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9篇
内科学   19篇
神经病学   42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后循环缺血性卒中(posterior circulation stroke,PCS)/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占全部卒中及TIA的1/5,其临床表现按血管分布可呈现不同的症状,以头晕最常 见。50%以上椎-基底动脉梗死患者在几天或几周前会出现TIA症状,这些先兆症状可辅助早期识别 PCS。PCS的复发率高于前循环,尤其是伴椎-基底动脉狭窄的患者,可通过完善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 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 等辅助检查明确血管狭窄程度。另外,对侧支循环建立充分的后循环重度狭窄或闭塞,其神经功能 缺损程度较轻,且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血清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脑梗死分型的关系.方法 按TOAST及OCSP分型将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不同的亚组,检测各亚组患者的血清hs-CRP和MMP-9水平,并与42例健康者进行对照.结果 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MMP-9水平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TOAST病因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脑梗死患者的血清hs-CRP和MMP-9水平均高于小动脉闭塞型(SAD)患者和对照者(P<0.05).按OCSP分型,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后循环梗死(POCI)患者的血清hs-CRP和MMP-9水平均高于对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炎性因子hs-CRP和MMP-9可协助脑梗死的病因分型和病情判断.  相似文献   
54.
脑缺血再灌注后白质损伤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髓鞘和轴突损伤的病理变化,明确脑缺血后白质损伤情况.方法 利用线栓法制备雄性SD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缺血2 h再灌注6 h、12 h、1 d、3 d、7 d、14 d和21 d组,每组4只.于规定时间点处死大鼠取脑,行常规HE染色观察皮层区神经元病理变化,行Luxol fast blue-periodic acid Schiff(LFB-PAS)染色法标记大脑神经髓鞘,Bielschowsky银染法标记轴突,计算缺血侧与健侧髓鞘染色的积分吸光度(integrated optical densities,IODs)比值代表白质受损程度.结果 MCAO再灌注6 h皮层区即已出现细胞间质水肿,核深染、固缩,细胞变性坏死.随再灌注时间延长损伤加重,神经元进一步减少.再灌注14 d及21 d有大量胶质细胞增生.与假手术组比较,再灌注6 h时髓鞘染色IODs比值亦开始下降(P<0.01);12 h时有空洞形成,再灌注14 d髓鞘损伤达高峰,IODs比值降到最低,髓鞘脱失明显;21 d时髓鞘IODs比值与14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轴突变化规律与髓鞘基本相同.结论 脑白质对缺血同样敏感,在急性脑缺血早期即已存在白质损伤,并随再灌注时间延长逐渐加重,提示脑缺血后应及早对白质损伤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闭塞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8年3月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94例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危险因素,并与2007年1月~2007年6月收治的105例(无颈内动脉闭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对照组)的危险因素进行比较,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组间缺血性脑血管病常见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高龄和饮酒史,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性别、脑卒中病史及吸烟史3个因素在2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男性、脑卒中病史及吸烟史3个变量代入Logistic回归方程行多因素分析显示,3种相关危险因素中性别与颈内动脉闭塞相关性最高(P=0.041),吸烟史和脑卒中病史为仅次于性别的危险因素。结论性别、脑卒中病史及吸烟史是颈内动脉闭塞的重要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应加强脑卒中的二级预防,并加强戒烟宣传等工作。  相似文献   
56.
神经血管单元(neurovascular unit,NVU)是由神经元和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构成。此概念的提出旨在强调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和血管内皮间相互联系及相互影响的重要性,并将三者放在一个微小的三维环境中研究,为整体研究神经元损伤及保护机制、寻找临床治疗的新靶点提供依据。本文将从NVU的组成、各组分间的联系及影响,及其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变化及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7.
抗血小板聚集、抗凝及血脂调控药物是临床治疗与预防缺血性卒中(ischaemic stroke,IS)的重要措施,而氯吡格雷、华法林及他汀类药物是其中常用的治疗药物;然而,遗传因素可导致药物代谢酶、转运体及作用靶点等药物反应相关蛋白活性出现个体差异,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本文将探讨氯吡格雷、华法林及他汀类药物治疗IS的遗传药理学,并分析影响药物疗效及毒副作用的基因多态性,以利个体化的IS治疗与预防  相似文献   
58.
循证医学正在改变着临床实践,以循证医学模式指导临床治疗是大势所趋。本文介绍了循证医学产生的背景以及在血管神经病学教学中的作用,并以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内溶栓治疗的发展说明循证医学在血管神经病学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9.
研究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情况。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84例CFS患者(CFS组)、5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B细胞、NK细胞)及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CFS组与健康对照组的T细胞、CD8+T细胞百分率以及CD4+/CD8+比值无显著差别(P〉0.05);而CFS组NK细胞、CD4+T细胞及CD25+调节性T细胞百分率显著增高,B细胞百分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各亚群比例异常,提示其免疫功能失衡,而CD25+T调节性细胞可能在该病进程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0.
离体实验模型在评价神经保护剂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离体实验模型在评价神经保护剂中具有其独特的优点,它可解决在体动物实验所不能或极为困难解决的问题,还可评价药物在神经生化、电生理、基因表达等方面的作用,通过以上指标进一步探讨损伤的细胞机制;同时对研究神经细胞的生长分化、神经再生、突触建立、学习和记忆、神经调节、离子通道、神经免疫等具有广泛应用价值。1高体实验模型神经科学研究中的离体实验模型包括单纯神经细胞、脑片培养模型、氧糖等营养物质剥夺模型,药物或毒物致损伤模型、物理因素致损伤模型及具有神经细胞样待性的细胞如*C卫2细胞株培养模型。1.卫离体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