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1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eb病毒(ebv)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的疱疹病毒,与多种临床疾病密切相关,大部分预后不良.多数ebv原发感染为急性感染,无症状或表现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但有时可出现慢性或复发性im样症状,伴随ebv抗体的异常改变,称为慢性活动性ebv感染.ebv感染多发生于儿童,成人感染相对少见.本文对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近期收治的3例不同类型成人慢性活动性ebv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2.
由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联合制订的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于2005年12月10日颁布以来,在全国感染病学界和肝病学界引起了很大反响,受到广大临床医生的欢迎。2006年3月,由两个学会共同主办的《指南》专家讨论会分别在北京和上海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感染病学、肝病学和预防医学领域的100余名专家参加了讨论会。会上,乙型肝炎免疫预防成为与会者的关注内容之一。参与指南制定的专家就有关问题一一进行了回答,以下就最为集中的免疫预防问题做了记录。  相似文献   
103.
自2005年12月10日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联合制订的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简称《指南》)颁布以来,在全国感染病学界和肝病学界引起了很大反响,受到广大医务人员的欢迎。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两个学会将开展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项目,为医务人员如何理解和应用《指南》做进一步的宣传和解读。2006年3月,由两个学会主办的《指南》专家讨论会分别在北京和上海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00余名感染病学、肝病学和预防医学专家参加了讨论会。参与《指南》撰写的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庄辉院士、感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翁心华教授,以及贾继东、成军、魏来、王贵强和万谟彬等教授对该《指南》进行了解读,与会专家进行了认真讨论。  相似文献   
104.
在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NAs)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耐药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与未发生耐药的患者比较,耐药不仅可导致疾病进一步进展,并可增加发生肝功能失代偿和肝细胞癌(HCC)的风险;还会加大后续治疗的难度,增加长期治疗的医疗成本。因此,耐药的预防和管理是提高疗效、缩短疗  相似文献   
105.
王佳俐  张文宏 《肝脏》2012,17(8):587-589
全球约有1.7亿人感染丙型肝炎病毒.采用标准化的干扰素加利巴韦林可以获得很好的效果(在中国),但基因1型的患者中有30%左右的为难治性病例,如何提高这部分患者的治愈率,并且降低复发率是丙型肝炎治疗的热点和难点. 最近有两个新的用于治疗的蛋白酶抑制剂被批准用于临床(美国),这在丙肝患者和医者双方均引发了极大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6.
107.
108.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除造成持续肝脏损伤,导致肝硬化和肝癌外,还常常引起许多肝外自身免疫现象,诸如自身 抗体产生、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症、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等。慢性丙型肝炎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复杂, 病情轻重不一,诊断难度较大。由于目前尚无统一治疗指南,治疗方案应涵盖针对病因、发病机制和对症治疗三个 部分,并强调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9.
抗结核治疗中药物性肝损伤较为常见,其发生原因复杂多样,应熟悉相关危险因素,完善实验室检查发现手段,探讨合理的调整抗结核治疗、护肝治疗及停药措施,努力实现治疗和管理措施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10.
酶联免疫斑点法诊断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斑点法(enzyme linked immune spot assay,ELISpot)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根据临床表现疑为结核性脑膜炎的患者26例,以ELISpot检测分泌IFN—γ的结核分枝杆菌ESAT-6及CFP-10抗原特异性T细胞水平。结果在所有入组患者中,根据诊断标准,明确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者15例,诊断为非结核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11例,ELISpot检测的敏感度为80.00%[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51.9%-95.7%1,特异度为100%(95%CI71.5%-100.0%);阳性预测值为100%(95%CI73.5%~100.0%),阴性预测值为78.6%(95%CI49.2%~95.3%)。结论EHSpot对结核性脑膜炎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