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5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53篇
耳鼻咽喉   21篇
基础医学   57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18篇
内科学   121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34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303篇
预防医学   52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97篇
中国医学   55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41.
目的:探讨胃癌细胞体外药敏试验中的适宜条件。方法:利用正交试验,取3个水平4个因素进行全面考察,筛选出最佳实验条件。结果:胃癌细胞体外药敏试验中应取(2~3)×104个/m l细胞密度,并在接种后立即加入10 PPC的抗癌药物,药物作用时间为72 h。结论:经正交试验筛选出的最佳试验条件可有效提高体外药敏试验的灵敏度,为临床个体化疗提供方法学依据。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大黄鼻饲、保留灌肠对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血清瓜氨酸水平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68例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编码、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解毒剂阿托品、复能剂氯解磷定、血液灌流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生大黄鼻饲及保留灌肠。两组均连续治疗3 d。比较两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和胆碱酯酶、血清瓜氨酸的变化情况,以及两组患者住重症监护室的时间。结果68例患者均全部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观察组胃肠障碍恢复至正常所需时间和住ICU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在给予大黄鼻饲、保留灌肠治疗前,两组全血胆碱酯酶活力及血清瓜氨酸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给予大黄鼻饲、保留灌肠治疗第3日,两组各指标均明显升高,观察组全血胆碱酯酶活力及血清瓜氨酸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生大黄鼻饲及灌肠可改善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胃肠功能,提高患者血清瓜氨酸水平,缩短病程,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3.
目的研究城镇青少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患病特征,分析青少年NAFLD患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福州市10~19岁城镇青少年人群进行NAFLD相关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血生化和肝脏超声检查。结果福州市城镇青少年NAFLD患病率为4.6%(44/958),男、女性NAFLD患病率分别为5.6%和3.2%,P〈0.01。超重及肥胖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NAFLD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18~19岁患病率最高(12.5%)。肥胖者NAFLD的检出率显著高于非肥胖者(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BMI、腰臀比、脂肪肝家族史是城镇青少年NAFLD的危险因素。结论城镇青少年NAFLD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肥胖青少年伴发NAFLD较为普遍,BMI、腰臀比、脂肪肝家族史等因素与青少年NAFLD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44.
凯时注射液对慢性肝病黄疸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凯时注射液(kaishi injection)即前列腺素E_1脂微球(lipoprostaglandin E_1,Lipo PGE_1)注射液,是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产物,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国外报道有保护肝脏作用。黄疸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病因复杂,个别患者病程迁延,迄今尚无有效的药物,虽经积极治疗仍有相当部分患者肝功能恢复为满意,黄疸不能降至正常。我们于1999-01~2004-01用凯时注射液治疗慢性肝病黄疸,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5.
HPLC法测定不同采收期猴耳环中没食子酸的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考察猴耳环的最佳采收时期.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采收期猴耳环中没食子酸的含量,以Hypersil C18为色谱柱,以水-甲醇-乙腈(450∶50∶1)用冰醋酸调至pH 3.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0 nm,流速为1.0 mL/min.结果: 没食子酸平均回收率为98.86%,RSD为1.57%.结论: 该方法灵敏、准确,重现性好,能有效控制猴耳环药材的质量,为选择其最佳采收期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6.
目的 观察百草枯(PQ)中毒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及肾脏细胞凋亡的变化,探讨乌司他丁(UTI)对PQ中毒相关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PQ组和UTI组,每组24只.PQ组以生理盐水稀释PQ 80 mg/kg一次性灌胃;UTI组PQ灌胃后以UTI 100 000 U/kg腹腔注射,每日一次;对照组生理盐水一次性灌胃.于不同处理后24、48、72 h分别观察肾组织病理学变化、测定血清中SOD活性、MDA含量,TUNEL法测定肾脏凋亡细胞率.结果 PQ组各时间点血清MDA含量较对照组各相应时间点显著升高(P<0.01),SOD活性较对照组各相应时间点显著降低(P<0.01).与PQ组比较,UTI组各时间点肾组织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SOD活性显著升高(P<0.01).PQ组各时间点凋亡细胞率较对照组各相应时间点升高(P<0.01);UTI组各时间点凋亡细胞率较PQ组显著降低(P<0.01).肾脏细胞凋亡率与SOD活性呈负相关(r=-0.805,P<0.01),与MDA含量呈正相关(r=0.623,P<0.05).结论 UTI对PQ中毒后肾脏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抗脂质过氧化,减轻肾脏细胞凋亡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47.
目的 分析比较联机血液透析滤过(OL-HDF)和高通量透析(HFHD)清除尿毒症患者中大分子量毒素的效果.方法 选取160例本院血液净化中心稳定的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进入本研究,随机分为A组80例行后稀释法OL-HDF,B组80例行HFHD治疗,分别于单次OL-HDF、HFHD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取血检测患者血β2-微球蛋白(β2-MG)、血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Cr)、血浆白蛋白(ALB)水平.结果 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β2-MG、血iPTH、BUN、Cr值,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组间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A组(OL-HDF)血β2-MG、iPTH值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 2种方法均可有效清除血β2-MG、血iPTH,但OL-HDF比HFHD能清除更多的血β2-MG、血iPTH,OL-HDF对中大分子毒素的清除更有效.  相似文献   
48.
张志坚  葛永琼  肖静  邹耀兵  唐明山 《医学综述》2014,20(18):3394-3396
目的探讨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65例MCI患者(MCI组)及65例健康体检者(空白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两组研究对象中高Hcy者均给予甲钴胺、叶酸治疗,共4周。观察两组高Hcy的发生率和Hcy、VitB12、叶酸水平,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MoCA)、简易精神状态评价(MMSE)以及两组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者治疗前后血浆Hcy水平及MoCA、MMSE的评分。结果 MCI组患者中高Hcy的发生率(50.77%)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10.77%)(χ2=65.02,P<0.01),Hcy水平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t=12.36,P<0.01),而叶酸、VitB12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t=9.45,15.14,P<0.05),MMSE与MoCA评分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t=3.45,4.28,P<0.05);Hcy水平与VitB12、叶酸水平以及MMSE评分、MCOA评分均呈负相关(r=-0.27、-0.45、-0.21、-0.23,P<0.05),两组研究者治疗前Hcy水平及MMSE、MoC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研究者Hcy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MMSE、MCO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Hcy水平与老年人MCI具有相关性,补充维生素B12、叶酸可降低血浆Hcy水平,但对于短期改善认知功能障碍无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49.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是一组异质性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以髓系细胞一系或多系发育异常、成熟障碍及其所致的病态造血和无效造血,及原始细胞增多并高风险向急性髓系白血病转化为特征.MDS的治疗主要包括支持治疗、诱导分化治疗、生物反应调节治疗、去甲基化治疗、联合化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等,但疗效并不令人满意,主要在于改善生活质量、改善疾病的自然病程.但无论采取何种治疗,能使患者达到完全缓解(CR)或部分缓解(PR)或血液学等不同程度的缓解和改善,对患者的预后都是有利的.我校附院血液科采用亚砷酸、维甲酸联合沙利度胺治疗MDS-RAEB 1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0.
目的观察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黏膜切除术(EMR)治疗胃早期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内镜及病理确诊为早期胃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进行EMR(39例)和ESD(45例)治疗,分别对其整块切除、完全和不完全切除、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出血、穿孔、复发率等进行统计,利用卡方检验对两者的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在未伴发溃疡的情况下,不论病灶大小,ESD组整块切除率和完全切除率均明显高于EMR组(P<0.01),在伴发溃疡的情况下,不论病灶大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不论病灶大小及是否伴发溃疡,ESD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均远长于EMR组(P<0.05),且ESD组的术中出血率明显高于EMR组(P<0.05),但术后出血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只有在伴发溃疡的情况下,ESD发生穿孔的风险性才高于EMR组(P<0.05);(3)ESD组术后患者均无局部复发,而EMR组术后患者分次切除病变局部复发率明显高于整块切除(P<0.05)。结论 ESD在治疗胃早期病变中整块切除和组织完全切除率明显高于EMR,且术后几乎无复发。但ESD操作时间较长,术中存在较高的穿孔、出血风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