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9篇
内科学   19篇
神经病学   42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脑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ardisorders,CVD)是人类三大死因之一,特别对老年人是最重要致死、致残原因。近年来随着社会高龄人口数的增多,CVD患病率也在逐年增多,严重影响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1]。为减少致死率、致残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早期识别和治疗是致关重要的。国外的临床研究发现急性卒中病人较早地被神经科医师诊治可以改善功能预后,缩短住院时间[2]。为了开展脑卒中超早期治疗的需要,我们对我院1996年期间住院的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及办理入院手续至首次给予治…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easpase-3)抑制药Ac—DEVD-CHO与钙拮抗药尼莫地平对神经元缺血性损害的协同保护作用。方法利用新生(〈24h)Wistar大鼠皮质基底节神经元进行原代分散培养,建立氧糖剥夺离体神经元“缺血”模型,采用乳酸脱氢酶测定法评价培养神经元的损害程度;并通过荧光免疫吸附酶法检测caspase-3活性,观察caspase-3抑制药Ac-DEVD-CHO(0.50μg/ml)、钙拮抗药尼莫地平(20μmol/L)及二者联合应用对氧糖剥夺4h神经元损害和caspase-3活性的影响。结果Ac-DEVD-CHO、尼莫地平及二者联合用药均可显著减轻氧糖剥夺4h后的神经元损害,并可抑制caspase-3活性的升高,与氧糖剥夺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药联合应用具有明显协同作用。结论caspase-3抑制药与钙拮抗药对缺血性神经元具有协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3.
离体实验模型在评价神经保护剂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离体实验模型在评价神经保护剂中具有其独特的优点,它可解决在体动物实验所不能或极为困难解决的问题,还可评价药物在神经生化、电生理、基因表达等方面的作用,通过以上指标进一步探讨损伤的细胞机制;同时对研究神经细胞的生长分化、神经再生、突触建立、学习和记忆、神经调节、离子通道、神经免疫等具有广泛应用价值。1高体实验模型神经科学研究中的离体实验模型包括单纯神经细胞、脑片培养模型、氧糖等营养物质剥夺模型,药物或毒物致损伤模型、物理因素致损伤模型及具有神经细胞样待性的细胞如*C卫2细胞株培养模型。1.卫离体分…  相似文献   
34.
目的通过对结节性硬化症(TS)的病例分析及文献复习加深对TS的认识,以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对三例临床诊断为TS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三例患者都有典型的皮肤改变,包括色素脱失斑、面部血管纤维瘤、指(趾)甲纤维瘤和鲨鱼皮斑。同时又有不同程度的全身多脏器受累,包括智能减退、癫痫、脑室管膜瘤,心肌纤维瘤和肾脏错构瘤。其中癫痫发作的年龄越早,患者的智能减退越严重。结论 TS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临床表现累及神经系统、皮肤、眼部及内脏等多个器官。随着对TS临床特征和病理生理机制全面、系统的认识,以及新药物的研发,其预后也将得到根本的改善。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神经性肌强直(NMT)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肌电图特异性表现。方法总结7例确诊NMT患者的临床及电生理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7例患者均为男性,发病年龄22~77岁,多在37~49岁之间。7例患者中6例有肌肉颤搐、肌肉僵硬、肌痉挛,5例有多汗的表现,3例合并肌无力,2例出现肌肉萎缩。肌电图检查均可记录到静息状态下持续的动作电位发放,呈二连、三联或多联的形式,一例行坐骨神经阻滞后,动作电位发放不减少。一例有明确家族史患者KCNA1基因检测阴性。给予卡马西平等膜稳定剂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结论临床症状和肌电图检查对确诊NMT非常重要。NMT为周围神经高兴奋性疾病,对膜稳定剂的治疗反应较好,肌电图的特异性改变为NMT提供重要诊断依据。获得性NMT可行VGKCs抗体检测,对治疗手段的选择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6.
2000年首次被人们发现的Olig基因是编码碱性-螺旋-环-螺旋(basic helix-loop-helix,bHLH)转录因子的一个亚家族,它参与了运动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分化,在中枢神经系统(CNS)髓鞘形成和脱髓鞘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在不同类别的胶质瘤中,Olig基因表达不同。此外,Olig基因还与脑缺血损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45岁以下自发性脑出血(SICH)病人的危险因素、临床及生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SICH患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表现.结果:危险因素:高血压28例(40%),经常吸烟19例(27%),长期饮酒14例(20%).出血部位:基底节区36例(51%,左侧19例、右侧17例),脑叶19例(27%),脑干7例(10%),脑室3例(4%),小脑1例(1%),多灶4例(6%),破入脑室10例(14%).57例(81%)预后良好,死亡8例.30例中有7例(23%)TC≤4.128mmol/L.血WBC≥10 X 109/L者平均住院日较WBC<10×109/L者明显延长.12例(17%)WBC>20×109/L者预后差.结论:45岁以下人群脑出血的危险因素主要与高血压、吸炯和长期饮酒有关;出血部位以基底节区多见.TC降低可能与年轻人脑出血有关.血WBC计数对预后评价有帮助.  相似文献   
38.
39.
目的 分析颅内外大动脉闭塞患者的危险因素及血液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276例患者,其中颈内动脉闭塞89例,大脑中动脉闭塞74例,颈内动脉合并大脑中动脉闭塞29例,除外颅内外大动脉闭塞的脑缺血患者84例.记录其危险因素及入院后3天内hs-CRP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非闭塞的脑缺血患者比较,颅内外动脉闭塞患者多合并冠心病和脑卒中病史(P<0.01),并且闭塞组23.6%~31.0%患者含有3个以上的多重危险因素,而对照组仅有3.6%,两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hs-CRP在各闭塞组中的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颅内外动脉闭塞患者多含有多个危险因素,并且多合并冠心病和脑卒中病史.hs-CRP作为重要的炎性因子,可能参与了颅内外大动脉闭塞的病理生理过程,在其临床生化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0.
目的通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醒后脑卒中(WUS)与非醒后脑卒中(non-WUS)血压昼夜节律、24 h动态血压特点对比分析,探讨WUS与血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108例,按照卒中发病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WUS组43例和nonWUS组65例。比较两组的24 h动态血压、血压昼夜节律,探讨WUS与血压昼夜节律的关系。结果①WUS组夜间收缩压(160. 88±16. 85 mm Hg)、夜间舒张压(92. 63±8. 00 mm Hg)均明显高于non-WUS组(153. 91±16. 77 mm Hg,89. 00±9. 46 mm Hg),差异均有显著性(P 0. 05); WUS组日间平均脉压(72. 00±12. 25 mmHg)、夜间平均脉压(68. 25±10. 24 mm Hg)和24 h平均脉压(70. 00±11. 13 mm Hg)明显高于non-WUS组(67. 86±8. 65 mm Hg,63. 78±10. 79 mmHg,65. 19±8. 56 mm Hg),差异均有显著性(P 0. 05);②WUS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者占88. 37%,以反杓型和非杓型为主; non-WUS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者占69. 23%,以非杓型为主(P 0. 01)。结论 WUS与昼夜节律相关,以反杓型和非杓型为主,同时WUS日间、夜间和24小时平均脉压大、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