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55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8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年生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初发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生存状况 ,评价进入溶栓时代后 AMI预后的危险因素是否有所变化。方法 采用观察性研究方法 ,对初发 AMI患者 5 72例随访 2年 ,终点为各种原因死亡。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 30 d病死率分析用χ2 检验 ,2年生存率比较用时序检验。结果  31例 (5 .1% )失访。 2年内共死亡 14 8例 ,30 d、1年及 2年病死率 (95 %可信区间 ,CI)分别为 13.1% (10 .4 %~ 15 .9% )、19.8% (16 .6 %~ 2 3.1% )及 2 6 .9% (2 3.1%~ 30 .7% )。单因素分析表明 ,高龄 (年龄≥ 6 5岁 )、女性、糖尿病史、未溶栓、较大范围梗死、心功能不全、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及心房颤动为预后的危险因素。溶栓与未溶栓组比较 ,仅 2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 (80 .1%和 6 9.1% ,P=0 .0 12 )。结论  AMI病人无论短期或长期病死率仍然很高。决定长期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仍为高龄、心功能不全及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溶栓治疗可能主要改善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22.
目的 评价复方替米沙坦在替米沙坦单药治疗无充分反应时中国高血压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临床试验.经1周安慰剂筛选期,699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进入80 mg替米沙坦单药开放治疗期.345例对替米沙坦单药开放治疗8周无充分反应[平均坐位舒张压≥90 mm Hg(1 mm Hg=0.133 kPa)]的患者进入为期8周的随机双盲治疗期.175例患者进入复方替米沙坦治疗组(80 mg替米沙坦加12.5 mg氢氯噻嗪),170例进入80 mg替米沙坦单药治疗组.每次随访测量坐位和立位的收缩压和舒张压谷值,记录不良事件.筛选期以及开放和随机双盲治疗期结束时进行实验室和心电图检查.结果 (1)与开放治疗期结束(基线)比较,随机双盲治疗8周后,复方替米沙坦组坐位舒张压谷值平均下降10.1 mm Hg,替米沙坦单药组平均下降7.7 mm Hg,两组间比较P=0.0017.复方替米沙坦组坐位收缩压谷值平均下降14.2 mm Hg,替米沙坦单药组平均下降7.4 mm Hg,两组间比较P<0.0001.(2)与基线比较,随机双盲治疗8周后,复方替米沙坦组立位舒张压和收缩压谷值平均下降幅度大于替米沙坦单药组,两组间比较P=0.0350和P<0.0001.(3)按照平均坐位舒张压谷值<90 mm Hg和(或)与基线值相比降低≥10 mm Hg评价,随机双盲治疗8周后,复方替米沙坦组有效率为74.6%(129例患者),替米沙坦单药组为59.2%(100例患者),两组间比较P=0.0016.(4)在随机双盲期,两组与试验药物有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5%和3.6%,两组间比较P>0.05.结论 替米沙坦单药治疗无充分反应的中国高血压患者,复方替米沙坦每日口服一次能够进一步降低血压,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3.
首次发病的急性心肌梗塞恢复期患者于6个月内应用美托洛尔(Metoprolol),疗程6个月以上,第1年末随访共59例,其中老年组(≥60岁)27例,中年组(<60岁)32例。结果表明心功能(NYHA分级)无恶化,合并心绞痛者中年组有效率高;心率和舒张压明显降低,收缩压无变化,但老年组心率无明显下降。所有患者血糖无显著变化;11例治疗后血清胰岛素水平与血糖无相关,但5例(占45.5%)超过正常范围,需注意用药后胰岛素抵抗。老年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B(apoB)下降,中年组apoA_1降低,但血脂总体无统计学意义。生活质量均有改善,中年组50%恢复工作。  相似文献   
24.
六朝音乐有雅乐与俗乐之分,所谓“俗乐”就是民间的音乐,有很强的生命力。六朝音乐活动,已具备自娱与娱人的双重功能。演唱形式的多样、乐器种类的增加、音乐内容的丰富,是六朝音乐的主要特点。与音乐同步发展的是六朝南方的杂舞,也开始形成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25.
对7例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观察了静脉输入消心痛的急性血液动力学效应。以4mg/小时的速度静脉输入消心痛。结果显示,肺楔压和右心房压明显下降,肺动脉压和外周血管阻力轻度下降,心指数、每搏功指数及每搏容积指数均增加,心率和平均动脉血压无明显变化。本研究表明静脉输入消心痛以降低前负荷为主,亦有减轻后负荷作用,用于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可使心功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6.
女性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证据和预防指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女性老龄化、肥胖人群的增加,代谢综合征以及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女性心血管疾病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大量的临床证据表明,与男性相比,女性心血管疾病患者更容易表现为症状的多样性和不典型性,经确诊的女性心血管疾病患者预后较差.因此,美国心脏病学会在充实的临床试验证据基础上,制订了第一个针对女性群体的心血管病预防指南。该指南对女性心血管病预防提出专门的指导建议,在心血管病危险分层的标准、心血管病预防和治疗的标准上均针对女性。  相似文献   
27.
埋藏式人工心脏起搏器90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组90例应用埋藏式人工心脏起博器患者系我院1976年10月至1986年9月10年期间住院病人,均经静脉放置右心室内膜起搏导管。首次植入起搏器后在门诊观察、随访,发现起搏功能障碍者住院更换起搏器。  相似文献   
28.
用圆分布法分析心肌梗死发病季节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 (MI)发病季节分布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以我科 1 990~ 1 996年收治的 MI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并计算年龄、性别比、梗死部位构成及每月发病数。用圆分布法分析是否存在季节集中趋势。结果 :资料完整的病例 5 82例 ,男女之比为 2 .2 :1 ,平均年龄 (6 2 .5± 1 0 .4)岁 ,男 /女患者年龄分别为 (6 0 .8± 1 0 .6 ) /(6 6 .2± 9.0 )岁 (P <0 .0 1 )。梗死部位构成分别为前壁 (5 4.8% )、下壁 (37.6 % )、其他部位 (7.6 % ) ,男女间无差异(P >0 .0 5 )。MI发病无显著季节集中趋势。结论 :MI发病的季节、性别、梗死部位等分布特征可能有所变化 ,应深入探讨发病规律的新特点 ,提高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大鼠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改变、以及心室重构对心室舒缩功能的影响.材料和方法结扎Wistar大鼠左冠状动脉、制成心肌梗死模型,6周后测定左室心肌力学指标,心肌胶原含量、血浆及心肌的血管紧张素Ⅱ(Aug Ⅱ)浓度.结果 心肌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LVPSP、+dp/dt_(max)、dp/dt_(max)绝对值及V_(max)明显降低(P<0.01),LVEDP增加(P<0.01),T值延长(P<0.01),MAP无差异.心肌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心肌羟脯氨酸和心肌胶原含量明显增高(P均0.01),心肌AngⅡ含量明显升高(P<0.01)、血浆AngⅡ浓度无显著差异.结论 心肌梗死后左室收缩与舒张 功能明显降低,同时出现心肌细胞的肥大和纤维细胞的增生以及间质纤维化、后者可进一步导致和加重心脏泵血功能的异常.  相似文献   
30.
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回顾分析血小板二磷酸腺苷受体阻断剂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大型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明确噻氯匹定和氯吡格雷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二级预防药物,其疗效至少与阿司匹林相当。适用于阿司匹林过敏或有胃肠道禁忌证而不能耐受阿司匹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而且,与噻氯匹定相比,应优先选用氯吡格雷,因为后者能迅速抑制血小板,对患者可能更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