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46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手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采用两孔法腹腔镜下丝线结扎精索内静脉23例。结果:23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10~30min,平均住院2d。随访6~14个月,无睾丸萎缩,精子密度、活率、畸形率及A+B级别在术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孔法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效果满意,术后无金属异物遗留,并且能改善精液的质量,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2.
张文元 《西部中医药》2005,18(12):22-23
目的:观察补脾益肾活血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用具补脾益肾活血功效的参苓白术散合右归丸加丹参治疗,对照组45例用降钙素、性激素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9%,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脾益肾活血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83.
目的研制负载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壳聚糖微球的壳聚糖-丝素支架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软骨,观察将其移植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及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MSCs,以抗兔CD14、CD44等单抗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MSCs表面抗原鉴定,获得纯化的MSCs。采用乳化交联法获得包裹TGF-β1壳聚糖缓释微球,并将该微球负载在冷冻干燥获得的壳聚糖-丝素支架上。将培养的MSCs种植到支架上,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移植到兔关节软骨缺损处。移植空白支架的为实验对照组,移植体外构建的组织工程软骨为实验组。主要观察指标,流式检测的MSCs细胞表面标记情况,微球的形态,支架与细胞共培养后电镜下情况,支架移植后的兔关节修复情况及组织学检查。结果流式检测MSCs第4代及第9代细胞的CD14及CD44表面抗原的表达情况发现两代MSCs CD14表达基本呈阴性,CD44表达呈阳性,符合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扫描电镜观察所制备的微球基本呈球形,表面光滑,直径约为1μm,大小较均一,分散度好。细胞在壳聚糖-丝素三维支架上生长状态良好,电镜观察,可见支架孔隙内有细胞黏附生长。移植治疗后发现实验组修复明显好于对照组,实验组术后3个月实验组已经有较硬的类软骨组织填充修复,切片显示有软骨细胞规则排列,甲苯胺蓝染色为阳性,而对照组仅为纤维组织修复,切片显示为纤维组织或纤维软骨组织修复,软骨细胞排列紊乱,甲苯胺蓝染色阴性或弱阳性。结论负载TGF-β1壳聚糖微球的壳聚糖-丝素支架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复合培养后移植治疗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4.
背景:壳聚糖与丝素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将两者共混,可取长补短,改善性能。进行壳聚糖-丝素支架与真皮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复合培养的研究,可进一步为工程化组织构建打下基础。 目的:将壳聚糖-丝素支架与大鼠真皮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复合培养,探讨壳聚糖-丝素支架对真皮间充质干细胞吸附、生长及增殖的影响。 方法:①壳聚糖和丝素以质量比为 3︰7充分搅拌混匀,冻干制作壳聚糖-丝素海绵状支架,并测其孔径、孔隙率等指标。②将该支架与大鼠真皮间充质干细胞复合进行体外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与支架复合生长、基质形成以及细胞与支架结合的情况。分别于培养6,12,24 h消化支架上的细胞,计算细胞吸附率。于培养2,4,6,8,10 d后,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情况。以无支架的细胞培养作为对照组。 结果与结论:①倒置相差显微镜及扫描电镜下观察发现该支架有分布较均匀且细密的小孔,孔与孔之间相互连通,孔径大小较均匀,孔径在100~150 μm之间,孔隙率为90.3%。②24 h内,真皮间充质干细胞对支架的黏附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高,24 h时的黏附率为93%,表明真皮间充质干细胞可良好地黏附于壳聚糖-丝素支架上。③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结果显示,于培养各检测时间点,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于培养早期(第2,4天),对照组增殖细胞数略高于实验组;于培养第10天,实验组的增殖细胞数略高于对照组。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于支架上的形态和附着良好,并有较旺盛的细胞基质分泌。表明真皮间充质干细胞在该支架上能良好地生长、增殖。提示壳聚糖-丝素支架是真皮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的良好支架材料。 关键词:壳聚糖-丝素支架;真皮间充质干细胞;吸附率;增殖率;MTT法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12.010  相似文献   
85.
目的:研究十四元环大环内酯类药物红霉素、罗红霉素及克拉霉素对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BBF)形成的影响,以及对环丙沙星的增效作用。方法:采用平板法培养细菌生物被膜,微量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银染法快速鉴定BBF,连续稀释法进行活菌计数。结果:1/16 MIC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均能显著抑制BBF的形成,但不能清除已形成的BBF。单一种低浓度的十四环大环内酯类能显著增加环丙沙星对已形成的BBF的清除作用。结论:低剂量十四元环大环内酯类药物能显著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并增强环丙沙星对BBF的渗透性,从而显著增强环丙沙星对BBF内铜绿假单胞菌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86.
目的:明确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到关节软骨损伤处后,该处修复组织的细胞来源,以了解组织修复的过程。方法:实验于2006—01/2007—01在浙江省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所完成。①实验材料:3月龄新西兰大白兔,清洁级,体质量约2kg,由浙江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爹实验方法:利用兔性别决定基因序列设计两对PCR引物。取雄性新西兰大白兔进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与扩增。取雌性新西兰大白兔,暴露其膝关节软骨,用电钻钻孔造成膝关节软骨内侧直径4.5mm深3.5mm的全层关节软骨缺损,达软骨下骨。一侧植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胶原海绵,另一侧仅植入胶原海绵。⑧实验评估:于术后1,2,3,4,5个月取兔关节软骨缺损修复处组织提取总DNA,进行PCR扩增,鉴定移植物中是否存在性别决定基因,以明确细胞来源。结果:移植后1,2,3,4,5个月移植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胶原海绵的关节修复处组织提取的DNA,用设计的引物通过PCR扩增出一条约200bp大小的条带,大小与阳性对照一致;而另一侧仅移植胶原海绵的关节软骨修复处组织提取的DNA,用设计的引物通过PCR扩增后未发现有条带。PCR扩增阳性样本测序分析显示,每个样本碱基序列一致,与GenBank上性别决定区Y基因组gb|AY785433.1|比较,扩增的样本序列与标准序列完全一致,序列同源性达100%。结论:雌兔关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胶原海绵复合物移植处的新生组织中含有雄性组织,提示新生软骨中有移植的雄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来的软骨细胞。  相似文献   
87.
摘要 目的:探索应用丝素与壳聚糖复合制作生物可降解三维多孔支架,并对其特性进行相关检测。 方法:通过脱胶、溶解、透析这三个主要步骤制成浓度为1.5%(m/v)的丝素溶液,将壳聚糖溶解在2%的醋酸溶液中制成2.5%(w/v)的壳聚糖-乙酸溶液,然后将两者混合,配制成质量比(丝素:壳聚糖)分别为10:0、5:5、4:6、3:7、2:8、0:10的6种溶液,分别吸入24孔板中,4℃排出气泡后-20℃预冷冻12h,再冷冻干燥仪冻干30h。取出后用梯度乙醇水化后再用NaOH-乙醇溶液中和稳定1h,漂洗后,再次冻干。用光镜和扫描电镜比较观察各种质量比配制的支架孔径、结构。采用改良的液体替代法测定各种支架的孔隙率。并对各种支架在体外降解1、2、3、4周后的体外降解率进行了测定。 结果:丝素/壳聚糖质量比以10:0制成的支架孔隙粗大,非常蓬松,易碎,溶失率太高;相反仅以壳聚糖制成的支架冻干后较硬,缺乏足够的弹性;以5:5、4:6、3:7、2:8制成的复合支架冻干后,发现支架较松软,类似海绵,随着壳聚糖浓度增加,支架硬度增加,支架上有分布均匀且细密的小孔。光镜下观察发现各个孔形态不规则,一个个孔紧密相连并联通,孔径大小均匀,孔径在20~100μm之间,随着壳聚糖浓度增加,孔径逐渐减小。孔隙率测定后发现质量比为4:6这组的孔隙率最高84.2%±3.8%,其次为质量比为5:5组81.3%±4.5%,3:7组和2:8组分别为74.8%±4.2%、70.6%±4.2%,各组间用q检验法两两比较(SNK)发现5:5组和4:6组与2:8组比较P值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它各组间P值均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的吸水膨胀率用q检验法做两两比较,P值均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外降解实验发现质量比为2:8组降解的最慢,5:5组降解的最快。 结论:将丝素与壳聚糖混合制作复合支架较单纯用丝素或者壳聚糖制作的支架从理化性能上来说都显示出优势,其中用丝素/壳聚糖质量比为5:5及4:6制成的支架最符合软骨组织工程的需要。  相似文献   
88.
3D生物打印技术是3D打印技术的一个分支与延伸,是增材制造与细胞打印的结合,是不同领域技术如工程学、生物材料学、细胞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制造学及医学集成的产物,是3D打印技术中新兴的、快速扩张的、富有生命力的、最具发展前景的技术领域,被认为是21世纪组织工程与生物制造的新范式,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组织工程中。3D生物打印技术可能是我们下一步超越基于传统组织工程支架的障碍和局限,以工业化生产组织工程产品。本文主要从3D生物打印技术在组织工程的研究及应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特点、打印方式、材料,以及发展前景等方面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9.
目的 为甲型肝炎病毒(HAV)的诊断和相关研究提供高效价的抗体来源. 方法 用细胞培养获得的H_2株HAV免疫BALB/C小鼠,经细胞融合技术,ELISA筛选和有限稀释克隆化培养. 结果 获得3株能稳定分泌抗HAV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6-A8、6-F2和1-H3.经鉴定,其上清和腹水的抗体效价分别为1∶(2048~16 824)和1∶(65 536~524 288).6-A8和6-F2属IgG2a亚型,1-H3属IgG1亚型.染色体数分布在92~98之间.3株细胞株McAb分别能与HAV不同抗原位点结合. 结论 3株能稳定分泌抗HAV 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成功建立,并获得高效价的抗HAV McAb.  相似文献   
90.
自1982年美国首次发现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致病性血清型后,全球六大洲的许多国家相继发生多起由该菌引起的食物中毒.O157:H7能引起一系列人类疾病,如腹泻、出血性肠炎(HC)和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等.国内自1987年徐州市[1]从腹泻病人中检出该菌以来,许多地方已发现该菌株.为此,对O157:H7感染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