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6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着眼于青年人白发现象进行调研.依据调查结果,结合中医知识分析发现山东省大学生白发现象的原因主要有:(1)肝气旺盛,情志不调.(2)肾精亏虚,精血暗耗.(3)脾胃虚弱,气血化生乏源.(4)血热,煎熬津液.(5)过量的电磁辐射.(6)化学药物美发.除了以上六条,先天遗传因素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2.
基于温病理论,探讨病毒性疾病发病的病因病机及治则.文中提出病毒性疾病传变为"病毒首先犯肺,继传脏腑",基本病因病机是"热、虚、痰瘀",治疗原则为"清、养、通"等.在此基础上,阐释中药抗毒新药创制的组方原则,即"治外感如将"、审不同病因、察不同证候及小儿抗病毒组方.  相似文献   
53.
通过对窍理论的研究,认为外窍为气机升降出入之门,内窍为气机升降出入之主,开窍法的实质为恢复人体因邪气侵袭所致的气机升降出入失常状态。结合外感热病的发病特点,从开窍法的角度对外感热病的发病、诊治思路进行整体性的把握。开窍法在外感热病中的运用,体现了重视畅毛窍、通清窍、利浊窍的顺性祛邪,予邪以出路的理念,反映了谨护神明,防邪之内陷的思想,以使人体诸窍畅达而表里气机出入有常,升降有序,谨防热邪内陷或郁闭。  相似文献   
54.
本栏发表的五篇文章,与上一期笔谈的内容相同,题目仍然是:中医理论相对于临床和中药发展表现出明显的滞后,中医发展需要中医理论快速跟进和突破,你认为影响和制约中医理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哪里?如何打破制约中医理论发展的瓶颈?下一期笔谈的题目是:怎样看待中医学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作为医学的分支,中医学应当怎样把握研究的重心?如何才能既把中医文化发展到一个较高水平,又不背离"中医首先是医学"的原则,二者相辅相成,促进中医学术的发展?希望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55.
石膏合理配伍治疗温病高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膏,辛、甘、寒,归肺、胃经,功可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为治热病气分之主药,又因其味辛能散,故能通达肌表,解除表热,其作用《疫疹一得》概括为“石膏性寒,大清胃热;性淡气薄,能解肌热;体沉性降,能泄实热”,单用本品即有效果,若配伍得法,退热更著。1石膏配...  相似文献   
56.
神志活动不仅由心所主宰,与五脏六腑功能亦密切相关。通过对《湿热病篇》有关神志病变的条文研读分析,发现薛生白在治疗神志疾病的过程中,运用了调畅气机、通腑泻热、滋养阴津、破滞通瘀、清心泻肝、芳香开窍等诸法,其立法制方巧妙精奇,对当前中医急症的临床治疗颇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7.
目的?基于脑-肠轴学说,探讨通腑泄热法对脑膜炎发热大鼠的退热效应及免疫调控作用。方法?采用埃希氏大肠杆菌小脑延髓池注射建立大鼠细菌性脑膜炎发热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大承气汤组、醒脑静注射液组、大承气汤合醒脑静注射液组、扑热息痛组。观察各组用药后的退热效果,同时检测血浆中IFN-γ、IL-4的含量变化,及组织、血浆中P物质的含量。结果?大承气汤和醒脑静注射液及大承气汤合醒脑静注射液组均能有效治疗脑膜炎发热,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的解热效果(P<0.05),能降低血浆中IFN-γ(P<0.01)、IL-4(P<0.05)水平,下调IFN-γ/IL-4的比值(P<0.05),并且能降低发热大鼠P物质含量(P<0.05)。结论?通腑泄热法对脑膜炎发热有较好的解热效果,这可能与其通过脑肠轴元件生物介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8.
叶天士论病疗疾注重气味,总结并继承先贤医家对于芳香性味的论述,临证时对于芳香性味运用颇有发挥:根据地区时节气候特点,预用芳香避秽以"治未病";外感湿邪、湿热、暑湿或秽浊疫邪,首选芳香逐秽辟邪;若湿热、秽浊、热邪等蒙蔽或闭阻心包络,则用芳香通窍开闭;而无论外感或是内伤致使湿浊困脾者,则用芳香理脾醒中。芳香性味多与辛味配伍合用,具有辛香流动气机,以增强辟邪逐秽之功,并能开郁通络以治络脉病证。但辛香多偏于温热,易于动阳伤阴,故香气燥烈而阴血不足者忌用,辛香泄气而劳损虚证者勿投,并提出变通运用芳香性味,以取其长而去其弊。  相似文献   
59.
“脑肠相通”假说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脑为奇恒之府 ,位置最上 ,元神所居之地。大肠为传化之腑 ,腑之最下 ,糟粕汇集之所。浊气出 ,精汁藏 ,则脏腑得养 ,气机调畅 ,神乃正常。故提出“脑肠相通”假说 ,认为二者在生理上相互促进 ,病理上相互影响。1 假说提出的依据1 1 脑肠肽的发现使脑肠相通假说成为可能2 0世纪  相似文献   
60.
张斌  张思超 《中医杂志》2008,49(3):282-283
《温病条辨》中有“温病最忌辛温”的告诫,又在温病治疗中常常运用到辛温药物,甚至将辛温解肌的桂枝汤放在首位,提示辛温药物并非是温病的绝对禁忌。现就其运用辛温药的规律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