和波幅的检测,并测量肱二头肌湿重、肌纤维横截面积以及Na -K -ATP酶的活性,比较神经修复后两组各项指标恢复率.结果 二次术后4周,B组左前肢可观察到届肘梳理毛发的动作,A组6周才偶见左前肢屈肘梳理毛发.二次术后6周,A、B组最大诱发动作电位潜伏期恢复率分别为187.25%±1.97%和155.96%±3.02%,波幅恢复率分别为46.25%±4.63%和51.21%±2.13%,肌湿重恢复率分别为55.14%±1.99%和74.18%±1.82%,肌纤维横截面积恢复率分别为49.97%±1.71%和55.05%±1.64%,Na -K -ATP酶活性恢复率分别为65.81%±2.24%和71.08%±1.53%;二次术后12周,A、B组最大诱发动作电位潜伏期恢复率分别为145.36%±3.27%和129.83%±8.36%,波幅恢复率分别为51.84%±5.02%和75.22%±2.78%,肌湿重恢复率分别为77.92%±1.73%和84.51%±1.34%,肌纤维横截面积恢复率分别为61.04%±2.68%和78.75%±3.69%,Na -K -ATP酶活性恢复率分别为71.94%±1.65%和84.86%±1.81%.两组在各时间点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动神经移位寄养可使失神经的肌肉保持良好状态,促进二期神经修复术后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7.
福建宁德14岁女孩小华(化名),近三年来毛发日渐稀少,四肢异常肿胀,辗转多家医院医治无效。近日,在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风湿内分泌科确诊为缺晒引起的大骨节病,经过该科副主任医师李忆农的治疗,目前症状缓解,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18.
张文明  章朋 《现代康复》2000,4(10):1532-1533
用药物敷贴治疗颈椎病,综合了1998年以来用单纯药物贴敷和结合其它疗法及多法综合运用,康复效果较满意。如再配合牵引按摩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9.
目前,很多体检机构炫耀自己的高端仪器和高级检测技术,仿佛抽一滴血就可以“包查百病”。事实上,抽血检查仅是临床诊断手段之一,只能诊断一部分疾病。特别是不能简单地凭某一项抽血报告给患者“判刑”。在没有明确疾病诊断之前,  相似文献   
120.
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是关节置换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为1%~3%,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1,2]。目前,治疗PJI的标准术式为人工关节二期翻修术,包括第一阶段取出人工假体,进行彻底清创、植入含抗生素骨水泥间隔器,并在术后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第二阶段待感染控制后,植入新的人工关节[3]。本文报道1例多重感染合并髋臼严重骨缺损患者的诊治过程,针对PJI的病原诊断和重建骨缺损等治疗难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