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5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1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探索一种将正交设计多目标结果进行综合评估、分析的方法。方法 将可能影响化学热袋温度特性的七种相关因素按L8(2^7)进行正交设计,将最高温度等四个目标的结果进行灰色综合评估,优选出最佳配方。结果 经优选的最佳配方最高温度可达58.6±0.6℃,持续时间为12.1±0.4h,升温时间为7±2min,完全适合人体需要。结论 灰色评估将多目标问题单目标化,可有效运用于正交设计的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72.
6α-甲基强的松龙毒性试验数据的灰色处理张德平(数理教研室南昌330006)何明(药理教研室南昌330006)药物的毒性试验是新药评价和临床药理学的主要内容之一[1]。现有数据处理方法要求试验样本数目大,并且试验周期长,因此建立新的小样本研究方法以...  相似文献   
73.
74.
南京和其周边地区哮喘患者过敏原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哮喘是一种变态反应性慢性气道炎症,哮喘的发生与反复发作往往与接触过敏原有关,但是由于所处的地域不同,诱发哮喘发作的过敏原差异也较大。为此,我们通过对我院近10年来哮喘患者过敏原皮试结果的分析,探讨南京地区哮喘患者的过敏因素,为哮喘的防治提供指导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所有患者均为确诊的支气管哮喘患者,按地域不同分为两组。南京组:为南京市城区和郊区常住的哮喘患者,共123例,其中男62例,女61例,年龄14~62岁,平均(31.5±10.1)岁。外地组:为南京市以外周边地区的哮喘患者,包括除南京市以外的江苏及安徽两省的哮喘患…  相似文献   
75.
目的 评价半巢式PCR和PCR-RFLP法用于诊断肺炎链球菌青霉素耐药性的价值.方法 收集130株肺炎链球菌临床分离株和50株健康人定植株,琼脂稀释法测定青霉素最低抑菌浓度(MIC),半巢式PCR、PCR-RFLP法测定对青霉素耐药性.结果 健康人定植株均对青霉素敏感,临床分离株青霉素敏感率、中介率、耐药率分别为25....  相似文献   
76.
目的通过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作用过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博莱霉素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模型的影响,探讨治疗肺纤维化的新方法。方法体外分离、培养雄性6周龄SD大鼠的BMSC。将48只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阴性对照组(N组)、博莱霉素组(B组)、间充质干细胞组(M组)及IGF-1处理组(I组)。N组经气管注入1 mL生理盐水,B、M及I组均经气管注入1 mL博莱霉素(5 mg/kg)。在造模2 d后,B组大鼠经尾静脉注入生理盐水0.5 mL,M组大鼠经尾静脉注入CM-D il标记的BMSC 0.5 mL(细胞数2×106),I组注入经IGF-1培育48 h的相同数量的标记BMSC。在造模第7、14及28 d批量处死各组大鼠,留取肺组织行HE、Masson染色评价肺组织病理变化,冰冻切片观察肺组织内细胞定植情况,消化法测定肺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RT-PCR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肝细胞生长因子(HGF)mRNA的表达。结果 M组和I组肺组织在显微镜下可见红色荧光标记的BMSC,I组不同时间点的累积光密度值均高于M组(P〈0.05),且M组和I组的荧光在28 d时均有所衰减。M组和I组的炎症在实验早期便轻于B组(P〈0.05),其中I组更明显(P〈0.05),至28 d时M组和I组炎症评分与N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M组和I组肺纤维化评分在博莱霉素注入14 d时均明显高于N组(P〈0.05),28 d时M组和I组的肺纤维化程度轻于B组(P〈0.05),但M组与I组之间的差异始终无统计学意义。B组HYP含量在整个实验阶段均高于其他三组(P〈0.01),而I组HYP含量始终与N组无显著差异;M组HYP含量在早期大于I组和N组,至28 d降至与N组间无显著差异。N组和B组的HGF mRNA表达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M组和I组HGF mRNA的表达水平在第7 d时无显著差异,均高于N组和B组(P〈0.01),至第14 d时I组开始高于M组(P〈0.05),28 d时差异更明显(P〈0.01)。结论 IGF-1可以促进BMSC异体定植从而对肺损伤进行更有效的修复,机制可能是其促进了BMSC分泌HGF。  相似文献   
77.
目的 观察香烟烟雾提取物(CSE)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刺激的人肺成纤维细胞(HLF)增殖及分泌过氧化氢(H2O2)的影响,探讨CSE可能参与肺纤维化发病的机制.方法 将体外分离培养的HLF细胞分为对照组和TGF-β1(5 ng/mL)刺激组,用不同浓度的CSE(0%、2.5%、5%、10%)进行干预.应用Brdu ELISA法检测细胞增殖;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细胞分泌的H2O2;免疫荧光标记分泌的H2O2和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结果 TGF-β1刺激组细胞经免疫荧光标记显示α-SMA阳性表达,说明HLF在TGF-β1,刺激下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MF).TGF-β1,刺激组中,与0%浓度CSE比较,2.5%、5%浓度的CSE干预可以显著促进细胞增殖(P<0.01或0.05),10%浓度的CSE干预抑制细胞增殖(P<0.01).对照组中,与0%浓度CSE比较,2.5%、5%、10%浓度的CSE均使细胞增殖显著减弱(P<0.01或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TGF-β1刺激HLF细胞能产生一定量的H2O2,CSE干预后分泌产生的H2O2明显增加(P<0.01),经NADPH氧化酶抑制剂二苯基碘(DPI)预处理后检测不到H2O2.免疫荧光标记显示分泌的H2O2来源于α-SMA阳性表达的MF细胞.结论 低浓度的CSE能够促进TGF-β1刺激HLF细胞转化的MF细胞增殖,并显著增加MF细胞向细胞外分泌H2O2,提示CSE可能通过氧化应激参与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日间嗜睡、TNF—α水平及微觉醒的关系。方法选取多导睡眠图证实为OSAHS的男性患者40例(OSAHS组),另选择经多导睡眠图检查无OSAHS的健康者15例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受检者血清中TNF-α水平,以Epworth嗜睡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并判断嗜睡评分。结果OSAHS组血清TNF-α水平[(18.42±6.23)ng/L]较对照组[(9.75±3.12)ng/L]明显升高(P〈0.01),两组的嗜睡评分、微觉醒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SAHS组血清TNF-α水平与微觉醒指数、嗜睡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73、0.461,P〈0.01),嗜睡评分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微觉醒指数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43、0.751,P〈0.01)。结论OSAHS患者嗜睡评分、TNF-α、微觉醒指数升高。OSAHS相关的微觉醒对日间嗜睡的发生起了重要作用,TNF-α水平异常可能是造成睡眠呼吸紊乱的丰耍原因方一.  相似文献   
79.
目的:通过对三种人体水分测量技术进行阐述,对于不同的个体或情形下,使用不同的人体水分测量技术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对三种人体水分测量技术,包括同位素稀释法、中子活化分析法和生物电阻抗分析法的原理、方法和应用分别进行阐述。比较三种测量技术之间的优点和缺点,探寻它们可应用的领域和范围。结果:中子活化分析法被认为是所有元素检测的参考标准,测量精确率最高,但是,测量技术十分复杂,分析成本昂贵,几乎不能用于普通人群体内水分的测量:同位素稀释法的测试精确率较高,测试技术较复杂,测试成本较昂贵,对受试者有一定的危害,一般用于实验室内的测试。生物电阻抗法的测量精确率尚可,测试技术简单,成本低廉,可用于普通人群的测试。结论:三种人体水分测量技术都能够测量出人体内的总体液、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但是这三种人体水分测量技术还有其劣势,有待人们进行发展和探索。其中,生物电阻抗分析法是一种成本低廉、安全、无创,能快速而准确地测量出人体水分的技术,测试对象易接受,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基线临床指标和肺生理状况对评估特发性肺纤维化(IPF)预后的意义。方法以2002年1月1日至2010年7月31日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确诊的84例IPF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估年龄、性别、吸烟史、糖皮质激素治疗、确诊前病程、体重指数、杵状指、氧合指数(PaO2/FiO2)、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血白蛋白(ALB)等基线临床和肺功能指标对IPF患者预后的影响。采用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各指标对患者死亡风险度的影响,采用Kaplan-Meier检验比较各组间生存率。结果 IPF患者确诊后中位生存期为34.7个月。氧合指数以及用力肺活量(FVC)、肺活量(VC)、肺总量(TLC)、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的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pred)均能影响IPF患者的死亡风险(HR值0.940~0.994,P均<0.01)。上述各指标的组间生存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Log-rank值5.288-23.405,P均<0.05)。此外,血清LDH升高组与正常组的组间生存率亦有显著差异(Log-rank值6.092,P=0.014)。结论基线氧合指数和肺功能各指标(FVC%pred、VC%pred、TLC%pred、DLCO%pred)可能对IPF患者的预后有指示作用。血清LDH升高与否亦可能与IPF生存有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