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3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87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22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61.
胆道蛔虫病8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蛔虫寄生在小肠的中下段,由于饥饿、胃酸降低或驱虫不当等因素,蛔虫可钻入胆管引起临床症状.胆道蛔虫病起病多突然,以剑突下突发性、阵发性、钻顶样剧烈疼痛,伴恶心、呕吐或吐出蛔虫,疼痛可突然缓解为临床表现,体征甚少或轻微.当患者胆绞痛发作时,除剑突下方有深压痛外,无其他阳性体征,体温多不增高,这是本病的特点.  相似文献   
62.
本文对胆囊炎、胆石症患者采用口服丙谷胺、红霉素两种药物,在B超下动态观察胆囊体积改变,以了解两种药物对胆囊动力的影响。1对象与方法22例住院患者.经B超证实为胆囊炎、胆石症,素食三天后测空腹及服丙谷胺1克后1/2h、1h、1h、2h胆囊三径,隔日测空腹及服红霉素0.5克后1/2h、1h、h、2h胆囊三径(长、宽、高)。由公式V=0·52X长。宽X高,算出胆囊体积。2结果与分析22例患者服药前后胆囊体积变化(单位ml’),见附表。丙谷胶为胃泌素和胆囊收缩亲受体桔抗剂,临床实验卜,川,其具有强烈促进胆汁分泌作用,使胆汁中游离胆红素、…  相似文献   
63.
通过淋巴及血液系统向远处器官转移是恶性肿瘤的一个特征,而全身各部位肿瘤向头颈部转移却不常见。1902年至1953年世界文献共有176例报道,1961年又报道37例。Bhaskar指出:人体各部位的恶性肿瘤向头颈部转移只占1%。全身各部位肿瘤向颌骨转移,呈如下规律:转移至上颌骨占18%,转移至下颌骨占72%。临床表明,转移到颌骨的肿瘤可以不出现任何症状。如侵及神经则表现感觉异常或类似牙痛轻微不适,以致误诊。还可以出现带捻发音似的肿胀,如合并继发感染可出现病理性骨折。  相似文献   
64.
孤立性弥散性腭粘膜色素沉着在儿童很少见,这种色素沉着和长期使用抗疟药物有关。近年来,某些抗疟药物广泛用于疟疾的预防和治疗。此外,由于它的抗炎性质,故也用做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及某些皮肤病损。已见少数成年人口腔色素沉着的牙科文献报道,但未  相似文献   
65.
肝源性血性腹水3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雅蕊  张振玉 《临床荟萃》1996,11(19):911-911
本文对我院1985~1994年间住院的200例肝癌和345例肝硬化患者中出现血性腹水的32例作以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30例,女2例;年龄6~80岁,其中40~65岁占70%,肝癌29例,肝硬化3例,其中手术诊断肝癌结节破裂8例,肝癌腹腔转移灶破裂1例。 1.2 诊断标准 (1)所有病例符合肝硬化或/和肝癌诊断;(2)符合血性腹水诊断即①肉眼血性,②镜下红细胞>50×10~9/L,③排除结腹,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其它腹腔肿瘤及内脏破裂所致血性腹水。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术前标识对行隧道内镜方法发现食管黏膜下肿瘤的作用。方法将2012年3月-2016年8月于该科室明确诊断病变大小为1.0~2.0 cm的食管黏膜下肿瘤4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在距病变3.0 cm处常规行经黏膜下隧道内镜切除术(STER),B组采取先从食管腔内病变处行黏膜下盐水注射,再由下而上成一条直线多点黏膜下注射至距病变3.0 cm处再行STER法,记录两组患者发现瘤体时间。结果 A组平均用时(420.0±25.0)s,B组平均用时(300.0±25.0)s,B组用时更少,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标识法行STER法较传统STER法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67.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20世纪80年代Warren和Marshall发现幽门螺杆菌(Hp)以来,已确认Hp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最主要的病因,也是诱发胃癌的Ⅰ类致癌因子。目前Hp的一线根除方案是三联疗法,二线方案为四联疗法。国内外统计表明,Hp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越来越高,根除率逐年下降,且抗生素应用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检测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胃癌中的表达,并初步分析其功能。方法 34对胃癌及癌旁正常组织的转录组测序数据从癌症基因组图谱计划(TCGA)网站下载获得。用Subread和featureCounts分析数据,获得mRNA和lncRNA的表达值。用edgeR分析获得差异表达lncRNA和与差异表达lncRNA共表达的mRNA,并作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结果 在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差异表达的lncRNA有1345个,其中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上调758个,下调587个。共表达分析显示,1045个编码基因与lncRNA表达相关。与差异表达lncRNA共表达的mRNA涉及的GO生物学过程包括有丝分裂期、细胞分裂、DNA复制等,涉及的KEGG通路包括细胞周期、细胞粘附分子等。结论 lncRNA在胃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有显著差异,提示其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9.
巨细胞病毒食管炎通常发病于有免疫缺陷的患者,国内对于免疫力正常并患有巨细胞病毒食管炎的病例尚未见报道。现报道1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总结免疫力正常巨细胞病毒食管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下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0.
目的:研究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启动子调控的胞嘧啶脱氨酶:尿嘧啶磷酸核糖转移酶/5-氟胞嘧啶(CD:UPRT/5-FC)融合自杀基因系统在体内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构建胃癌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成3组处理.观察30天,测量肿瘤体积,计算抑瘤率.肿瘤组织做常规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检测CD蛋白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胃癌皮下移植瘤模型.治疗30天后,B组(瘤内注射hTERT-CD:UPRT+腹腔注射PBS )和C组(单纯腹腔注射PBS)的肿瘤生长迅速,肿瘤体积分别为(2.72±0.35)cm3、(2.67±0.30)cm3,A组(瘤内注射hTERT-CD:UPRT+腹腔注射5-FC)的肿瘤生长受到明显抑制,第30天体积为(1.10±0.13)cm3,与前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抑瘤率为59.6%.裸鼠移植瘤病理切片镜检,A组可见大量肿瘤细胞排列稀疏,部分肿瘤细胞核固缩、核碎裂;B组和C组则见大量肿瘤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形态和细胞核呈多形性,核大深染,核分裂像多见.免疫组化显示,A组和B组可见CD的表达,C组CD表达呈阴性.结论:hTERT启动子调控的CD:UPRT/5-FC融合自杀基因系统对裸鼠胃癌皮下移植瘤有显著的杀伤作用,为胃癌的基因治疗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